- 目錄
生產車間設備管理制度是一套規(guī)范生產設備操作、維護、保養(yǎng)及安全管理的準則,旨在確保生產流程的順暢、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故障率,保障員工安全和產品質量。
包括哪些方面
1. 設備操作規(guī)程:詳細規(guī)定每臺設備的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和緊急停機程序,防止誤操作導致設備損壞或安全事故。
2. 設備保養(yǎng)維護:設定定期保養(yǎng)計劃,包括清潔、潤滑、檢查等,確保設備良好運行狀態(tài)。
3. 故障處理機制:建立快速響應的故障報修流程,明確責任人,縮短設備停機時間。
4. 安全管理:制定設備安全操作規(guī)程,進行定期安全檢查,預防事故的發(fā)生。
5. 培訓與考核:對操作人員進行設備操作和安全知識的培訓,并進行考核,確保其熟練掌握。
6. 記錄與報告:建立設備運行記錄,定期分析設備性能,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問題。
7. 維修與更新:評估設備維修成本,適時進行設備更新,保持生產線的先進性。
重要性
生產車間設備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提高生產效率:規(guī)范化的設備管理和維護能減少故障停機時間,提高設備的運行效率。
2. 保證產品質量:良好的設備狀態(tài)有助于穩(wěn)定生產過程,確保產品質量的一致性。
3. 保障員工安全:嚴格的設備安全操作規(guī)程可以減少工傷事故,保護員工的生命安全。
4. 節(jié)省維修成本:通過預防性維護,可以避免因設備嚴重損壞而產生的高額維修費用。
5. 延長設備壽命:定期保養(yǎng)和合理使用可以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提高投資回報率。
方案
1. 設立專門的設備管理部門,負責制度的制定、執(zhí)行和監(jiān)督。
2. 對新入職員工進行設備操作和安全培訓,定期進行復訓和考核。
3. 實施設備點檢制度,由操作員每日檢查設備狀況,并記錄異常情況。
4. 建立設備故障應急響應團隊,確保在設備故障發(fā)生時能迅速處理。
5. 制定設備保養(yǎng)計劃,由專業(yè)技術人員執(zhí)行,確保設備處于最佳工作狀態(tài)。
6. 定期評估設備性能,根據生產需求和技術進步,適時引進新技術和新設備。
7. 加強與供應商的溝通,確保配件供應及時,減少因配件短缺導致的停機時間。
通過以上方案的實施,生產車間設備管理制度將得到全面推行,從而提升生產效率,保障產品質量,確保員工安全,實現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生產車間設備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生產車間設備潤滑管理制度
生產車間設備潤滑管理制度
潤滑是設備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為減緩磨損,提高設備效率,降低動力消耗,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保障設備安全運行和正常的生產,特制定本制度。
(一)設備動力部門必須加強對設備潤滑管理工作的組織和領導,配備專人負責日常業(yè)務工作,推廣先進潤滑技術、潤滑管理經驗,組織操作人員學習潤滑知識,組織定期檢查,制定潤滑油品的使用定額、貯存保管、發(fā)放、廢油回收利用及潤滑工器具的管理規(guī)定,不斷提高潤滑管理水平。
(二)車間設備主任對全車間的設備潤滑負領導責任。
設備員應負責提出車間年、季、月的使用計劃,具體執(zhí)行設備潤滑制度,認真作到:
1.按設備潤滑規(guī)定做到“五定”“三級過濾”,具體內容如下。
“五定”
(1)定點:按日常的潤滑部位注油,不得遺漏。
(2)定人:設備的日常加油部位,由操作工負責;定期加油部位,由保養(yǎng)工負責。
(3)定質:按設備要求選定潤滑油(脂)品種,油(脂)質量合格,潤滑油必須經過“三級過濾”,清潔無雜物,方可加入潤滑部位。禁止亂用油(脂)或用不干凈的油(脂)。
(4)定時:對設備的加油部位,按照規(guī)定的間隔時間,進行加油、清洗或更換新油。
(5)定量:按設備標定的油位和數量,加足所選定的潤滑油(脂)。
“三級過濾”
(1)領油大桶到固定貯油箱。
(2)貯油箱到油壺。
(3)油壺到潤滑部位。
