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毛概社會實踐調研報告范文2023
一、實踐教學的目的
搞好實踐教學,是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根本保證。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中實施實踐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一方面使學生深刻了解、認識國情,加深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理解,學習運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實踐研究的創(chuàng)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感情以及對社會強烈的責任心,使他們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實踐教學的要求
1、根據(jù)__年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新的課改要求,制定《概論》課新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具體修訂實踐教學辦法和教案。
2、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與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學工作的有關要求相一致,并服從學校的中心工作,密切配合有關部門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
3、教師是實踐課指導者和具體組織者,要依據(jù)黨的教育方針和育人目標,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實踐教學。
三、實踐性教學的方法
從《概論》課教學的特點及可操作性和效果性等方面考慮,實踐性教學的基本方法有兩種。一是社會實踐活動,即學生親身加入到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直接通過看、聽、行去體驗和感受現(xiàn)實。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勞動、參加青年志愿者活動等,都是比較好的形式。二是感知性實踐,即并非親身置于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而是間接地通過聽去感受現(xiàn)實。如觀看生動而真實的影視資料。
應當說明的是,把所謂“感知性實踐”列入到實踐性教學方式中,并非說“感知性實踐”本身就是一種實踐。而是針對于學生來說,這種感受知性實踐的效果很接近社會實踐,但畢竟親身實踐的可信度和效果更佳些;因此,社會實踐理所當然是實踐性教學的主要形式,而“感受知性實踐”只能是實踐性教學的一種輔助形式。
四、實踐教學的具體內容
(1)開展以討論會、辯論會為中心的“聽、讀、寫、看、講、做”等活動。“聽”即聽講課、聽講座、聽報告、聽新聞;“讀”,即讀《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__文選》,讀重要的政策文獻,讀重要的時政文章;“寫”,即記筆記、寫心得、寫論文、寫交流發(fā)言和辯論稿;“看”,即看教學視聽資料、看改革開放的成果、看周邊社會的變化;“講”,即通過引導學生觀看電影、錄像、閱讀原著后進行針對性課堂討論或辯論;“做”,即動員學生動手制作各種展現(xiàn)改革開放成果的展品、與教師一起制作教學課件和網(wǎng)上教材、制作各種能促進教學效果提高的教學方案、創(chuàng)意等。通過這些方式,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2)將課堂教學與現(xiàn)場教學相結合
我們選擇了安徽省博物館、渡江指揮部等作為傳統(tǒng)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把美菱集團、鳳陽小崗、海爾集團作為學生參觀的場所,將課堂教學與現(xiàn)場教學相結合,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參觀學習,使學生受到深刻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同時感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好形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組織學生聽各種專題報告
聽各種形式的專題報告和英模報告,是學生接受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的生動鮮活的教材。在教學過程進行中,可以組織學生聽取省內外知名的專家和教授所作的一系列講座或報告。包括: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報告、關于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報告、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報告、關于臺海形勢的報告、關于新農村建設的報告、關于當前經(jīng)濟形勢的報告等,這些報告,可以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
(4)利用假期進行社會調查
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往往會遇到經(jīng)費不足和缺少相對固定的實踐場所,以及學生人數(shù)較多等問題,組織集中實踐比較困難。在安排社會實踐過程中,這項活動,可以把集中實踐與分散實踐相結合起來,學期實踐與寒暑假實踐結合起來。
集中與分散實踐相結合,一是教學單位統(tǒng)一聯(lián)系實踐單位(一般應選擇那些便于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的單位),然后以學生自然班為單位進行參觀或考察。二是盡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分成若干小組,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社會調查,調查題目可以事先不定,由學生自己定題,也可以根據(jù)事先了解的情況先確定專題,下去后再作適當調整,調查結束后組織大家交流體會。
學期與寒暑假相結合,教學單位聯(lián)合宣傳部、學生處和校團委在學生放假前將調查題目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假期自行完成,并寫出調查報告。下學期開學第一周上課時,以課堂為單位選出代表進行交流,之后讓學生將修改好的調查報告交給任課教師,由教師進行評閱和講評,并將評定成績記入本課程的實習成績。
學生反映:假期做調查報告,開闊了視野,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使他們從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中了解國情民情,從感性體驗中得到啟迪,學到了許多在學校課堂里和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這項工作同時結合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進行。學生在深入實際考察的基礎上所撰寫的調研報告,受到當?shù)卣蛯W校的好評。
實踐總結
課程組根據(jù)中宣部、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決議》精神,努力探索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的保障機制,探求實踐教學的長效機制。
課程組對實踐教學的設計思路是:圍繞教學目標,制定實踐教學大綱和實施方案,規(guī)定實踐學時,提供必要的實踐經(jīng)費,把實踐教學與學生社團學習、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參加公益活動、專業(yè)課實習等結合起來,確保理論教育的教學效果。經(jīng)過3年的實踐教學,本課程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把課堂內外教育、校園網(wǎng)上網(wǎng)下引導、校內校外實踐多個層面結合起來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得到校內外領導專家充分的評價與肯定。
