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泰安新泰蓮花山風景區(qū)導游詞
各位朋友:
你們好!熱誠歡迎你們到蓮花山景區(qū)來。
蓮花山古稱新甫山, 是一座風景秀麗、 古跡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山。登臨蓮花山,既是觀光休閑,也是一種文化的熏陶,藝術的享受!
蓮花山東西綿延15公里,總面積100平方公里。主峰天臺峰,海拔999米。自然景觀獨具特色,以山秀、石奇、林翠、水美而稱譽。特別是在蓮花山西部發(fā)現(xiàn)的距今28億年前的科馬提巖,為蓮花山的地質地學價值,增加了耀眼的光環(huán)。它是亞洲唯一的具有鬣刺結構的太古宙超基性噴出巖,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巖石,在全世界也只有南非、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發(fā)現(xiàn)了這種巖石,具有特殊的科研價值。“走進蓮花山,還你二十八億年”,已成為蓮花旅游的一個響亮口號。這里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純凈、水質清澈、森林茂盛,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被譽為“天然氧倉、健康驛站”。2022年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2022年又與泰山組合成功入選世界地質公園。
蓮花山九峰環(huán)抱,狀似蓮花,為觀音菩薩顯化的重要場所,是中國北方的最大的觀音道場、山東省獨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旅游區(qū),被譽為“觀音勝境,北方普陀”。風景區(qū)內人文資源豐富,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尤其是佛教文化類資源最為突出,又極富地方特色。觀音菩薩在這里的地位至高無上,在觀音院、太平禪院、云谷寺、高泉寺等諸多寺院的大殿中,都主奉觀音菩薩。而且,民間還在觀音菩薩的眾多功能之外,請觀音菩薩增加了一項送子功能,并專門設置了送子觀音殿。觀音朝圣是蓮花山旅游的一大特色,每年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蓮花山觀音圣誕、得道、出家三大香會,及六月初六蓮花山民間廟會,從觀音院到云谷寺,香客如涌,秩序井然,場面蔚為壯觀。全山寺院徹夜燈燭輝煌,講經誦佛之聲通宵達旦,一派佛國升平氣象。
蓮花山自古以來就有“天然佛國”之稱。在蒼松翠柏中時隱時現(xiàn)的觀音崖上,一座已經屹立了億萬年之久的奇石,酷似觀音菩薩正在結跏趺坐、傳經說法、降福賜壽,成了目前蓮花山的標志性景觀,她就是蓮花山天成觀音,特別震撼人心,為“天下第一天然觀音”,是“天然佛國”的“終身住持”。她目光所及,正是觀音院、太平禪院和云谷寺的方向。遠離塵世的煩囂與浮躁,不辭辛苦攀上崖來,游客們有的為朝圣天成觀音而頂禮膜拜;有的則靜靜地瞻仰她的尊容;有的甚或思考:當年觀音菩薩在蓮花山開設道場,是這尊天然觀音的召喚,還是她自己心有靈犀?天成觀音在展現(xiàn)極高觀賞價值的同時,又把自己與傳統(tǒng)的觀音文化神奇地融合起來,進一步強化了蓮花山作為齊魯佛教朝拜圣地的氛圍和地位。金禪望月、經書五卷、羅漢推車、壽星變猴、千手松、佛掌立子等百余處奇石奇樹,都是“天然佛國”的重要成員。
天然佛國游,觀音送福壽。
山東新泰蓮花山歡迎您!
天下第一天然觀音--蓮花山天成觀音
觀音廣場游覽區(qū)
觀音廣場游覽區(qū),為蓮花山的核心景區(qū),地處低山丘陵地帶, 海拔260-326米,氣候溫和,林木蔥郁,人文景觀相對豐富。有菩提大道、慧濟天下牌坊、梵音亭、觀音院、觀音閣等佛教建筑,有佛掌立子等奇特植物景觀。
1、岱宗襟帶刻石
一下車,迎面相對的是岱宗襟帶刻石。“岱宗襟帶”四個大字,是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1998年題寫的。岱宗指的是泰山,襟帶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蓮花山是泰山的支脈,古人把蓮花山稱作是泰山的后身,二是指當?shù)氐睦习傩招欧畹纳徎ㄉ嚼夏赣^音菩薩,傳說與泰山老母碧霞元君是連襟姊妹。這一佛道連襟、中西合璧的傳說,為虛無縹緲的神靈增添了一點世俗人情的溫暖。
2、菩提大道
眼前的這條臺階路,全用花崗巖大理石鋪砌,從這里一直到觀音院、觀音閣,貫穿整個觀音廣場游覽區(qū),為蓮花山“菩提大道”。大道兩邊有六百余棵銀杏樹,在我國歷來是把銀杏樹視為佛門圣樹而代替菩提樹的。銀杏樹生長慢樹齡長,是植物中的活化石,也象征著佛教文化的源遠流長。
3、新泰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標志碑
菩提大道起點西側的巨型花崗巖石,是新泰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標志碑。2022年12月,新泰蓮花山被國家林業(yè)局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
