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在桑蠶區(qū)的社會實踐報告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高陵鎮(zhèn)崖前村是膠東半島上的一個小村莊,自1999年,這個村莊摒棄了傳統(tǒng)的小麥玉米種植,引進了一些特色種植。大片的土地改中上蘋果苗,梨樹苗,楊樹苗和桑樹。樹苗運往其他省份,經(jīng)濟效益極高,可大部分被外來的人承包,而桑樹則是村里的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高陵鎮(zhèn)崖前村是膠東半島上的一個小村莊,自1999年,這個村莊摒棄了傳統(tǒng)的小麥玉米種植,引進了一些特色種植。大片的土地改中上蘋果苗,梨樹苗,楊樹苗和桑樹。樹苗運往其他省份,經(jīng)濟效益極高,可大部分被外來的人承包,而桑樹則是村里的,種植桑樹,生產(chǎn)桑蠶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種植的種種弊端,每畝土地的純收入大幅度提高,而且為農(nóng)村的過多勞動力提供了就業(yè)機會。暑假在桑蠶區(qū)里,通過具體的學習,聆聽和實踐對桑蠶技術有了初步的認識。
要養(yǎng)桑蠶,首先要種好桑樹。種植桑樹的土地土質(zhì)肥沃,土層要厚(有效土層60cm以上)集中成片,排灌條件要好,而且要避免有環(huán)境污染的土地,成品苗以冬前栽植為宜,且可合理密植,這些條件對于污染較輕的農(nóng)村來說是不難辦到的,待桑苗長成后,澆水松土,除草,剪伐,病蟲害防治都是不可缺少的步驟。
準備完畢后即要開始領種,領種前一周左右,必須將蠶室,蠶具進行認真徹底消毒,領中人必須將手,頭洗干凈,更換衣服,盛種工具要干凈無異味,蠶種領回后,立即進行分種,將每分蠶種分別到入已消過毒的收蟻盒內(nèi),用鵝毛攤平,將中攤成長20cm,寬15cm的長方形,卵料不重疊為度,然后放置事先消好毒的底部盛有少量清水的缸中,缸中用紅黑遮光布蓋嚴扎緊,保持完全黑暗,此項工作應在發(fā)種為當天下午5時前結束,蠶種放好以后每小時開1°,直至開至78°-79°f,干濕差在2-3°f,一般黑暗處理36小時,就可以感光孵化。如點青不齊可黑處理60小時后感光孵化。
把感光孵化后的蠶種轉移到蠶匾上,即為收蟻收蟻后孵化的蠶種即可發(fā)育了。小蠶期是蠶兒充實體質(zhì)的時期,也是生命迅速的階段,因小蠶體小,對桑葉質(zhì)量和外界條件要求比較嚴格,因此加強飼養(yǎng),管理,提高飼養(yǎng)技術,改善環(huán)境條件是養(yǎng)好小蠶的關鍵。共育室是培育小蠶的專用蠶室,要選擇通風,透光好,保濕,保溫性能好的房間。小蠶期蠶卵生長發(fā)育快,對桑葉要求嚴格。
注意小蠶期用桑一天采兩次,上午8-10時,下午3-4時,應避日中高溫時采桑早晨采露水桑。桑葉采回后要注意儲藏,一般采用的為缸貯法,即在缸內(nèi)放一干凈無度的果籠蓋,缸底盛放少量清水,將桑葉整齊,葉柄向下沿缸邊盤放,中間留孔,注意不得疊的過緊,上蓋濕布,并將缸放到低溫多濕處,注意濕布應常洗,缸水應每天換一次。小蠶期給桑要把桑葉切成為蠶體2倍大的方形,每晝夜給桑四次,分別為早5時,上午10時半,下午3時,晚9時,給桑量應根據(jù)蠶的發(fā)育程度和蠶頭的稀密度靈活掌握,一般掌握餉食后1-2次給桑少,盛食吃飽,將眠蠶減少。給桑的方法是:給桑前半小時將塑料薄膜打開通風排濕,然后進行擴座,
