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管理范文網
當前位置:報告大全 > 工作報告 > 學生報告

學生素養(yǎng)報告4篇

發(fā)布時間:2023-01-18 12:27:08 查看人數:45

學生素養(yǎng)報告

篇一 中小學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調查報告

302個孩子掏出心里話,一項由杭州市上城區(qū)青少年活動中心、上城區(qū)教育學院等完成的中小學學生綜合素養(yǎng)報告掏出了30所中小學302位學生的心里話。

過半學生每天閱讀1小時

從整體上來看,學生的閱讀時間比較充裕。學生到圖書館的比例大,這對圖書館的服務是一個考驗。上城區(qū)圖書中心負責人施越輝說。

調研發(fā)現,學生最喜愛的書類依次為名著系列、偵破探案系列、童話故事、搞笑作品、軍事系列

和閱讀一樣,學生對科技活動也是饒有興致,97.68%的人氣就很能說明問題。不過,一些學校在科技活動的普及上卻是有心無力。上城區(qū)中小學科技教育指導中心負責人俞敏告訴記者,迫于中考壓力大、專職教師空缺、家長支持力度不夠等種種原因,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沒參加過科技活動,初高中尤為明顯。由此可見,科技活動在學校還是存在著精英化的傾向,普及性和草根性亟待提高。

報告顯示,學生喜歡的科技活動也不盡相同。超過三分之一的小學和初中學生最喜歡模型制作。

遇到困惑先找朋友

從此次調研的情況來看,大多數的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找到了幸福感。97.35%的學生喜歡自己的班級,94.70%的學生認為老師能經常關心幫助自己,還有90.40%的學生覺得自己在學校的情緒狀況是樂觀的。

在個人成長過程中,學生認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老師,占調查人數的46.03%,之后依次是家長、同學、朋友。但是,當學生遇到比較大的煩惱或者困惑時,首先想到找朋友,然后是家長,老師排第四位。

最怕老師不理我

學生最不喜歡老師對他的處理方式是不理睬,然后才是當眾批評和叫家長來。

一位接受調研的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我是一個不被人關注的學生,在班里似乎是不存在的。有一次上課時,發(fā)現老師看著我向我走來,內心一陣莫名的激動??墒?,老師的一句話差點把我氣死:你的同桌今天哪兒去了?從此我恨這位老師,我決心不再跟這位老師講話。

從這位學生的言語中我們感受到長時間的被人漠視已經對他的心理產生了極大的傷害。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呵護。杭州市勇進中學心理輔導站站長榮曉莉說。

篇二 小學學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調查報告

小學學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調查報告

前言

(1)調查背景

隨著美術教育越來越被重視,中小學美術教學模式隨之革新,其中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變成重中之重。美術核心素養(yǎng)不僅是對美術教育教學水平的考核,更是美術教育最終目的的體現。

調查中小學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程度需要一定的條件。眾所周知,在美術課程標準中,將中小學進行區(qū)分。小學與中學的培養(yǎng)方式截然不同,其中小學屬于培養(yǎng)形成期,若需調查中小學美術核心素養(yǎng),則成長起伏較大的小學段數據較全面,調查模式較為嚴謹,調查結果較為準確。而調查小學美術核心素養(yǎng)需要較大基數的學校支持,xx小學自創(chuàng)建以來,憑借其優(yōu)越的師資力量、健全的培養(yǎng)模式、先進的教學環(huán)境,廣受同等學校的好評。其中基數較大的學生人數為本次調查提供數據基礎,并且經過前期調查,學生學齡段分配均勻,同等學段男女比例均衡,同時美術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案全面,美術課程安排合理。經過反復對比,將xx小學定為本次小學美術核心素養(yǎng)調查學校,為調查小學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程度提供科學數據。

(2)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形式采用問卷調查。問卷采用選擇、填空、提問等方式,將美術核心素養(yǎng)內容全面囊括。因美術核心素養(yǎng)大體分為六項,每項設立三個問題,從不同角度多方面考核培養(yǎng)程度及學生美育發(fā)展程度,體現調查的全面性與科學性。考慮不同年級男女生思維模式存在差異,便將男女生分開調查,保證調查嚴謹度及準確度。由于低年級學生對美術專業(yè)詞匯接觸較少,在問卷中有部分美術專業(yè)問題考驗學生的理解程度,便采取課堂提問或教師解釋等方式輔助學生做出選擇,保證低年級學生問卷調查的精準度。但由于xx小學班級數目過多,問卷統(tǒng)計難度過大,為保證統(tǒng)計數據準確性,則采用隨機抽取方式,每個年級隨機抽簽,從年級中選班級作為代表,進行調查統(tǒng)計。并且考慮結果可能有所偏差,將采用柱狀與折現相結合的圖表方式,分析出不同年級男女生對美術核心素養(yǎng)中各項培養(yǎng)的程度。以及運用雷達圖整體分析不同年級對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程度。由局到整,由整到局,保證調查結果的可信度。