2.濾網應符合下述規(guī)定:透平油、冷凍機油、壓縮機油、機械油一級過濾為60目,二級過濾為80目,三級過濾為100目。汽缸油、齒輪油一級過濾為40目、二級過濾為60目、三級過濾為80目。特殊油品,按特殊規(guī)定執(zhí)行。
3.自動注油裝置,要經常檢查油位、油溫、油壓、注油量,發(fā)現不正常,應及時處理。
4.經常檢查潤滑部位的溫度情況,軸承溫度應保持在規(guī)定指標內。
5.常用閥的絲桿與螺母之間,要定期潤滑。不常用閥門的絲桿與螺母之間,應用潤滑油脂封死。
(三)新購入油品,必須隨附質量保證書,庫存3個月以上者,應逐桶分析檢驗后方可使用。不同種類及牌號的潤滑油要分別存放,寫上標記。廢油應分類回收,以便再生。再生油經質量鑒定,不合格不能使用。
(四)車間應有專人負責潤滑油品、潤滑油品、潤滑器具的管理。
(五)關鍵設備在用潤滑油必須定時取樣分析,一般設備至少每3個月取樣分析一次,分析結果應記入潤滑檔案。在用油質不符合使用要求,應及時更換。
(六)根據設備要求和工藝條件,正確合理地選用潤滑油(脂),不得任意濫用或混用。改變油品,必須經設備動力科批準。在不影響潤滑性能的情況下,應盡量減少潤滑油(脂)的品種,以利管理。
(七)設備(裝置)的潤滑系統(tǒng)各部件應齊全好用,管道暢通,不漏。
第2篇 某工廠生產車間設備管理規(guī)定
工廠生產車間設備管理規(guī)定
資料管理:
1.維修班對所有設備進行立帳、分類、編號,建立管理卡。
2.維修班妥善保管設備相關說明書、圖紙等技術資料。
3.維修班組織各生產班組按照《年度設備保養(yǎng)計劃》進行設備保養(yǎng),填寫相應的《設備日常保養(yǎng)項目表》及《設備保養(yǎng)記錄》
4.維修班對關鍵設備進行運行檢查,填寫《設備運行檢查記錄》,并由維修班存檔。
5.維修班按照《設備周期檢定計劃》對本車間關鍵生產設備進行設備校準,填寫《設備檢測記錄》,并由維修班存檔。
6.維修人員修復設備后填寫《設備檢修單》,并由維修班存檔。
使用管理:
1.a類設備由車間定人定機操作,b類設備非經班長安排不得串機使用,a類設備非經車間允許不得串機使用。
2.新上崗、轉崗、調入的設備操作人員在使用設備前,必須對其進行培訓,學習設備的結構性能、技術規(guī)范、安全操作規(guī)程、維護保養(yǎng)知識等基本常識。
3.操作者必須熟悉設備的結構、性能、掌握設備的使用要求、 “三級保養(yǎng)制度”的內容和要求,合理潤滑,經考核合格才能獨立操作。
4.操作者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程,嚴禁超負荷、超規(guī)定使用設備。
5.操作者不準隨意拆除安全裝置及零部件,動力供應中斷時應立即關閉設備的各種開關,將工作機構返回起點裝置,手柄、手把返回正常位置。
維修管理:
1.設備出現故障后,應立即切斷電源,保持現場,通知維修班維修。
2.維修人員接到報修后應及時組織維修,對缺少的部件及時向車間反映,以免影響生產的正常進行。
3.設備維修前必須切斷電源,氣源及水源,維修中必須掛牌操作。
4.設備沒有修復前,不允許非維修人員擅自使用設備。
5.備件保管工作要達到科學保管分類、分區(qū)、分機型,擺放整齊,標志明顯,規(guī)范化。加強防銹、反腐措施。備件不磕不碰、不銹、不變質。
維護保養(yǎng)管理:
設備的“三級保養(yǎng)”包括:設備的日常、一、二級保養(yǎng)。
1.設備的日常維護:班前班后由操作工認真檢查擦拭設備各個部位和加油保養(yǎng),使設備經常保持清潔、整齊、潤滑、安全,班中發(fā)生故障,應及時給予排除。
_開機前例行檢查設備的潤滑和易松動部位。
_工作前檢查操作盤上的各指標燈是否正常,各按鈕、開關是否處于正確位置。
_班中時刻觀察設備運轉情況,有無與正常運轉不同的異常現象。如:聲音、溫度、氣味等。
_工作中設備長時間不使用時,要及時關閉設備電源。
_保持設備清潔,每天下班前15分鐘例行擦試并做好交接班。
2.設備的一級保養(yǎng):即月保養(yǎng),每月的27日進行生產設備的月保養(yǎng),生產不允許時設備運行400―600小時進行一次定期維護,以操作者為主維修工人為輔。
_清除設備表面“黃袍”及油污。檢查各個配合間隙。
_部分零部件拆卸,清洗,修復。
_檢查潤滑油路,清洗油氈,油線,濾油器,清導面等,適當加潤滑油或潤滑脂。
_清掃電器箱,電動機,電器裝置固定整車安全防護裝置牢靠。
_清洗附件及冷卻裝置。
3.設備的二級保養(yǎng):設備運行滿2300―2600小時進行一次小修,小修以維修工為主操作者配合。
_對設備部分解體檢查維修,更換修復磨損零件。
_對主軸箱,變速箱,液壓箱,冷卻箱進行清洗加油修復更換易損件。
_檢查電器箱,修整線路,清洗電動機。
_檢查,調整,修復精度,校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