勻座,力求蠶兒分布均勻。給桑時先四邊,后中間,小洞勻,大洞補,力求均勻平等,最后蓋上塑料膜。小蠶期還要根據(jù)蠶的生長發(fā)育情況,不斷擴大蠶座面積,以適應蠶的生長發(fā)育,小蠶期生長發(fā)育快,行動范圍小,應掌握提前擴座,先擴后長的原則,擴座方法為早期先將桑葉切成寬1cm,長5cm的桑葉條,擺在蠶頭過密處,待5-10分鐘,一部分蠶爬到桑葉條上后,用蠶筷連同桑葉一起夾到蠶座四周,以此擴大蠶座面積。中晚期可用蠶筷直接將蠶沙連同蠶移到蠶座四周,但要注意輕加輕放,以免傷蠶體,蠶座的面積大小以蠶在匾中均勻擺開,蠶與蠶之間互不重疊為好,將蠶擴座后,要將蠶座中的殘桑,蠶糞等清除掉以清潔蠶室,防止病菌繁殖蔓延。
小蠶發(fā)育到一定時期會就眠,不食不動,體內(nèi)生理發(fā)生一系列變化,蛻去舊皮,換上新皮,須要消耗大量營養(yǎng)物質(zhì),因此室內(nèi)前期溫度要比飼養(yǎng)期低1-2度,濕度以75-80%為宜,前期適當偏干,后期偏濕,以利蛻皮,并且應防止強風、強光,劇烈震動及接觸無異味物品,眠中不覆蓋塑料薄膜。蠶兒眠起后第一次給桑為餉食,餉食過早易損傷蠶兒的口器和胃腸,造成發(fā)育不齊,過晚易造成饑餓,影響蠶的體質(zhì),要求以見起后9-10小時或全部起齊3-4小時餉食,餉食用葉應適當偏嫩,給桑量以最大用量的80%為宜,切忌過多。
小蠶體質(zhì)較弱,對各種蠶病及有害物質(zhì)抵抗力差為了保證小蠶無病苗壯,必須在嚴格進行養(yǎng)蠶前消毒的基礎上做好防病工作。通常使用防僵粉、新鮮石灰粉等消毒劑。另外應注意在整個小蠶期動作應輕不傷蠶體。
小蠶正常發(fā)育到成熟后即進入大蠶期,大蠶期的飼養(yǎng)管理按生長特點,必須做到:
1、繼續(xù)精選蠶葉,夏秋季多采枝條中上部葉片,并適當增加給蠶量,使其吃好吃飽,長大蠶。
2、繼續(xù)控好溫濕度保護,溫度以77-78゜f為宜,干濕度為4-5゜f, 確保蠶兒生長發(fā)育健壯。
3、突出抓好消毒防病和稀放工作,堅持1-2天撒一次防僵粉,每天擴一次蠶座,每次給桑前勻蠶,確保蠶座面積達到15平方米以上,并做到給桑均勻不餓蠶。
蠶體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和水分,如遇天氣干旱,桑葉含水率低,滿足不了蠶兒對水分的需求,可在喂前對桑葉適當噴水,以噴濕不滴水為宜,并要加強桑葉的采、運、貯工作,做到快采,松裝,快運及時貯藏,貯桑室要低溫多濕,便桑葉新鮮不變質(zhì)。 上簇是便發(fā)育好的大蠶爬到簇上結繭的過程。上簇及簇中管理是提高蠶繭質(zhì)量,增加經(jīng)濟收入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養(yǎng)蠶中最緊張,最繁忙的一道工序,因此必須提前3-5天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1)簇室選擇:簇室必須選擇通風好,光線均勻,比較干燥的房屋,如無條件可用蠶室兼簇室。
(2)簇具準備:每張蠶種需準備156孔的方格簇180-200片,每簇準備兩根直徑0.8-1cm,長65cm的直棍或細竹桿,以備掛簇。將簇片的長邊各綁一直棍,用線繩各綁3-4道,使直棍比簇片及兩端各長4cm左右。在簇室內(nèi),用竹桿搭一排寬62厘米,長度視場地而定的掛簇架,一般每排搭三層,每層隔50厘米以備掛簇,為降低簇室濕度,提高繭質(zhì),大力推廣室外上簇,室內(nèi)掛簇的辦法。