4、蓮花山世界地質公園標志碑
菩提大道右側與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標志碑相對的,為新泰蓮花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標志碑。2022年8月18日,新泰蓮花山與泰山組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這座巨型標志碑材質為距今28億年前形成的蓮花山科馬提巖,它是亞洲唯一的具有鬣刺結構的太古宙超基性噴出巖,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巖石,在全世界也只有南非、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發(fā)現(xiàn)了這種巖石,具有特殊的科研價值。
5、慧濟天下坊
登上菩提大道不遠,就是慧濟天下牌坊,由山東泰山染化集團董事長夏慶奉先生于2022年11月捐資創(chuàng)建。牌坊高12米,寬16米,全部為花崗巖材質,總重160噸,四列三跨,三踩斗拱,飛檐翹角,古樸典雅。它是蓮花山風景區(qū)的點睛之筆,突出了蓮花山風景區(qū)作為觀音道場的主題形象。正額“慧濟天下”四字,既蘊含佛法“用智慧之心普度天下眾生”之意,也包含蓮花山人對天下人民美好祝愿之情。“觀音勝境”意指新泰蓮花山為中國北方最大的觀音道場,“北方普陀”正好與南海佛國普陀山遙相呼應。
6、蓮花山旅游開發(fā)記碑
牌坊附近的一塊巨碑是蓮花山旅游開發(fā)記碑,它記載了蓮花山旅游開發(fā)的全過程。蓮花山旅游開發(fā)開始于2022年6月,2022年9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歷時一年零三個月,速度之快令人驚嘆,被中共山東省委機關報《大眾日報》譽為“蓮花山速度”。
7、蓮花山山門
從牌坊向前不遠,古樸典雅的蓮花山山門就呈現(xiàn)在眼前。它坐落在蓮花山向陽處270多畝的開闊腹地上,于2022年6月開始建設,2022年8月建成。它東西長136米,建筑面積5600平方米,是一座集售票、檢票、導游服務、辦公、接待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建筑,被專家譽為“中國山岳型景區(qū)仿古建筑第一門”。山門匾額上的“蓮花山”三字,是當代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2022年題寫的。山門前的一對雕刻精美的石獅,造型生動,威武雄壯,如同山門侍衛(wèi),日夜守護著這座佛教名山。
這座山門前曾發(fā)生過一件有意思的氣象現(xiàn)象,使蓮花山“觀音勝境、北方普陀”的盛名更加遠播。蓮花山于2022年9月30日開放,此前一周陰雨不斷。當天一早,仍然是云霧撩繞伴著小雨下個不停,大家都擔心10點鐘的開放典禮能否準時舉行,可誰料到在9點50 分,所有來賓都集合到蓮花山山門前時,奇跡出現(xiàn)了,雨停了,頭上的天空,突然云開霧散,陽光四射,形成了難得一見的蓮花祥云圖案,中間晴朗的天空狀如蓮心,四周的云彩神似蓮花瓣,所有在場的人都驚呆了,攝影人員忙舉起相機,不少來賓也拿出手機,拍下這片美麗的天空。儀式結束時釋放的彩色氣球隨著微風,都向天成觀音方向飄去了。真是神異!一些賓客驚呼:莫不是觀音菩薩顯圣,讓我們免受雨淋之苦。不少信眾被感動得淚流滿面,真是充滿法喜,福報不淺。其實,蓮花山作為中國北方最大道場,如同一片福海,你只要來了,就會受到一次全身心的洗禮,實現(xiàn)“登上蓮花山,增福增壽保平安”的愿望。
8、玉蓮花
一過山門就能看到一座好似正在綻放的玉蓮花,。它由堅硬的花崗石雕刻而成,高3米,花冠直徑3 米。蓮花具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君子品質,是佛教的吉祥物。這座石雕象征著蓮花山為佛教凈土,寓示著禪的博大精深和寧靜致遠。它的附近栽植了大量的柏樹、柿樹、杏樹等大型樹木,一是為了營造一個優(yōu)美清凈的環(huán)境,讓游客從中去感受“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的禪境,二是栽柏樹是為了增加“新甫擁翠”的勝景,《詩經》中“徂徠之松、新甫之柏”詩句記載了蓮花山當年柏樹茂盛的場面;同時,柏樹具有長壽、永恒的象征意義。栽柿樹是為了祝福人們事事如意、時時如意;栽杏樹是為了祝福人們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希望景區(qū)管理者們的良苦用心,能夠提醒各位游客珍愛樹木,珍愛生命。
9、漢武碑亭
前行不遠,左邊掩映于蒼松翠柏之中的一座亭子,是漢武碑亭,它是為保護與漢武帝有關的兩通碑刻,于2022年6月創(chuàng)建的。兩碑原在蓮花山西南部的漢武帝廟舊址,2022年3月遷移至此。