(3)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為了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是美育的核心,學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指導方針。調查是對學生的美術學習情況科學的掌握,同時對學生美術教育程度有確切的了解,小學美術核心素養(yǎng)調查為最快的途徑,更有利于美術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及對學生進行優(yōu)質的美育培養(yǎng)。

調查不僅是對小學美術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程度的考核,更是對不同年齡段學生不同角度的分析。同時是對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判斷是非能力、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經行綜合考察,對小學生身心是否健康發(fā)展進行考量,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保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第一章 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定義及分類

美術核心素養(yǎng)指通過學校美術學科的培養(yǎng),學生在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復雜問題及困難能夠運用美術學科知識、技巧等方式解決實際問題。旨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培養(yǎng)學生文化修養(yǎng),提升學生整體素質,發(fā)展學生審美能力,培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及實踐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在美術課程標準中,將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分為: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chuàng)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為使本次小學美術核心素養(yǎng)報告解析更為全面,再增加綜合能力考核,了解學生美術學科的綜合水平。六個角度全面分析,是對小學美術現階段學生美育發(fā)展的評判,也是對小學生美育發(fā)展趨勢的整理,為后續(xù)美育的具體實施提供理論依據。

第二章 美術核心素養(yǎng)分類的定義、表現方式及不同年級男女生分析

一、圖像識讀

(1)圖像識讀的含義及表現方式

圖像識讀指對美術作品、圖形、影像及其視覺符號的觀看、識別和解讀。

圖像識讀素養(yǎng)的表現是:能以聯(lián)系、比較的方法進行整體觀看,感受圖像的造型、色彩、材質、肌理和空間等形式特征;能以閱讀、搜索、思考和討論等方式,識別與解讀圖像的內涵和意義;能從維度、材料、技法、風格及發(fā)展脈絡等方面識別圖像的類別;知道圖像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與價值,辨析和解讀現實生活中的視覺文化現象和信息。

(2)不同年級男女生對圖像識讀培養(yǎng)程度的分析

二、美術表現

(1)美術表現的含義及表現方式

美術表現指運用傳統(tǒng)與現代媒材、技術和美術語音創(chuàng)造視覺形象。

美術表現素養(yǎng)的表現是:具有一定的空間意識和造型意識;了解并能運用傳統(tǒng)與現代媒材、技術,結合美術語音,通過觀察、想象、構思、表現等過程,創(chuàng)造有意味的視覺形象,表達自己的意圖、思想和情感;能聯(lián)系現實生活,結合其他學科知識,自覺運用美術表現力,解決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

(2)不同年級男女生對美術表現培養(yǎng)程度的分析

三、審美判斷

(1)審美判斷的含義及表現方式

審美判斷指對美術作品和現實中的審美對象進行感知、評價、判斷與表達。

審美判斷素養(yǎng)的表現是:能感受和認識美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形成基本的審美能力,顯示健康的審美趣味;能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識,對自然、生活和藝術中的審美對象進行感知、描述、分析、評價和判斷;能通過語言、文字和圖像等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用美術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環(huán)境。

(2)不同年級男女生對審美判斷培養(yǎng)程度的分析

四、創(chuàng)意實踐

(1)創(chuàng)意實踐的含義及表現方式

創(chuàng)意實踐指由創(chuàng)新意識主導的思維和行動。

創(chuàng)意實踐素養(yǎng)的表現是:能養(yǎng)成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和借鑒美術作品中的創(chuàng)意和方法,運用形象思維,大膽想象,嘗試創(chuàng)造有創(chuàng)意的美術作品;能通過各種方式搜集信息,進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聯(lián)系現實生活,對物品和環(huán)境進行符合實用功能與審美要求的創(chuàng)意構想,并通過草圖、模型等予以呈現,與他人交流,不斷加以改進和優(yōu)化。