上簇的過程中要做到適熟上簇,過晚過早對繭質(zhì)都有不良影響,熟蠶特征正常情況下應為食欲逐漸減退,停止食桑,并排出綠色軟糞,胸部透明,身體略軟而縮短,尾部有2-3粒糞,頭部昂起,左右搖擺。上簇時要采取選兩頭簇大批的辦法,即對發(fā)育比較齊的蠶批,在熟蠶不太多時,先將少量熟蠶先上簇,到盛期將青頭蠶揀出另外飼養(yǎng),大批熟蠶一次上簇如果發(fā)育不齊,必須逐條蠶挑選上簇。上簇的密度通常為熟蠶頭數(shù)一般比孔多10%左右,待5-10分鐘后,大部分熟蠶抓住簇片,輕輕提起,掛在簇架上即可。上簇后5-6小時,有50%蠶入孔并開始吐絲時,將簇片翻掛一次,使沒有入孔的蠶重新爬入孔內(nèi),掉落的蠶另行上簇。上簇后15-20小時,將未入孔的蠶及雙宮蠶拾下另行上簇,對病死蠶一并揀出妥善處理。
簇中管理應以通風排濕為重點,自上簇頭一天起,每天都要開放門窗通風排濕,陰雨天和晚秋蠶更應升溫排濕。簇室溫度要求保持在76-77゜f,干濕度差5-6゜f。上簇后第七天(春季)夏、中秋6天,晚秋8-9天,蛹體呈黃褐色時才能開始采繭,采繭過早蛹體過嫩容易造成蛹體出血,內(nèi)印繭增多,影響好蛹率,好繭率降低售繭價格,采繭時應先上先采,分
批采繭,并要求輕采輕放,上繭、雙宮繭、黃斑和印爛,應分別堆放,分類出繭,要嚴格選繭,采下的繭可薄攤在蠶匾上或編織布上,厚度不得超過3粒繭,晾繭用具要離開地面放在蠶架上,并繼續(xù)開放門窗通風排濕。鮮繭采下,晾干,選好后,按繭站約定時間出售,售繭時必須使用筐簍盛裝,在售繭的當天隨走隨裝筐。不準提前裝筐以免繭發(fā)熱,嚴禁用麻袋,塑料編織袋等裝運好繭和下腳繭,應松裝,快運,防止日曬、雨淋及擠壓以免影響蠶質(zhì)。
崖前村的繭全部由區(qū)絲綢公司收購,價格為每斤6-7元,每張繭能凈掙400元左右,由于養(yǎng)蠶勞動量大,一般都是集體飼養(yǎng),而且實際飼養(yǎng)過程中會出現(xiàn)許多麻煩,并不像書本上寫的那樣,幸虧有專家指導。目前,村民對養(yǎng)蠶技術掌握的愈發(fā)熟練,產(chǎn)量漸創(chuàng)新高。
這兩天實習,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就是累,但為了能過上好日子,早點富起來,村民對此毫無怨言。我相信,崖前村離騰飛的日子不遠了。
篇二 大學生暑期桑蠶區(qū)社會實踐報告
大學生暑期桑蠶區(qū)社會實踐報告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高陵鎮(zhèn)崖前村是膠東半島上的一個小村莊,自1999年,這個村莊摒棄了傳統(tǒng)的小麥玉米種植,引進了一些特色種植。大片的土地改中上蘋果苗,梨樹苗,楊樹苗和桑樹。樹苗運往其他省份,經(jīng)濟效益極高,可大部分被外來的人承包,而桑樹則是村里的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高陵鎮(zhèn)崖前村是膠東半島上的一個小村莊,自1999年,這個村莊摒棄了傳統(tǒng)的小麥玉米種植,引進了一些特色種植。大片的土地改中上蘋果苗,梨樹苗,楊樹苗和桑樹。樹苗運往其他省份,經(jīng)濟效益極高,可大部分被外來的人承包,而桑樹則是村里的,種植桑樹,生產(chǎn)桑蠶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種植的種種弊端,每畝土地的純收入大幅度提高,而且為農(nóng)村的過多勞動力提供了就業(yè)機會。暑假在桑蠶區(qū)里,通過具體的學習,聆聽和實踐對桑蠶技術有了初步的認識。