關于漢武帝與蓮花山還有一段故事。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盛世君主,但是他也秦始皇一樣愛好尋仙求丹,以求長生不老。他在東封泰山時,聽說新泰有一方士李浮邱,會長生不老之術,就親自召見,詢問不老丹藥之事。李浮邱對他說:欲求不老丹, 需到蓮花山。 漢武帝聽后就欽封李浮邱為御醫(yī),在蓮花山上建煉丹院,熔煉丹藥,他自己也在蓮花山下簪發(fā)學道,并下令在山上建造了行宮。所以蓮花山古代也稱宮山就緣出于此。
10、響鈴碑
左碑俗稱響鈴碑,是蓮花山上現(xiàn)存石碑中最早的一通石碑,高2.5米,寬0.8米,厚0.3米,龜趺螭首,它發(fā)出的聲音類似古代宮廷樂器磬的聲音,據傳當年為報警之物。相傳山中有五百神蜂,如果有敵來犯,敲擊此碑,神蜂就飛出助戰(zhàn),戰(zhàn)則必勝。憑借此碑威力,漢武帝悠然安閑地在蓮花山尋仙煉丹,建“離宮”、修“侯城”、筑“望仙臺”,很是壯了蓮花山的威名。但漢武帝千不該萬不該,把五百神蜂之事告訴隨行妃子。漢武妃子頻頻敲擊石碑取樂,致使神蜂屢屢受騙,終不復出。武帝妃子敲碑戲神蜂,大有褒姒(bao si)烽火戲諸侯之意,都只是為了開心一笑而已??墒琼戔彵畢s失去了報警功能,讓人遺憾不已。即使如此,后世游玩者還是敲擊以做驗證,在碑上留下了這些大小不等的圓凹。此碑距今已有兩千年多歷史,兩千多年來,究竟有多少人敲擊過這通石碑,這通石碑究竟被敲擊過多少次,可能誰也說不清,能說清的只能是,它因被敲的面目全非而成為天下獨一無二的的石碑。
11、漢武皇帝之碑
右邊的龍頭碑,是蓮花山上現(xiàn)存規(guī)格最高的一通石碑,由于文革時期人為原因,現(xiàn)在只剩下了上半部分。碑額篆書“漢武皇帝之碑”六字,左下有“大元至正”年代落款,此碑距今有近72022年歷史,為新泰羊流籍人、湖北麻城縣尉徐彬所立。徐彬之父徐琛是元代名臣,歷任數(shù)個職務,最后任安徽亳州知州,為官剛正不阿。
關于漢武帝碑,除這兩通外,據清代泰山學者唐仲冕所著《岱覽·新甫山》記載,還有一通宋代元豐年間(1078-1085)的石碑,已經佚失。
12、佛掌立子
在一小型平臺上,有一棵巨大的板栗樹,已有300余年樹齡,它的枝杈自然分布,像一個巨大的佛掌。板栗樹在當?shù)赜址Q吉祥樹,其果實叫栗子,味道甜美,營養(yǎng)豐富。人們借其樹型和果實之諧音,把它命名為“佛掌立子”。 “撫摸樹,能增福”,當?shù)匕傩障嘈琶@棵樹,能給自己和遠方的親朋好友帶來福氣。您看,有不少游客還把紅絲帶系在樹上,每一根都含有一個美好的心愿。您如過有興趣,也可摸樹許愿,拍照留念。
13、善緣石刻
從佛掌立子處登上臺階,刻在路右?guī)r石上的“善緣”兩個大字便奪目而來。“善緣”二字是長安楊翰林題寫的。這處石刻意在提示人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緣指的是關系,善緣指的是自利利他的關系。在日常生活中,一個點頭、一個微笑、一句贊美以及舉手之勞的服務、 真誠的慰問關懷、誠實守信的行動,都能給對方莫大的快樂,都能給對方莫大的快樂,增進彼此之間的融洽關系。這就是廣結善緣。廣結善緣能使我們的人生之路更寬闊更平坦,還能極大地促進和諧社會建設。何樂而不為呢?
14、梵音亭
這個重檐圓亭為梵音亭,于2022年6月建成。亭內立于蓮花寶座之上的觀音銅像,是我們進入蓮花山風景區(qū)看到的第一尊觀音圣像,她高兩米一九。選擇這個高度,是為了紀念觀音菩薩二月十九的圣誕日。梵音亭因相鄰觀音院,游客朋友在瞻仰、朝拜觀音的同時,也能聽到觀音院悠揚飄蕩的經聲佛號,可初步領略梵音妙趣。
15、觀音院
登上菩提大道北端的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一座宏偉建筑,是蓮花山風景區(qū)的第一座佛教寺院觀音院。
觀音院最早為漢武行宮,佛教東興后成為佛教場所,后來被辟為觀音道場,為齊魯著名佛教寺院。寺院主體建筑鐘鼓樓、天王殿、準提樓、圓通寶殿,呈中軸線依次層層升高,子存殿、九蓮菩薩殿向左右對稱展開,整體層次分明,俯仰相應。這些建筑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在陽光映襯下,泛出道道光芒,常能呈現(xiàn) “佛光普照”的綺麗景觀。每年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蓮花山觀音圣誕、得道、出家三大香會,及六月初六蓮花山民間廟會,從觀音院到云谷寺,香客如涌,秩序井然,場面蔚為壯觀。全山寺院徹夜燈燭輝煌,講經誦佛之聲通宵達旦,一派佛國升平氣象。
(1)鐘鼓樓
經過院門,左邊的為鐘樓,右邊的為鼓樓,晨鐘暮鼓是我國寺院用來報時的定律。有一對聯(lián)說:“暮鼓晨鐘,警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置身于佛門凈土,聆聽鐘鳴鼓樂、佛號經聲,可使大家暫時放下人生顧慮,忘卻塵世煩惱。
(2)精神石
院內的巨大天然花崗石,原來與蓮花山融為一體,是億萬年前蓮花山地質變化的神來之筆,也是觀音院建成后的鎮(zhèn)寺之寶,她聚天地之靈氣,沐日月之光輝,被人們譽為“神石”。不少練功之人說它周圍存在一個強大的氣場,并經常來此“吐故納新”,就是我們這些人,閉上眼睛,摸著“神石”轉上一圈,也能感悟佛法智慧,放松身心、增加體力。上面的“精神”二字,為清末民初時寺院主持請人做的題刻,本來它的中間還應該有一個“氣”字的,“精、氣、神”,是人們常說的人之三寶,中醫(yī)認為三者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作用。保養(yǎng)好精、氣、神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原則。寺院主持特意把“氣”字隱去,為的是讓來這里的人們自己體驗“神石”之氣,達到平衡心智,延年益壽。這也是千百年來,蓮花山能夠引人入勝的一個重要原因。