1、專家講座。通過聘請國內外指名專家進行專題講座,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對本門課程相關的前沿及熱點問題的認識和分析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該環(huán)節(jié)主要安排在課程教學期間進行,同時在專家講座以后組織學生對相關問題展開討論或撰寫學習心得,以提高講座的實效性。3年來,開設的主要專家講座有: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報告、關于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報告、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報告、關于臺海形勢的報告、關于新農村建設的報告、關于當前經(jīng)濟形勢的報告等。
2、現(xiàn)場教學。參觀或現(xiàn)場教學(每學期1次),即在課程教學期間或期末組織學生實地參觀、考察,教師進行現(xiàn)場教學,講解、點評和講授,拓展教學途徑,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這些基地和聯(lián)系點涵蓋了革命歷史、改革開放歷史和現(xiàn)代化成就等主要實踐教學內容。
3、社會調查。給學生布置較為開放性的社會調查題目,要求學生撰寫規(guī)范的調查報告,定時組織交流活動,評選優(yōu)秀社會實踐論文及先進個人。通過社會調查,學生在獲得第一手的感性資料的同時,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社會。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運用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分析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通過調查研究,增強大學生的群眾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研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把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結合起來,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政治素質。
4、社團活動。通過學生“鄧小平理論研究會”,開展實踐活動,深化學生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認識。目前,我院學生“鄧小平理論研究會”已發(fā)展成為一個有組織、有具體工作計劃,經(jīng)常開展活動的校級社團,__年被評為安徽省高校優(yōu)秀學生社團。鄧研會廣泛吸收全校各學院政治素質好、具有進取心、學習熱情高、品學兼優(yōu)的同學入會,以“交流知識,了解社會,提升自我,超越創(chuàng)新”為宗旨,每學期舉辦若干次主題講座,開展了如“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30周年”、“吶喊、奮進、騰飛——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努力踐行三個代表服務農村建設小康”等主題系列實踐活動,在大學生中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學習鄧小平理論的高潮。
5、校外實踐。每年暑期組織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組建社會實踐小分隊,奔赴全省各地開展各種實踐活動,深入社區(qū)、深入農村、深入基層。開展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的宣傳、政策宣傳、社會調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調查,同時還配套進行了文藝演出、法律宣傳、支教掃盲、農技推廣、企業(yè)幫扶、環(huán)境保護、勤工助學等社會服務。增強了學生關注社會、了解社會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__年暑期,課程組依托政法與管理系,根據(jù)學院統(tǒng)一部署,圍繞“共建和諧家園,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的主題,秉承“實踐、實干、實效”的三實理念,本著“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原則,組建了六支實踐小分隊,深入省內各地區(qū)精心組織開展了內容豐富、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要求他們填寫社會實踐鑒定表、撰寫社會實踐總結或調查報告,讓每一位同學都能投身到服務社會、鍛煉自我的“三下鄉(xiāng)”暑期社會實踐大潮中來。
6、演講比賽。為了進一步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轉化為努力學習、早日成才的動力,以實際行動支持四川汶川地震災區(qū)抗震救災,__年6月2日至5日,本課程組結合社會實踐課,在全院07級普專班中開展了“抗震救災與民族精神”演講比賽活動?;顒又?,同學們參與熱情很高,報名非常涌躍,整個比賽共進行13場,演講者多達228人。演講過程莊重而熱烈,所有參賽選手都情真意切、情緒高昂,他們熱情謳歌了中華民族在災難面前眾志成城、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表達了自己與災區(qū)人民共度難關、重建家園的堅定信念,同時緬懷了汶川大地震的死難同胞,詮釋了對民族精神的理解。參賽選手們紛紛表示,這次活動很有意義和必要,震撼了心靈,洗禮了靈魂,同時,結合了當前的社會實踐,調動了我們的熱情與興趣,希望以后多多開展。此外,__年6月,課程組還將與系學生會聯(lián)合舉辦“我心中的‘感動中國’人物”主題演講比賽,在校園內營造“學習道德楷模、爭做校園先鋒”的良好氛圍。
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課程組始終遵循以下原則:(1)針對性:教學實踐活動的選擇,必須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來確定,不搞形式主義。(2)時效性:《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入以及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各種深層次矛盾日益顯露,各種思潮涌入國內,人們的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化。這些變化必然會反映到青年人集中的高校中來,也會反映到高校政治理論課上來。這些變化對本課程提出了新挑戰(zhàn),學生們要求吸收各種新鮮知識的愿望更加強烈。因此,《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教學中的社會實踐要講求實效性,實踐活動要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發(fā)展,體現(xiàn)時代特征。(3)實效性:提高《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程的實效性一直都是該課程建設的重點。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必須始終圍繞如何使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成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并用以指導自己的行動,內化為自身的品行等問題來展開,并以實效性作為判斷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