(2)不同年級男女生對創(chuàng)意實踐培養(yǎng)程度的分析

五、文化理解

(1)文化理解的含義及表現方式

文化理解指從文化的角度觀察和理解美術作品、美術現象和觀念。

文化理解素養(yǎng)的表現是:能逐漸形成從文化的角度觀察和理解美術作品、美術現象和觀念的習慣,了解美術與文化的關系;能認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術的文化內涵及其獨特藝術魅力,形成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理解不同國家、地區(qū)、民族和時代的美術作品的文化多樣性,欣賞外國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尊重藝術家、設計師和手工藝者的創(chuàng)造成果和對人類文化的貢獻。

(2)不同年級男女生對文化理解培養(yǎng)程度的分析

六、綜合能力

(1)綜合能力的含義及表現方式

綜合能力指從綜合角度了解學生美術教育的培養(yǎng)程度及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程度,判斷學生是否具備運用美術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合能力素養(yǎng)的表現是:通過感知、理解、描述、繪畫、制作等連接性系列表現,表現將藝術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的能力;美術實用性與審美性相結合,培養(yǎng)藝術思維解決綜合問題;將其它學科與美術學科相結合,提高對文化的整體認識與追求。

(3)不同年級男女生對綜合能力培養(yǎng)程度的分析

第三章 不同年級美術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程度總析

一、一年級美術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程度總析

二、二年級美術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程度總析

三、三年級美術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程度總析

四、四年級美術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程度總析

五、五年級美術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程度總析

六、六年級美術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程度總析

結語

篇三 關于加強大學生網絡素養(yǎng)建設的調查報告

奎幾年,隨著高校信息化建設不斷推進和移動互聯(lián)網、智能手機快速普及,大學生與整個社會的接觸、互動和共振空前活躍,大學生作為“e時代弄潮兒”“準社會人”的群體特征日益明顯。與網俱進的青年一代,其網絡素養(yǎng)整體水平將深刻影響他們踏入社會后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近期,我們圍繞“加強大學生網絡素養(yǎng)建設”這一課題,通過問卷調查、座談討論、理論研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了調研。調研面向重慶市70余所高校累計發(fā)放問卷13000份、回收有效問卷12473份;調研對象以在校本科生為主,涵蓋了高職高專學生、碩士及博士研究生。

1.網絡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第一渠道,手機成為大學生上網“首選終端”

觸網更早、網齡更長,大學生已成“資深網民”群體重要力量

本次調查顯示,重慶市大學生首次接觸互聯(lián)網的時間進一步提前,小學就已觸網的占44.0%,較2023年上升了13.9個百分點;初中觸網的占37.3%,高中觸網的占15.6%,大學階段才開始接觸網絡的僅占3.1%,分別較2023年下降了4.5%、6.8%、2.6%。逾八成大學生擁有5年以上網齡及穩(wěn)定的上網習慣,可謂重要的“資深網民”隊伍。這一調查結果與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數據相一致:截至 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6.32億,從職業(yè)結構看,學生依然是最大的網民群體,占比達25.1%。從年齡看,20-29歲網民的比例為30.7%,在整體網民中占比最大;10-19歲網民占比24.5%,增長0.4個百分點;10歲以下網民占比2.1%,增長0.2個百分點,互聯(lián)網繼續(xù)向低齡人群滲透。

手機成為大學生上網“首選終端”,碎片化信息消費常態(tài)化,網絡依賴癥進一步加劇

移動互聯(lián)網和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對大學生的上網方式和網絡體驗產生了根本性影響。調查顯示,2023年手機在大學生中的普及率就已高達98.1%,但手機上網人數僅占32.3%,pc電腦仍然是大學生上網首選;2023年,大學生手機普及率幾近100%,手機上網占比攀升至85.8%,較pc端上網高出14.6個百分點,是2023年手機上網人數的2.7倍。隨時隨地隨手上網,使得大學生相對充裕的個人時間日益碎片化,日均上網時長明顯增加。68.5%的大學生每天上網3小時以上,其中7小時以上重度使用者占比達16.6%,可謂沉浸在網絡世界中不能自拔。88.8%的大學生自認為有網絡依賴癥,其中“較為依賴”及“嚴重依賴”者占45.2%。而在2023年的調查中,有52.6%的大學生對于“如果長時間無法使用網絡”表示“無所謂”。

網絡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第一渠道,主流新聞網站權威性受認可,大型商業(yè)門戶網站日常滲透率高