(3)天王殿
天王殿是觀音院的第一重大殿。中間供奉笑口常開的彌勒。“彌勒”是慈悲的意思,他是菩薩,還沒有成佛。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僅次于佛。釋迦牟尼佛說,他滅度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后,彌勒才會重降人間成佛,三次說法,廣度眾生。所以稱他為“未來佛”。由于他的的樣子親切可愛,慈眉善目,所以各地寺院都把他供養(yǎng)在第一個佛殿中,以求香火旺盛,他因此又被稱為“歡迎佛”。大家可能了解有關他的對聯(lián)。有的對聯(lián)說:“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也有的對聯(lián)說:“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無所不容。”都體現(xiàn)了彌勒的性格,更突出了他寬容大度的高尚品德。聯(lián)語有很深的哲理,啟迪人們?yōu)槿颂幨酪男亻_闊,要有容人之量。
左右兩廂分列的是佛教護法神“四大天王”,右?guī)粸闁|方持國天王,身白,手抱無弦琵琶,意為“弦彈破苦”;一為南方增長天王,身青,手執(zhí)無鞘劍,意為劈開愛鎖情枷,斬盡妖魔;左廂一為西方廣目天王,身紅,右手繞無鱗龍,左手念珠,叫吞龍吐珠,意為如意吉祥;一為北方多聞天王,身綠,右手持無骨傘,左手握銀鼠,意為苦海慈航。這些法器,均有含義:劍為鋒,諧喻“風”;琵琶,暗指“調”;傘,隱喻“雨”;龍,有通的含義,暗指“順”。“風調雨順”乃萬事如意,國泰民安!這些橫眉怒目、兇猛威武的佛教護法神,已被中國的老百姓賦予了十分美好的理想寄托。
彌勒身后供奉的是韋馱,他是佛教的護法神。韋馱是中國佛教徒造就的,所以他是地道的中國武將打扮,身穿金盔金甲,左手卡腰,右手按降魔金剛杵,年輕英俊,威風凜凜,頗像趙云、馬超一類勇將。傳說如果韋馱手持著地金剛杵,表示寺廟對外來游僧不開放,至多只能在寺中吃兩餐,不得留宿;假如金剛杵是橫放在韋馱的手臂上,表示寺廟是十方叢林,游僧可免費食宿;若韋馱左手卡腰,右手握金剛杵拄地表示寺廟對游僧要適當收費。
(4)準提樓
天王殿后的閣樓式建筑是觀音院的第二重殿準提樓,底層為拱門,頂層為準提菩薩殿。里面供奉的準提觀音,三眼十八臂,坐在出水蓮花之上,顯示其功德無量,能為眾生消災除病,增進福德智慧。另外她還能止住小兒夜哭,很受婦女們歡迎。
(5)圓通寶殿
第三重殿為圓通寶殿及其左右的子存殿、九蓮菩薩殿。中間的圓通寶殿為觀音院的主體中心,是寺院僧眾早晚課誦和法會朝拜參修的殿堂,也是佛門鐘罄長鳴法燈不滅的心臟。這座殿名“圓通寶殿”,意指觀音道場,因為“圓通”是觀音的三十二個法號之一,意思就是“明白”、“開竅”。正中供奉的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端坐于蓮花寶座之上,她的左邊是經過五十三參修成正果,常伴隨在觀音菩薩身邊,施撒種種神跡的善財童子,右邊是自幼智慧通達、八歲就已善根成熟的龍女。
觀音菩薩的兩邊端立的是她的三十二種不同身份的化身。觀音菩薩為了度脫世間眾生,隨不同的狀況和需要而變化為適宜的形象和身份,這就是所謂的“現(xiàn)身說法”。
關于觀音菩薩,在這里做些介紹。觀音出自印度佛經,本譯作觀世音,意為觀世人疾苦,聽百姓之音。她又名觀自在,取觀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之意。因唐人避李世民之“世”字諱,略稱觀音。世俗也稱她為觀音娘娘,蓮花山附近的老百姓還把她稱作蓮花山老母。觀音菩薩原為男像,后來在中國民間的長期流傳過程中,老百姓依照民族的喜好和審美心理,不斷為觀世音的形象,添加了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元素。唐代以后,觀音已逐漸變?yōu)橹袊呐孕蜗罅?,并成了家喻戶曉救苦救難的菩薩,在中國民間的名氣、影響和擁有的信眾,幾乎超過了一切神佛形象。在信眾的心目中,她最親近,最知心,是解危解難的救星、慈祥的長者和高潔的“圣母”,受到世俗最廣泛的敬愛與崇拜。觀菩薩音代表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與人為善的精神,已經成為整個華人世界的文化,代表著和平和真善美。朝拜觀音求的是心安,為的是祝福,在這種眾生向善的層面上,對促進社會和諧、世界和平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6)九蓮殿
圓通寶殿東側,為九蓮殿,供奉九蓮菩薩。九蓮菩薩為中國所特有,其原身為明朝萬歷皇帝之母孝定皇太后,她拜泰山碧霞元君為師,修成正果,被萬歷皇帝封為九蓮菩薩,能為眾生賜福增壽。
(7)子存殿