要養(yǎng)桑蠶,首先要種好桑樹。種植桑樹的土地土質(zhì)肥沃,土層要厚(有效土層60cm以上)集中成片,排灌條件要好,而且要避免有環(huán)境污染的土地,成品苗以冬前栽植為宜,且可合理密植,這些條件對于污染較輕的農(nóng)村來說是不難辦到的,待桑苗長成后,澆水松土,除草,剪伐,病蟲害防治都是不可缺少的步驟。
準備完畢后即要開始領種,領種前一周左右,必須將蠶室,蠶具進行認真徹底消毒,領中人必須將手,頭洗干凈,更換衣服,盛種工具要干凈無異味,蠶種領回后,立即進行分種,將每分蠶種分別到入已消過毒的收蟻盒內(nèi),用鵝毛攤平,將中攤成長20cm,寬15cm的長方形,卵料不重疊為度,然后放置事先消好毒的底部盛有少量清水的缸中,缸中用紅黑遮光布蓋嚴扎緊,保持完全黑暗,此項工作應在發(fā)種為當天下午5時前結束,蠶種放好以后每小時開1°,直至開至78°-79°f,干濕差在2-3°f,一般黑暗處理36小時,就可以感光孵化。如點青不齊可黑處理60小時后感光孵化。
把感光孵化后的蠶種轉移到蠶匾上,即為收蟻收蟻后孵化的蠶種即可發(fā)育了。小蠶期是蠶兒充實體質(zhì)的時期,也是生命迅速的階段,因小蠶體小,對桑葉質(zhì)量和外界條件要求比較嚴格,因此加強飼養(yǎng),管理,提高飼養(yǎng)技術,改善環(huán)境條件是養(yǎng)好小蠶的關鍵。共育室是培育小蠶的專用蠶室,要選擇通風,透光好,保濕,保溫性能好的房間。小蠶期蠶卵生長發(fā)育快,對桑葉要求嚴格。
注意小蠶期用桑一天采兩次,上午8-10時,下午3-4時,應避日中高溫時采桑早晨采露水桑。桑葉采回后要注意儲藏,一般采用的為缸貯法,即在缸內(nèi)放一干凈無度的果籠蓋,缸底盛放少量清水,將桑葉整齊,葉柄向下沿缸邊盤放,中間留孔,注意不得疊的過緊,上蓋濕布,并將缸放到低溫多濕處,注意濕布應常洗,缸水應每天換一次。小蠶期給桑要把桑葉切成為蠶體2倍大的方形,每晝夜給桑四次,分別為早5時,上午10時半,下午3時,晚9時,給桑量應根據(jù)蠶的發(fā)育程度和蠶頭的稀密度靈活掌握,一般掌握餉食后1-2次給桑少,盛食吃飽,將眠蠶減少。給桑的方法是:給桑前半小時將塑料薄膜打開通風排濕,然后進行擴座,
勻座,力求蠶兒分布均勻。給桑時先四邊,后中間,小洞勻,大洞補,力求均勻平等,最后蓋上塑料膜。小蠶期還要根據(jù)蠶的生長發(fā)育情況,不斷擴大蠶座面積,以適應蠶的生長發(fā)育,小蠶期生長發(fā)育快,行動范圍小,應掌握提前擴座,先擴后長的原則,擴座方法為早期先將桑葉切成寬1cm,長5cm的桑葉條,擺在蠶頭過密處,待5-10分鐘,一部分蠶爬到桑葉條上后,用蠶筷連同桑葉一起夾到蠶座四周,以此擴大蠶座面積。中晚期可用蠶筷直接將蠶沙連同蠶移到蠶座四周,但要注意輕加輕放,以免傷蠶體,蠶座的面積大小以蠶在匾中均勻擺開,蠶與蠶之間互不重疊為好,將蠶擴座后,要將蠶座中的殘桑,蠶糞等清除掉以清潔蠶室,防止病菌繁殖蔓延。
小蠶發(fā)育到一定時期會就眠,不食不動,體內(nèi)生理發(fā)生一系列變化,蛻去舊皮,換上新皮,須要消耗大量營養(yǎng)物質(zhì),因此室內(nèi)前期溫度要比飼養(yǎng)期低1-2度,濕度以75-80%為宜,前期適當偏干,后期偏濕,以利蛻皮,并且應防止強風、強光,劇烈震動及接觸無異味物品,眠中不覆蓋塑料薄膜。蠶兒眠起后第一次給桑為餉食,餉食過早易損傷蠶兒的口器和胃腸,造成發(fā)育不齊,過晚易造成饑餓,影響蠶的體質(zhì),要求以見起后9-10小時或全部起齊3-4小時餉食,餉食用葉應適當偏嫩,給桑量以最大用量的80%為宜,切忌過多。