調查顯示,在大學生日常信息渠道中,使用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網絡(手機)93.7%、電視36.4%、報紙雜志24.9%、日常交流13.1%、廣播11.2%,網絡“一馬當先”成為最受大學生青睞的信息渠道。由于使用率較低,報紙、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的信息權威性受到了較大影響,在大學生中的認可度不足三成,但脫胎于傳統(tǒng)媒體的主流新聞網站最受大學生信賴,信任度達42.7%。而從使用率上看,主流新聞網站只有27.7%,遠不及商業(yè)門戶網站的79.3%?!案咝湃味取焙汀暗褪褂寐省弊屩髁餍侣劸W站略顯尷尬。不少大學生表示,平時瀏覽鳳凰網挺有意思的,只有重大事件發(fā)生時,才去新華網,“畢竟官方認證更值得信賴”。主流新聞網站如何進一步提高可讀性、提高對年輕群體的吸引力,值得思考。

網絡應用移動化、多元化、個性化,但學習功能相對弱化

如今,大學生面對的是一個豐富多彩、光怪陸離且不斷更迭的網絡世界,與數年前相比,現在的網絡可玩性更高、體驗感更好、吸引力更強。調查顯示,大學生最常用的網絡服務依次為:看電影、打游戲等休閑娛樂,占75.9%;qq、微博、微信等交友聊天,占75.1%;檢索和瀏覽新聞信息,占58.2%;獲取學習資料,占51.0%;網上購物消費,占41.9%。大學生群體精力充沛、時間充裕,對交往和游戲的需求強烈,也樂于嘗試新事物,各種各樣的移動社交應用和手機游戲為他們滿足需求、宣泄欲望提供了平臺和出口,但相應地,網絡作為學習工具的功能被忽視和弱化了。據部分高校教師反映,如今課堂上邊聽講邊玩手機已成為“另一道風景”,部分學生對上網、游戲、聊天近乎癡迷,這在人文社科及藝術體育類專業(yè)中尤為嚴重。

2.“網絡書寫”成習慣,網絡互動進一步“圈群化”

隨手發(fā)、隨時轉、隨意點的“網絡書寫”漸成習慣,大學生成為重要的信息生產和傳播者

調查顯示,對于“是否經常利用手機隨手拍照并上傳網絡”,17.6%的大學生選擇“經?!?,39.2%選擇“偶爾”,7.4%選擇“視具體情況”,35.8%選擇“極少”。61.8%的大學生每天在論壇、微博、qq、朋友圈等網絡平臺上發(fā)布信息1-5條,每天發(fā)布5-10條的占8.9%,每天發(fā)布10條以上的占4.6%,七成以上大學生已養(yǎng)成“網絡書寫”的習慣。調查還顯示,14.9%的大學生在信息分享和傳播上較為隨性,往往不假思索地“隨時轉發(fā)”“隨意點贊”,容易造成“跟風”,形成“網絡圍觀”。

網絡互動進一步圈群化、私密化,表達欲望強,“小圈子”意識重

互聯(lián)網為大學生圈群互動、私密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調查顯示,86.5%的大學生擁有兩個以上網絡社交圈子,擁有10個以上的占21.1%。活躍度最高的依次為同學群、社團群、興趣群,占比分別為79.6%、40.5%、26.8%。這些圈群基于熟人關系建立,彼此間高度信任,容易形成“一呼百應”的群集效應。

抽樣顯示,一個班級的同學群幾乎保持每日互動,除學習生活事務,多涉及校內外各類信息,是典型的“小微輿論場”。同時,基于性格、興趣、地緣等因素,大學生“三五成群”現象愈加普遍,網上網下形成一個又一個“小圈子”“小團體”?!叭艘跃W聚群分”暗合了大學生群體的敏感心理和個性追求,但也一定程度弱化了現實交往。調查顯示,75.8%的大學生更傾向于在qq群、微信群等私密小群內分享信息,僅33.5%的大學生選擇了“直接面對面和他人分享”。

網上維權意識進一步增強,普遍較為理性克制

大學生普遍重視對個人權利和利益的維護。對于“如果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23.5%的大學生選擇通過微博、論壇等網絡平臺控訴,29.7%的表示“視情況而定”,46.8%則明確表示不會進行網絡控訴,這表明過半大學生具有網上維權的意識。調查中,有1069名大學生表示曾遭遇過網絡詐騙,其中16.4%的人“積極維權并取得成功”,26.9%“維權失敗”,32.8%“自認倒霉”,23.9%“不知如何處理”。這提醒我們要重視和支持大學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高大學生依法維權的能力。