圓通寶殿西側是子存殿,供奉送子觀音。送子觀音并不在觀音的化身序列,而是地地道道的民間創(chuàng)造,“送子”功能是人們請觀音在已有的眾多功能之外又增加的一項。民間非常崇拜她,認為她能使沒生育的婦女生育,使產婦順利生產。也有人家,怕兒女長不大活不長,便把孩子送到這里來“寄名”,把孩子交給送子觀音“照看”,認為萬無一失。所以,這里香火甚旺??纯催@些眾多還愿的人們,就知道送子觀音在百姓心目中的位置。
(8)魯柏漢松
院內這幾株大的古柏以及山腰處的一株古柏,為魯柏孑遺,已有2600多年樹齡?!对娊洝旐灐らs宮》篇有“徂徠之松、新甫之柏”的詩句,并記載春秋時期的魯僖公年間(前659—前627在位),魯國為建新廟而大量采伐“新甫之柏”,以充當梁柱。說明當時蓮花山柏森松茂,高大挺拔,郁郁蔥蔥。
準提樓前的這株古柏,神似錫杖。錫杖為僧人外出所持禪杖,又稱卓錫,其上頭有一鐵卷,中端為木,下安鐵纂,振時有聲,電視劇《西游記》中唐僧所執(zhí)就是錫杖。因此這棵古柏被叫做卓錫柏。
圓通寶殿前的這株斜臥的油松為臥龍松,傳為漢武帝東巡時手植,它虬枝螭干,冠如華蓋,以動求靜,動靜相須,如盤曲深藏、凌空欲飛。樹齡已達2100多年。
(9)財神殿
在觀音院內一側,還有一座財神殿。正中供奉的財神,容貌富態(tài),身穿紅袍,左手持如意,右手托元寶。財神信仰在中國比較普遍,不少家庭、商店、飯店、公司企業(yè)供奉著財神,誰不想錢越多越好呢? 拜財神是為了圓“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之愿。這或許就是近二千年來財神信仰久經不衰的真諦吧。
有人可能要問,怎么在佛教場所里還有道教的財神殿?這里暫不作答,等參觀了云谷寺后就會明白了。
16、觀音閣
出觀音院西行不遠,就是蓮花山觀音道場的標志性建筑――觀音閣。它地處海拔320米的低山地帶,總高36米,具有氣拔山岳之勢,在3公里之外也能看到。
觀音閣始建于唐代,后因戰(zhàn)禍被毀,2022年開始重修,歷時一年。它為大型仿古單體建筑,三重飛檐,設有外廊,建筑面積3872平方米,分地下和地上兩部分,地上高閣高達30米,閣內正中仿金觀音銅像從蓮花寶座上拔地而起,直入觀音閣頂部的藻井。地下功德廳高6米,供奉999尊小型觀音銅像。觀音閣建筑結構設計由山東意匠設計院承擔。建筑工程采用了高新技術,可防止巖層滑坡和巖石風化,抗震抗風,防雷防火。仿金觀音銅像設計則由設計無錫靈山大佛的南京油畫雕塑院承擔。著名古建筑設計師袁良書、著名油畫雕塑藝術家王宏志,分別以其高超的藝術水平為蓮花山塑造了觀音閣和蓮花山仿金觀音銅像的完美藝術形象。
仿金觀音銅像,總高15.38米,重達12噸。共用2毫米厚的黃銅板289塊,由南京蘇利來環(huán)境藝術雕塑公司分片鍛造,2022年11月初開始現(xiàn)場安裝,當月19日隆重落成。她微微朝前傾斜9度,雙目垂視,眉如新月,手托凈瓶,象征大慈大悲,拯救一切苦難。當瞻仰者舉首仰望時,會感受到她的博大精深和懾人心魄的威力。觀音圣像取15.38米的高度,蘊含紀念觀音出家日6月19日、成道日9月19日;底部 蓮花座高2.19米,直徑6.19米,蘊含紀念觀音菩薩誕生日2月19日,出家日6月19日。
觀音閣處在兩條山脈之間,觀音銅像背依蓮花山主峰,面朝小南海,具有絕佳的“前有照、后有靠、兩邊抱”的風水意境。整個工程集設計、藝術造型、表面保護、幾何形態(tài)、建造工藝等多學科新技術于一身,充分體現(xiàn)了山、水、樓閣、銅像四者的高度和諧統(tǒng)一。
整個工程造價1000多萬元,沒花政府的一分錢,皆來自民間信眾的捐贈,捐贈者的名字均在公德廳內外留有鐫刻。廳內的小型觀音銅像也均由信眾供奉。
第2篇 蓮花山導游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蓮花山旅游區(qū)觀光旅游,我是景區(qū)導游員_____,今天能與大家共游蓮花山,感到非常高興,我將竭誠為大家服務,希望今天的蓮花山之行,能給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走進蓮花山,我們不但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學到了修身養(yǎng)心的知識,聆聽人與自然的交響,更是在一座文化的寶山、智慧的海洋中暢游。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蓮花山最具特色的景點——蓮花山碑林,我們的祖先摩崖詠懷,勒石銘記,為中華大地憑添了無數(shù)人文勝景。這座吞古納今的碑林,為千秋萬代鐫刻了一部立體的文化巨著。
蓮花山碑林始建于1994年,于2002年秋竣工,占地面積三萬平方米,以整座山為基址,依山就勢興建而成。山是一座碑,碑是一座山,碑林前有三座高高矗立的門碑,山下的圓形碑廊周長360米,8條旋轉上行的碑廊匯通到山頂?shù)谋w,形成了全國罕見的一組球面建筑群。這些錯落有致的仿古式建筑,綜合了南北建筑風格,造型獨特,氣勢恢宏。
蓮花山碑林容碑一萬塊,收刻了儒、釋、道、醫(yī)、武、諸子百家的經典著作以及各民族文化精華,將歷代藝術珍品、民間收藏品、歷代書法、繪畫代表作、當代名家墨跡、出土文物描圖、著名科學家肖像、科學發(fā)明圖解等,包容兼收,分類概括。
蓮花山碑林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碑林,那么它都有哪些特點呢?