小蠶體質(zhì)較弱,對各種蠶病及有害物質(zhì)抵抗力差為了保證小蠶無病苗壯,必須在嚴格進行養(yǎng)蠶前消毒的基礎上做好防病工作。通常使用防僵粉、新鮮石灰粉等消毒劑。另外應注意在整個小蠶期動作應輕不傷蠶體。
小蠶正常發(fā)育到成熟后即進入大蠶期,大蠶期的飼養(yǎng)管理按生長特點,必須做到:
1、繼續(xù)精選蠶葉,夏秋季多采枝條中上部葉片,并適當增加給蠶量,使其吃好吃飽,長大蠶。
2、繼續(xù)控好溫濕度保護,溫度以 77-78゜f為宜,干濕度為4-5゜f, 確保蠶兒生長發(fā)育健壯。
3、突出抓好消毒防病和稀放工作,堅持1-2天撒一次防僵粉,每天擴一次蠶座,每次給桑前勻蠶,確保蠶座面積達到15平方米以上,并做到給桑均勻不餓蠶。
蠶體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和水分,如遇天氣干旱,桑葉含水率低,滿足不了蠶兒對水分的需求,可在喂前對桑葉適當噴水,以噴濕不滴水為宜,并要加強桑葉的采、運、貯工作,做到快采,松裝,快運及時貯藏,貯桑室要低溫多濕,便桑葉新鮮不變質(zhì)。
上簇是便發(fā)育好的大蠶爬到簇上結繭的過程。上簇及簇中管理是提高蠶繭質(zhì)量,增加經(jīng)濟收入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養(yǎng)蠶中最緊張,最繁忙的一道工序,因此必須提前3-5天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1)簇室選擇:簇室必須選擇通風好,光線均勻,比較干燥的房屋,如無條件可用蠶室兼簇室。
(2)簇具準備:每張蠶種需準備156孔的方格簇180-200片,每簇準備兩根直徑0.8-1cm,長65cm的直棍或細竹桿,以備掛簇。將簇片的長邊各綁一直棍,用線繩各綁3-4道,使直棍比簇片及兩端各長4cm左右。在簇室內(nèi),用竹桿搭一排寬62厘米,長度視場地而定的掛簇架,一般每排搭三層,每層隔50厘米以備掛簇,為降低簇室濕度,提高繭質(zhì),大力推廣室外上簇,室內(nèi)掛簇的辦法。
上簇的過程中要做到適熟上簇,過晚過早對繭質(zhì)都有不良影響,熟蠶特征正常情況下應為食欲逐漸減退,停止食桑,并排出綠色軟糞,胸部透明,身體略軟而縮短,尾部有2-3粒糞,頭部昂起,左右搖擺。上簇時要采取選兩頭簇大批的辦法,即對發(fā)育比較齊的蠶批,在熟蠶不太多時,先將少量熟蠶先上簇,到盛期將青頭蠶揀出另外飼養(yǎng),大批熟蠶一次上簇如果發(fā)育不齊,必須逐條蠶挑選上簇。上簇的密度通常為熟蠶頭數(shù)一般比孔多10%左右,待5-10分鐘后,大部分熟蠶抓住簇片,輕輕提起,掛在簇架上即可。上簇后5-6小時,有50%蠶入孔并開始吐絲時,將簇片翻掛一次,使沒有入孔的蠶重新爬入孔內(nèi),掉落的蠶另行上簇。上簇后15-20小時,將未入孔的蠶及雙宮蠶拾下另行上簇,對病死蠶一并揀出妥善處理。
簇中管理應以通風排濕為重點,自上簇頭一天起,每天都要開放門窗通風排濕,陰雨天和晚秋蠶更應升溫排濕。簇室溫度要求保持在76-77゜f,干濕度差5-6゜f。上簇后第七天(春季)夏、中秋6天,晚秋8-9天,蛹體呈黃褐色時才能開始采繭,采繭過早蛹體過嫩容易造成蛹體出血,內(nèi)印繭增多,影響好蛹率,好繭率降低售繭價格,采繭時應先上先采,分