3.“軟新聞”更受青睞, 普遍信任意見領袖

熱衷瀏覽社會新聞和娛樂八卦,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度相對較低

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對各類型新聞的關注度從高到低依次為:社會新聞(74.2%)、娛樂新聞(53.1%)、時政新聞(39.9%)、體育新聞(30.2%)、法治新聞(20.7%)、財經新聞(20.2%)。

不難看出,當下網絡世界的娛樂精神和狂歡景象契合了青年學生的審美趣味,社會類、娛樂類“軟新聞”更受青睞,而政治類、法治類、財經類“硬新聞”關注度則相對不高。調查還顯示,21.3%的大學生認為境外被屏蔽的政治類信息“客觀中立,可信度高”,甚至5.8%的大學生認為“比國內的網上信息更可信”,還有21.6%的大學生無法作出判斷。大學生是對時事政治最敏感、最具先鋒性的力量,而在網絡時代,大學生群體對政治的關注力由于信息海量而“分流”,長此以往將影響其對社會形勢的批判意識和能力,不利于整個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對網上輿論環(huán)境褒貶不一,參與網絡討論的動機多為個人興趣所致

對當前網絡自由度,36.3%的大學生認為“較為合適”,37.8%認為“管理太嚴,不自由”,25.9%認為“太過自由”。對當下的網絡輿論氛圍,47.2%的大學生認為“多數人都比較情緒化”,僅19.2%認為“較為理性、客觀、平和”,33.6%認為是正常的情緒宣泄?;诖?,當大學生在相對封閉的“網絡圈子”中異?;钴S的同時,僅10.0%經常參與微博、論壇、貼吧、社區(qū)等公共網絡平臺上的討論;48.9%偶爾參與討論,且僅限于個人感興趣的話題;41.1%“很少參與”或“不參與”,成為網絡上“沉默的那部分”?!罢胬聿晦q不明”,要正確引導更多大學生積極理性發(fā)聲,不斷壯大主流輿論場。

對網上基本形勢認識不清,面對境內外不良信息缺乏足夠的甄別力、批判力和抵制力

對于“如何辨別網上信息的真假”,60.1%的大學生“根據發(fā)布網站、發(fā)布者的權威性來辨別”,57.3%的大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來辨別”,28.2%的“和他人探討后做出判斷”,15.1%的“有辨別的意識,但不會辨別”。面對網絡上傳播的黃色、暴力等不良信息,42.2%的大學生表示“完全絕緣,很抵制”,51.7%認為不道德,“但也會偶爾瀏覽”,6.1%坦承“很正常,經常瀏覽”。

受網絡意見領袖的影響較大,娛樂明星和公知最受追捧

對于網上意見領袖的看法,14.4%的大學生直言“他們深度思考,理性發(fā)聲,值得信任”,49.5%認為“他們的言論可能不完全對,但值得思考”,26.4%表示“他們有時候言論太個人化,偏激了”,9.7%的大學生只相信個人判斷,對此“不予理睬”??梢钥闯觯髮W生普遍信任意見領袖,容易受到意見領袖思想和觀點的影響。調查了解到,目前最受大學生青睞的網上意見領袖,主要包括娛樂明星和公知大v等,前者如“微博女王”姚晨、娛樂主持人謝娜、演員范冰冰等,在女生中間備受追捧;后者如韓寒、方舟子、白巖松、崔永元等,則在男生中間影響廣泛。

4.法律意識淡薄,對移動互聯(lián)網安全意識較強

網絡法律知識欠缺,法律意識淡薄

調查顯示,64.5%的大學生對互聯(lián)網法規(guī)制度“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有所了解”的占30.2%,“比較熟悉”的僅占5.3%。由此可見,加大全社會互聯(lián)網法治宣傳依然任重道遠。同時,部分大學生缺乏依法上網的意識和自覺,有19.6%的大學生“經常在網絡上透露他人信息”或“不小心泄露他人隱私”,進而容易引發(fā)問題和糾紛。而對于“個人隱私在網上泄漏后如何應對”,21.8%的大學生選擇“向公安機關報案”,22.10%的選擇“向相關單位或企業(yè)投訴”,50.8%表示“向身邊朋友傾吐,提醒他們免步后塵”,“憤怒但不采取任何行動”的僅占5.3%,可見大學生對個人隱私權等個體權益十分珍視,但通過法律渠道維權的觀念不強,維權方式方法不多。