首先,碑林的總體設計以整座白猿山為主體,這樣的構造既富有動態(tài)感,又能體現(xiàn)出碑林的雄偉氣勢。
其次,碑林的內容匯集了古今中外文化精粹,既繼承儒釋道醫(yī)武的精華,又融匯了時代的特色;既弘揚了民族傳統(tǒng)文化,又體現(xiàn)了時代創(chuàng)新精神,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積極作用。
第三,碑林巧妙地將端莊、高超的書法藝術和精湛的繪畫技巧緊密地結合起來,把碑刻藝術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滿足了不同文化層次的需求。
第四,碑林所征集組刻的大型系列作品,不僅歷史跨度大,而且內涵極其豐富。比如《論語畫解》刻石53塊,《法界源流圖》95塊,《淳化閣法帖》98塊,《中華名匾》100塊,《浮圖大觀》105塊,《周易畫傳》448塊,《五百羅漢圖》500塊。
碑林的刻碑采用的是陽刻、陰刻相結合的手法,比如臉部和外露的皮膚全部用陽刻,這種刻法能達到反差效果,使圖像變得更生動、逼真。碑刻的不同刀法,還可以表現(xiàn)出不同的色調。碑林所刻的人物及書畫,線條流暢,虛實分明,毫發(fā)纖真,受到書畫家一致的高度評價。
碑林的石材選用河南“皇坑”出產的石灰?guī)r青石,這種青石石質細膩,顏色均勻,歷經千年仍能保持完好。其中最難開采和制型的是大碑,蓮花山碑林得到的重9噸以上的大碑都是幾經周折從深山中開采,再千里迢迢運回來,其中,中心閣碑整體高9.1米,重達50噸,碑林外的主門碑中,主碑“蓮花山碑林”高9.8米,重達73噸,兩座副碑高7.8米,重各達40噸。
我們現(xiàn)在看的是一號長廊——儒家文化,主要有《四書》、《茶經》、《論語畫解》等作品。其中《論語畫解》是由臺灣當代著名畫家江逸子在孔子誕辰二千五百周年時精心繪制,從孔子《論語》中選取51則語錄和《大學》、《中庸》的各一則語錄,配以工筆人物畫,繪制而成《論語畫解》,闡發(fā)儒學大義,筆法細膩,形象生動,圖文并茂。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傳孫女孔德懋女士稱贊此舉乃弘揚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大好事,并欣然題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二號碑廊——釋家文化,主要有《金剛經》、《心經》、《無量壽經》等佛家上乘經文。
三號碑廊——道家文化,主要有《道德經》、《玉皇心印妙經》等。其中《老子出關圖》是我國著名畫家黃迪杞經過三次反復修改的作品;還有《八仙過海圖》。
四號碑廊——醫(yī)學文化,主要有歷代名醫(yī)畫像、《神農本草經》、針炙圖、中藥圖譜等。其中歷代名醫(yī)圖共有160幅,是我國最全、最多的一套名醫(yī)圖。中藥圖譜收刻了常見中藥圖共200余塊碑。
五號碑廊——武學文化,主要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諸葛兵法》、《三十六計》等古時候有名的兵法,以及我國從商朝時期至清朝時期每個朝代的兵器、士兵服飾,還有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武術,如少林內廊秘法、李氏太極拳等。
六號碑廊——民族文化,主要有我國五十六個民族文化的介紹、曹雪芹的《曹氏風箏圖譜》、日本的《源氏物語畫卷》等。其中,《曹氏風箏圖譜》為清代著名文學家曹雪芹所繪,詳述風箏起放、扎糊、分類、彩繪的訣竅,圖譜圖樣精美,技藝精湛,堪稱藝術珍寶??谷諔?zhàn)爭期間,這一國寶流落日本,幾經劫難,終得以重見天日。日本的《源氏物語》是日本最早的小說,被譽為日本的《紅樓夢》,是日本的文學瑰寶,日本畫家又將這本書講述的故事描繪成畫,形成了《源氏物語畫卷》。
七號碑廊——吳楚文化,主要有云夢睡虎地出土的秦漢漆器圖案、秦簡、《離騷》、隨州曾乙侯編鐘、古銅鏡系列等。鄂州是古銅鏡之鄉(xiāng),碑林收刻的124面古銅鏡均是國家一級文物,藝術價值極高。隨州曾乙侯編鐘是我國成組出土編鐘數(shù)量最多、重量最大,鑄造最為精美的一組,充分展現(xiàn)先秦楚文化的輝煌,也是世界音樂史上的一大奇跡。
八號碑廊——科學技術文化,主要有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中國古代科學發(fā)展史、四大發(fā)明、乾隆御題棉花圖、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紀念章等。其中,《御題棉花圖》由乾隆年間直隸總督方承觀畫成,他將當時棉花的整個生產過程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并由清朝乾隆皇帝親筆為每幅畫題詩、作序,堪稱藝術與古代科技結合的上乘之作。