批采繭,并要求輕采輕放,上繭、雙宮繭、黃斑和印爛,應分別堆放,分類出繭,要嚴格選繭,采下的繭可薄攤在蠶匾上或編織布上,厚度不得超過3粒繭,晾繭用具要離開地面放在蠶架上,并繼續(xù)開放門窗通風排濕。鮮繭采下,晾干,選好后,按繭站約定時間出售,售繭時必須使用筐簍盛裝,在售繭的當天隨走隨裝筐。不準提前裝筐以免繭發(fā)熱,嚴禁用麻袋,塑料編織袋等裝運好繭和下腳繭,應松裝,快運,防止日曬、雨淋及擠壓以免影響蠶質(zhì)。
崖前村的繭全部由區(qū)絲綢公司收購,價格為每斤6-7元,每張繭能凈掙400元左右,由于養(yǎng)蠶勞動量大,一般都是集體飼養(yǎng),而且實際飼養(yǎng)過程中會出現(xiàn)許多麻煩,并不像書本上寫的那樣,幸虧有專家指導。目前,村民對養(yǎng)蠶技術掌握的愈發(fā)熟練,產(chǎn)量漸創(chuàng)新高。
這兩天實習,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就是累,但為了能過上好日子,早點富起來,村民對此毫無怨言。我相信,崖前村離騰飛的日子不遠了。
篇三 2023年大學生暑期在桑蠶區(qū)社會實踐報告
社會實踐使同學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下面是關于大學生暑期在桑蠶區(qū)的社會實踐報告范文,閱讀!
自上簇頭一天起,每天都要開放門窗通風排濕,陰雨天和晚秋蠶更應升溫排濕。簇室溫度要求保持在76-77゜f,干濕度差5-6゜f。上簇后第七天(春季)夏、中秋6天,晚秋8-9天,蛹體呈黃褐色時才能開始采繭,采繭過早蛹體過嫩容易造成蛹體出血,內(nèi)印繭增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高陵鎮(zhèn)崖前村是膠東半島上的一個小村莊,自1999年,這個村莊摒棄了傳統(tǒng)的小麥玉米種植,引進了一些特色種植。大片的土地改中上蘋果苗,梨樹苗,楊樹苗和桑樹。樹苗運往其他省份,經(jīng)濟效益極高,可大部分被外來的人承包,而桑樹則是村里的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高陵鎮(zhèn)崖前村是膠東半島上的一個小村莊,自1999年,這個村莊摒棄了傳統(tǒng)的小麥玉米種植,引進了一些特色種植。大片的土地改中上蘋果苗,梨樹苗,楊樹苗和桑樹。樹苗運往其他省份,經(jīng)濟效益極高,可大部分被外來的人承包,而桑樹則是村里的,種植桑樹,生產(chǎn)桑蠶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種植的種種弊端,每畝土地的純收入大幅度提高,而且為農(nóng)村的過多勞動力提供了就業(yè)機會。暑假在桑蠶區(qū)里,通過具體的學習,聆聽和實踐對桑蠶技術有了初步的認識。
要養(yǎng)桑蠶,首先要種好桑樹。種植桑樹的土地土質(zhì)肥沃,土層要厚(有效土層60cm以上)集中成片,排灌條件要好,而且要避免有環(huán)境污染的土地,成品苗以冬前栽植為宜,且可合理密植,這些條件對于污染較輕的農(nóng)村來說是不難辦到的,待桑苗長成后,澆水松土,除草,剪伐,病蟲害防治都是不可缺少的步驟。
準備完畢后即要開始領種,領種前一周左右,必須將蠶室,蠶具進行認真徹底消毒,領中人必須將手,頭洗干凈,更換衣服,盛種工具要干凈無異味,蠶種領回后,立即進行分種,將每分蠶種分別到入已消過毒的收蟻盒內(nèi),用鵝毛攤平,將中攤成長20cm,寬15cm的長方形,卵料不重疊為度,然后放置事先消好毒的底部盛有少量清水的缸中,缸中用紅黑遮光布蓋嚴扎緊,保持完全黑暗,此項工作應在發(fā)種為當天下午5時前結束,蠶種放好以后每小時開1°,直至開至78°-79°f,干濕差在2-3°f,一般黑暗處理36小時,就可以感光孵化。如點青不齊可黑處理60小時后感光孵化。