網絡安全防護意識普遍較強,但對潛在的危險重視不足

調查顯示,55.9%的大學生會對個人手機做安全防護,58.64%的大學生謹慎使用“同步助手”等手機工具,68.6%的大學生擔憂公共wifi的使用安全??傮w上看,大學生對移動互聯(lián)網安全意識較強,具有一定的防范能力。近年來,利用互聯(lián)網作案的重大惡性事件屢有發(fā)生,也對大學生的人身安全提出了警醒。調查中,66.1%的大學生認為網友當止步于網絡,“不會約見陌生網友”;20.7%表示即使要約見,也會做好自我保護措施;有10.7%認為見面危險,但可以網絡視頻聊天;仍有2.5%的大學生主張約見,認為“這樣才能加深了解”。

5.培養(yǎng)有責任、有擔當、有涵養(yǎng)的“數字公民”

創(chuàng)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政治意識和時代使命感

要以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為指導,創(chuàng)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進校報??瘮底只ㄔO,立足校園網站建設,開辦一批貼近學生的網絡名站名欄,建設一支由學生和青年教師骨干組成的網絡宣傳員隊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論教育資源網站、學生主題教育網站和網絡互動社區(qū),培養(yǎng)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認識重大現實問題的能力,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

大力開展“凈網”“清網”等專項行動,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huán)境

校園網處于開放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中,面臨著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要繼續(xù)開展打擊網絡謠言、政治類有害信息、淫穢色情、非法傳教等專項行動,堅決打擊網上違法犯罪活動,全力抵制網絡“三俗”文化,為大學生營造一個清朗、干凈的網絡空間。

引導大學生科學高效地運用網絡,真正發(fā)揮網絡的正向作用

開發(fā)一批高效的學習型app,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將上網精力更多用在學習文化知識上。為大學生參與網上服務提供平臺,如建設一支網絡志愿者隊伍,利用互聯(lián)網開展政策宣傳、知識普及、心理疏導、技能培訓,讓大學生在虛擬空間實現人生“增值”。要同步加強高校網絡素養(yǎng)教育,利用公共課、選修課講解討論網絡溝通技巧、網絡心理健康、網上道德倫理等內容,為大學生順利踏入社會提供引導和調適服務。

不斷豐富大學生社會實踐體驗,擺脫對虛擬世界的過度迷戀和依賴

要充分挖掘學生的興趣和特長,豐富業(yè)余生活和社團活動,鍛煉強健體格,活躍人際交往,逐步擺脫對虛擬世界的過度依賴,養(yǎng)成積極健康的學習生活習慣。要引導大學生勇敢面對現實,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提高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實干、創(chuàng)新、合作精神。

培育高校網上意見領袖,引導正確輿論,疏導學生情緒

著眼校園網絡輿論場,培育一批導向正確、影響力廣的網絡名師,使之成為大學生的良師益友和引路人,轉移大學生對明星名人的關注。推進輔導員博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博客、校務微博、校園微信公眾賬號等網絡新媒體建設,吸引學生瀏覽。善于從校內bbs論壇、qq群中挖掘打造學生意見領袖,溫和有效地做好引導。

前置網絡素養(yǎng)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階段培養(yǎng)形成正確上網的意識和習慣

卡議“抓早抓小”,將網絡素養(yǎng)和網絡技能一并納入中小學基礎刻育體系,現階段可在計算機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和課外讀本中增加相應內容。要將網絡素養(yǎng)教育貫穿青少年學習成長的各個階段,不斷優(yōu)化課程內容設計,探索情景式、體驗式、互動式教學方法,培育正確的互聯(lián)網觀念和良好的使用習慣。

篇四 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認識調查報告分析

學生調查報告分析

一、問卷調查目的:

本次問卷調查,為2023xx區(qū)小課題《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落實學科素養(yǎng)的途徑研究》研究是第一階段,針對本年級學生對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認識設計問卷調查,通過對作答相關試題,了解核心素養(yǎng)的認識和內化情況,通過調查研究研究發(fā)現存在問題,積極探索下一步落實途徑,為課題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據。

二、調查的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我校高三8、9班學生

2.調查方法:不記名問卷調查法(以筆答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共發(fā)問卷89份,回收問卷86份,有效問卷6份)