外圍的篆刻碑廊——主要有《清明上河圖》、中華勝境圖、七十二候印譜、黃庭堅《松風閣》詩卷、毛主席的《水調歌頭·游泳》、蓮花山風景、無錫惠山泥人等。其中《七十二候印譜》為明代著名篆刻家何雪漁所治、清代篆刻家童叔平摹刻,按二十四節(jié)氣,每節(jié)氣五日為一候,以每候內自然界的典型事物的變化為文,由于原刻石早已無存,這個印譜更為珍貴?!端娠L閣》長卷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的黃庭堅行楷書中的力作,結字內緊外松,筆法渾圓,出筆長而蒼勁有力,一波三折,氣勢開張,昂藏有態(tài)。《清明上河圖》是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代表作,其畫卷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描繪的是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清明時節(jié)汴河及其兩岸的風光,以全景式的構圖、嚴謹精細的筆法,展現(xiàn)了十二世紀我國都市各階層人物的生活狀況和社會風貌?!端{歌頭·游泳》是毛澤東1956年暢游長江時所寫,詞的宏大意境和氣吞山河的雄偉氣勢與書法的流暢奔放相得益彰,體現(xiàn)了一代偉人的樂觀、豪邁和睿智,是難得的藝術珍品。
中心閣是蓮花山碑林的中心建筑,也是八條碑廊的匯聚處。中心閣的外側有12根通天柱,上面雕塑著十二生肖,中間八根通天柱,是金猴攀援;里面四根通天柱,盤繞著四條金龍;上頂外圈凸塑先天八卦,地面用大理石嵌鑲后天八卦。閣內彩繪面積約為1987平方米,將中國傳統(tǒng)的彩繪手法和西洋寫實的油畫工藝結合為一體,畫面真實自然,境界開闊。穹頂正中的九條巨龍,神態(tài)各異,翻騰游動,穿云破海,九龍四周的穹壁上東邊的太陽和西邊的月亮相對,日月并明。四周深藍天空布滿星辰,整個內頂為一個浩瀚的宇宙。穹壁的外圈是四幅東春南夏西秋北冬四時的景象;第二圈是以油畫展示八卦內涵:風代表巽卦,雷代表艮卦,電代表震卦,火代表離卦,水代表坎卦,澤代表兌卦,天代表乾卦,地代表坤卦;第一圈與第二圈之間的穹壁和第二圈外與中心閣外圈的穹壁上,以燈飾形成河圖、洛書布局及星座。
中心閣內最為有名的就是這組《法界源流圖》碑刻了。此圖源于宋代《大理國梵像卷》,歷經宋、元、明、清500余年,至清乾隆年間入貢皇宮。乾隆皇帝視為珍寶,命宮庭畫師丁觀鵬在“四大活佛”之一的章嘉國師的指導下臨摹而成。原本現(xiàn)藏于吉林省博物館。此畫卷刻石95塊,場面宏大,描繪精細,色彩絢麗,形象繁多,其人物神態(tài)生動,形神特質千變萬化,代表了清代工筆人物畫和佛像畫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佛教繪畫藝術的百科全書,也是我國藝術史上的奇珍。
蓮花山碑林的建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情支持,無數(shù)書畫家、篆刻家、文史專家、收藏家紛紛獻策獻寶,貢獻了自己畢生的心血結晶和家藏的書畫精品。中央電視臺、湖北電視臺、人民日報(海外版)等都相繼報道,在海內外形成了較大影響。徜徉碑林,縱橫慧海,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濃郁氛圍,得到心靈的調和與思想的充實。
來蓮花山旅游,既可以飽賞自然風光之美,還可以學習養(yǎng)生之道、處世之理,感悟人生,陶冶性情,在旅游中感受健康與幸福,豈不悠哉樂哉!
第3篇 廣州蓮花山導游詞
各位團友,大家好!
前幾天,我們在參觀南越王墓、陳家祠等等許多廣州古建筑時都見到不少紅色的砂巖石塊或石雕,今天我就要帶大家去參觀這些石材的出處——蓮花山古采石場。
中華民族學會采石遠遠早于四大發(fā)明的出現(xiàn)。當年建造城墻、宮殿和皇室陵墓,都需要大量的條石,各地也就有自己的采石場。大家看到的那些巨大壯觀的石條石塊,都會贊嘆不已,但相信沒有太多人知道先人是如何采集這些石塊的。所以今天我就帶大家去開一開眼界。
蓮花山目前有四大景區(qū):石景區(qū)、蓮花古洞景區(qū)、野營游樂區(qū)和文物古跡區(qū)。“蓮花圣境”是廣州市十大旅游美景和番禺八大旅游美景之一。其中石景區(qū)就是我們要看的主要內容:一座有xx年開采歷史的古采石場。千百年來古代勞動人民憑一錘一釬將一座一座石山開采出來,經過自然風化造就無數(shù)懸崖峭壁、奇巖異洞,如:蓮花巖、燕子巖、飛鷹巖、八仙巖、觀音巖、蓮花石、南天門、神仙橋、仙人榻、云梯、無底洞、蓮花飛瀑等等。真是“人工無意奪天工”,千姿百態(tài),雄偉壯觀,非“嘆為觀止”四字可以形容,是國內最具旅游和科研價值的“人工丹霞”奇跡。這里更有模仿古代采石的現(xiàn)代采石場,讓游人了解古人采石的技術。
據地質學家考證,蓮花山石為紅色砂礫巖,可作磨刀石,廣州市內的“嶺南第一樓”——鎮(zhèn)海樓的樓基和西漢南越王墓墓室的巨型石板都是紅砂巖,基本上可以證實都是從蓮花山開采的。廣東省內還有幾處古采石場,以東莞和南海最為著名。東莞的采石場,在石碑附近,那里的石質為紅色砂巖,巖體通斥,中間有沙礫。由于當年工匠分工、分地開采,留下了一間間石房子般的遺跡,所以那里又有個古名,叫“十八房”。另一個重要的采石場在南海西樵山上的石燕巖,因為采石采成洞后許多燕子住在那里而得名。
蓮花山是由45座紅色砂巖低山組成,其中有座麒麟峰,峰頂上有塊圓形的巨大巖石,形狀極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所以這里才得名為蓮花山。蓮花山上還聳立著一座蓮花古塔,建于明代,是廣東省保存最為完好的磚木結構塔。由當時的番禺人李惟風等人興建,應該是一座風水塔,因為廣東人相信許多大河大江口都必須有一座鎮(zhèn)水寶塔才不會發(fā)生水害,不過它也一直起到航標的作用。