把感光孵化后的蠶種轉移到蠶匾上,即為收蟻收蟻后孵化的蠶種即可發(fā)育了。小蠶期是蠶兒充實體質(zhì)的時期,也是生命迅速的階段,因小蠶體小,對桑葉質(zhì)量和外界條件要求比較嚴格,因此加強飼養(yǎng),管理,提高飼養(yǎng)技術,改善環(huán)境條件是養(yǎng)好小蠶的關鍵。共育室是培育小蠶的專用蠶室,要選擇通風,透光好,保濕,保溫性能好的房間。小蠶期蠶卵生長發(fā)育快,對桑葉要求嚴格。
注意小蠶期用桑一天采兩次,上午8-10時,下午3-4時,應避日中高溫時采桑早晨采露水桑。桑葉采回后要注意儲藏,一般采用的為缸貯法,即在缸內(nèi)放一干凈無度的果籠蓋,缸底盛放少量清水,將桑葉整齊,葉柄向下沿缸邊盤放,中間留孔,注意不得疊的過緊,上蓋濕布,并將缸放到低溫多濕處,注意濕布應常洗,缸水應每天換一次。小蠶期給桑要把桑葉切成為蠶體2倍大的方形,每晝夜給桑四次,分別為早5時,上午10時半,下午3時,晚9時,給桑量應根據(jù)蠶的發(fā)育程度和蠶頭的稀密度靈活掌握,一般掌握餉食后1-2次給桑少,盛食吃飽,將眠蠶減少。給桑的方法是:給桑前半小時將塑料薄膜打開通風排濕,然后進行擴座,
勻座,力求蠶兒分布均勻。給桑時先四邊,后中間,小洞勻,大洞補,力求均勻平等,最后蓋上塑料膜。小蠶期還要根據(jù)蠶的生長發(fā)育情況,不斷擴大蠶座面積,以適應蠶的生長發(fā)育,小蠶期生長發(fā)育快,行動范圍小,應掌握提前擴座,先擴后長的原則,擴座方法為早期先將桑葉切成寬1cm,長5cm的桑葉條,擺在蠶頭過密處,待5-10分鐘,一部分蠶爬到桑葉條上后,用蠶筷連同桑葉一起夾到蠶座四周,以此擴大蠶座面積。中晚期可用蠶筷直接將蠶沙連同蠶移到蠶座四周,但要注意輕加輕放,以免傷蠶體,蠶座的面積大小以蠶在匾中均勻擺開,蠶與蠶之間互不重疊為好,將蠶擴座后,要將蠶座中的殘桑,蠶糞等清除掉以清潔蠶室,防止病菌繁殖蔓延。
小蠶發(fā)育到一定時期會就眠,不食不動,體內(nèi)生理發(fā)生一系列變化,蛻去舊皮,換上新皮,須要消耗大量營養(yǎng)物質(zhì),因此室內(nèi)前期溫度要比飼養(yǎng)期低1-2度,濕度以75-80%為宜,前期適當偏干,后期偏濕,以利蛻皮,并且應防止強風、強光,劇烈震動及接觸無異味物品,眠中不覆蓋塑料薄膜。蠶兒眠起后第一次給桑為餉食,餉食過早易損傷蠶兒的口器和胃腸,造成發(fā)育不齊,過晚易造成饑餓,影響蠶的體質(zhì),要求以見起后9-10小時或全部起齊3-4小時餉食,餉食用葉應適當偏嫩,給桑量以最大用量的80%為宜,切忌過多。
小蠶體質(zhì)較弱,對各種蠶病及有害物質(zhì)抵抗力差為了保證小蠶無病苗壯,必須在嚴格進行養(yǎng)蠶前消毒的基礎上做好防病工作。通常使用防僵粉、新鮮石灰粉等消毒劑。另外應注意在整個小蠶期動作應輕不傷蠶體。
小蠶正常發(fā)育到成熟后即進入大蠶期,大蠶期的飼養(yǎng)管理按生長特點,必須做到:1、繼續(xù)精選蠶葉,夏秋季多采枝條中上部葉片,并適當增加給蠶量,使其吃好吃飽,長大蠶。2、繼續(xù)控好溫濕度保護,溫度以77-78゜f為宜,干濕度為4-5゜f, 確保蠶兒生長發(fā)育健壯。3、突出抓好消毒防病和稀放工作,堅持1-2天撒一次防僵粉,每天擴一次蠶座,每次給桑前勻蠶,確保蠶座面積達到15平方米以上,并做到給桑均勻不餓蠶。