3.本次調查問卷共設計問6個,均為單項選擇題。調查是否了解四大核心素養(yǎng),通過問卷試題,調查學生對理性思維、科學探究能力、生命觀、社會責任等核心素養(yǎng)的理解與運用。在試題中,含有核心素養(yǎng)的不同的等級,選項從不同層次進行考核。

三、三、調查結果的統(tǒng)計:

對本張問卷進行重新歸類,分為兩大類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1. 您知道生物核心素養(yǎng)嗎?( )

項 目

選擇人數

百分比

a.從未聽說過

13

15.1%

b.聽說過

56

65.1%

c.比較清楚

20

23.2%

2. 您理解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表現在那幾個方面嗎?( )(多選)

項 目

選擇人數

百分比

a.生命觀念

86

100%

b.理性思維

86

100%

c.科學探究

75

87.2%

d.社會責任

68

79.0%

調查結果顯示:通過1、2小題調查發(fā)現,對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認識,學生認識不足,比較清楚的僅僅有20%,對生物學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四個方面:生命觀、理性思維(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學生認同程度不同,生命觀和理性思維達到100%,科學探究、社會責任認識度分別為75%、68%,這位核心素養(yǎng)的在生物學科的落實提供了基礎。

3.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下面哪一項敘述不符合這一觀點 ()

a.各種細胞的功能只有在細胞這個統(tǒng)一的整體中才能完成

b.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是以每個細胞的生命活動為基礎的

c.病毒無細胞結構,病毒的生命活動只能在寄主細胞內完成

d.細胞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但不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

調查分析:第3小題考查學生核心素養(yǎng)生命觀,以選擇的題的形式考查結構與功能觀、物質與能量觀。生命觀是由許多重要的生物學概念支撐,以重要概念作為載體,重點考察學生的理解運用能力。選d正確率為68.7%。

4.為了探究興奮在神經元軸突上的傳導是雙向的還是單向的,某興趣小組做了以下實驗:取新鮮的神經肌肉標本(實驗期間用生理鹽水濕潤標本),設計了下面的實驗裝置圖(c點位于兩電極之間的正中心,指針偏轉方向與電流方向一致)。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學生調查報告分析

a.神經元軸突與肌肉之間的突觸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構成

b.a、b、d三點中任選一點給予適宜刺激,都會使指針發(fā)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

c.無法得出結論的刺激點是c點

d.興奮在ac之間的傳導所用的時間比興奮從c點到肌肉所用的時間短

調查分析:第4小題考查學生理性思維、科學探究能力,理性思維和探究能力是高考的重點,生物學具有科學性學科的共同點,對證據分析、判斷是理性思維的過程,也是核心素養(yǎng)關鍵能力的直接表現。選c正確率42.9%。

5. 您認為生物多樣性面臨危機的主要是( )

a. 水污染 b. 人類對環(huán)境的破壞 c. 空氣污染 d. 亂砍濫伐

6.控制癌癥,關鍵在于三早,三早指的是( )

a. 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b.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早起痊愈

c. 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痊愈 d.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起痊愈

調查分析:第5、6小題,著力考查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中社會責任感,是指于生物學的認與個人同事的時論:作出理性中時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生初學問購的和神力,學生能造福人半的態(tài)應和個值觀注涉及生物學的社會議題討并作件:時結和體科學形座踐,試解決現實生活中節(jié)生物學相關。第5小題選擇b正確率為93.7%,第6小題選擇a,正確率為85.6%。

四、問卷分析與總結:

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思維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表現為,生命觀、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學生普遍有所認識,但是認識不足。生命觀,社會責任觀認識情況較好,二科學探究和理性思維有待加強。此次調查研究作為實踐研究的基礎,為后續(xù)課題研究提供支持。

學生素養(yǎng)報告4篇

302個孩子掏出心里話,一項由杭州市上城區(qū)青少年活動中心、上城區(qū)教育學院等完成的中小學學生綜合素養(yǎng)報告掏出了30所中小學302位學生的心里話。過半學生每天閱讀1小時從整體…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素養(yǎng)信息

  • 學生素養(yǎng)報告4篇
  • 學生素養(yǎng)報告4篇45人關注

    302個孩子掏出心里話,一項由杭州市上城區(qū)青少年活動中心、上城區(qū)教育學院等完成的中小學學生綜合素養(yǎng)報告掏出了30所中小學302位學生的心里話。過半學生每天閱讀1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