蠶體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和水分,如遇天氣干旱,桑葉含水率低,滿足不了蠶兒對水分的需求,可在喂前對桑葉適當噴水,以噴濕不滴水為宜,并要加強桑葉的采、運、貯工作,做到快采,松裝,快運及時貯藏,貯桑室要低溫多濕,便桑葉新鮮不變質(zhì)。
上簇是便發(fā)育好的大蠶爬到簇上結繭的過程。上簇及簇中管理是提高蠶繭質(zhì)量,增加經(jīng)濟收入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養(yǎng)蠶中最緊張,最繁忙的一道工序,因此必須提前3-5天做好一切準備工作。(1)簇室選擇:簇室必須選擇通風好,光線均勻,比較干燥的房屋,如無條件可用蠶室兼簇室。(2)簇具準備:每張蠶種需準備156孔的方格簇180-200片,每簇準備兩根直徑0.8-1cm,長65cm的直棍或細竹桿,以備掛簇。將簇片的長邊各綁一直棍,用線繩各綁3-4道,使直棍比簇片及兩端各長4cm左右。在簇室內(nèi),用竹桿搭一排寬62厘米,長度視場地而定的掛簇架,一般每排搭三層,每層隔50厘米以備掛簇,為降低簇室濕度,提高繭質(zhì),大力推廣室外上簇,室內(nèi)掛簇的辦法。
上簇的過程中要做到適熟上簇,過晚過早對繭質(zhì)都有不良影響,熟蠶特征正常情況下應為食欲逐漸減退,停止食桑,并排出綠色軟糞,胸部透明,身體略軟而縮短,尾部有2-3粒糞,頭部昂起,左右搖擺。上簇時要采取選兩頭簇大批的辦法,即對發(fā)育比較齊的蠶批,在熟蠶不太多時,先將少量熟蠶先上簇,到盛期將青頭蠶揀出另外飼養(yǎng),大批熟蠶一次上簇如果發(fā)育不齊,必須逐條蠶挑選上簇。上簇的密度通常為熟蠶頭數(shù)一般比孔多10%左右,待5-10分鐘后,大部分熟蠶抓住簇片,輕輕提起,掛在簇架上即可。上簇后5-6小時,有50%蠶入孔并開始吐絲時,將簇片翻掛一次,使沒有入孔的蠶重新爬入孔內(nèi),掉落的蠶另行上簇。上簇后15-20小時,將未入孔的蠶及雙宮蠶拾下另行上簇,對病死蠶一并揀出妥善處理。
簇中管理應以通風排濕為重點,自上簇頭一天起,每天都要開放門窗通風排濕,陰雨天和晚秋蠶更應升溫排濕。簇室溫度要求保持在76-77゜f,干濕度差5-6゜f。上簇后第七天(春季)夏、中秋6天,晚秋8-9天,蛹體呈黃褐色時才能開始采繭,采繭過早蛹體過嫩容易造成蛹體出血,內(nèi)印繭增多,影響好蛹率,好繭率降低售繭價格,采繭時應先上先采,分
批采繭,并要求輕采輕放,上繭、雙宮繭、黃斑和印爛,應分別堆放,分類出繭,要嚴格選繭,采下的繭可薄攤在蠶匾上或編織布上,厚度不得超過3粒繭,晾繭用具要離開地面放在蠶架上,并繼續(xù)開放門窗通風排濕。鮮繭采下,晾干,選好后,按繭站約定時間出售,售繭時必須使用筐簍盛裝,在售繭的當天隨走隨裝筐。不準提前裝筐以免繭發(fā)熱,嚴禁用麻袋,塑料編織袋等裝運好繭和下腳繭,應松裝,快運,防止日曬、雨淋及擠壓以免影響蠶質(zhì)。
崖前村的繭全部由區(qū)絲綢公司收購,價格為每斤6-7元,每張繭能凈掙400元左右,由于養(yǎng)蠶勞動量大,一般都是集體飼養(yǎng),而且實際飼養(yǎng)過程中會出現(xiàn)許多麻煩,并不像書本上寫的那樣,幸虧有專家指導。目前,村民對養(yǎng)蠶技術掌握的愈發(fā)熟練,產(chǎn)量漸創(chuàng)新高。
這兩天實踐,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就是累,但為了能過上好日子,早點富起來,村民對此毫無怨言。我相信,崖前村離騰飛的日子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