這座塔為八角形的樓閣式磚塔,紅墻綠瓦,高近60米,外面看起來是9層,里面其實是11層,非常奇特。每層塔檐都為綠色的琉璃瓦和瓦當,屋檐角掛有風鈴,風過即發(fā)出陣陣脆響。里面的通道極狹窄,只能容下一人通過,兩人相遇時,其中一人要退到樓層的中廳避讓。登臨塔頂,可以看得很遠,遠眺漫漫珠江中的百舸爭流和更遠處的田園風光。這座塔由于雄踞珠江入??谔?,是往來船只測定方位和指點航向的坐標,所以又有“省會華表”的美譽。它與廣州市郊的琶洲塔、赤崗塔一起合稱“珠江三支檣”。
蓮花塔下有蓮花城,有“廣東長城”之稱,它建于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面積約1萬平方米,城建在山頂,俯瞰珠江航道,是一個重要的軍事?lián)c。鴉片戰(zhàn)爭期間,林則徐率兵在城內駐防,把它作為抗擊英軍的第二道防線(第一道在虎門),至今城墻仍保存良好,山腳下有寬達1萬多平方米的巖洞,是林則徐當年的將帥府,里面已經修復如舊,可以看到兵營等遺址。
進入石景區(qū),很快便感到驚險叢生,向右一轉就是通往燕子巖的小徑。小徑都是建在懸崖峭壁之上,峭壁下就是深深的碧潭,這都是當年石匠們采空了石材留下的遺跡,后來雨水積蓄,確確實實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兩股戰(zhàn)抖,心底發(fā)寒。著名的燕子巖兀然而立的巨石大約有近40米高,上面居然有一雙層小亭,有回廊連接山徑。小亭周圍都是懸崖峭壁,三四十米高,如刀削般,就像智力在幽幽的水潭里,實在是鬼斧神工,面前是兩簾瀑布,潺潺而下。
燕子巖下,有石板小橋,迂回于懸崖峭壁和清潭之間。沿石徑迤邐前行,左手就是蓮花石,過茂林修竹,石洞石橋,可以看到著名的“百福圖”。這里雕有一百個福字,難就難在這一百個福屬于各種各樣的字體,有篆體、隸書、楷書、行草、行楷等等,沒有一個是重復的,可惜現(xiàn)在的字跡有些脫落,顏色斑駁,但仍然可以想象當年雕鑿時的艱難。一路向前走,還會經過石梯、石廊、石橋、白蓮池、浴仙池、觀音巖,獅子巖等景區(qū),許多石壁上都有歷朝歷代的題刻,各具特色,千姿百態(tài),令人嘆為觀止。
1994年.在古跡區(qū)削平了一個山頭,聳立起一尊用260噸青銅鑄成,高36.88米的望海觀音,開辟了“觀音圣境”。整個觀音像外貼180兩金箔,金光燦燦,耀人眼目,加上下面的石座蓮花高4米,所以總高度達40.88米,聳立在蓮花山頂,面向浩瀚的獅子洋,使航行在珠江的大小船舶多了一個航標。入夜,四周強烈燈光照耀下就像觀音顯圣一樣,讓夜航的船舶又多了一座燈塔。蓮花山“望海觀音”像是目前金箔銅像的世界之最。大型仿古建筑觀音閣,內設大小觀音一千座,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觀音閣。廣東以及香港、澳門的善男信女,都千里迢迢前來參拜,人潮絡繹不絕,香火極旺。蓮花山旅游區(qū)還在每年6~8月舉辦盛大的蓮花節(jié),展出上百個品種,數(shù)千缸蓮花,是廣州地區(qū)旅游傳統(tǒng)大節(jié)慶活動之一。
第4篇 廣東廣州蓮花山導游詞
各位團友,大家好!
前幾天,我們在參觀南越王墓、陳家祠等等許多廣州古建筑時都見到不少紅色的砂巖石塊或石雕,今天我就要帶大家去參觀這些石材的出處——蓮花山古采石場。
中華民族學會采石遠遠早于四大發(fā)明的出現(xiàn)。當年建造城墻、宮殿和皇室陵墓,都需要大量的條石,各地也就有自己的采石場。大家看到的那些巨大壯觀的石條石塊,都會贊嘆不已,但相信沒有太多人知道先人是如何采集這些石塊的。所以今天我就帶大家去開一開眼界。
蓮花山目前有四大景區(qū):石景區(qū)、蓮花古洞景區(qū)、野營游樂區(qū)和文物古跡區(qū)。“蓮花圣境”是廣州市十大旅游美景和番禺八大旅游美景之一。其中石景區(qū)就是我們要看的主要內容:一座有2000年開采歷史的古采石場。千百年來古代勞動人民憑一錘一釬將一座一座石山開采出來,經過自然風化造就無數(shù)懸崖峭壁、奇巖異洞,如:蓮花巖、燕子巖、飛鷹巖、八仙巖、觀音巖、蓮花石、南天門、神仙橋、仙人榻、云梯、無底洞、蓮花飛瀑等等。真是“人工無意奪天工”,千姿百態(tài),雄偉壯觀,非“嘆為觀止”四字可以形容,是國內最具旅游和科研價值的“人工丹霞”奇跡。這里更有模仿古代采石的現(xiàn)代采石場,讓游人了解古人采石的技術。
據地質學家考證,蓮花山石為紅色砂礫巖,可作磨刀石,廣州市內的“嶺南第一樓”——鎮(zhèn)海樓的樓基和西漢南越王墓墓室的巨型石板都是紅砂巖,基本上可以證實都是從蓮花山開采的。廣東省內還有幾處古采石場,以東莞和南海最為著名。東莞的采石場,在石碑附近,那里的石質為紅色砂巖,巖體通斥,中間有沙礫。由于當年工匠分工、分地開采,留下了一間間石房子般的遺跡,所以那里又有個古名,叫“十八房”。另一個重要的采石場在南海西樵山上的石燕巖,因為采石采成洞后許多燕子住在那里而得名。
蓮花山是由45座紅色砂巖低山組成,其中有座麒麟峰,峰頂上有塊圓形的巨大巖石,形狀極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所以這里才得名為蓮花山。蓮花山上還聳立著一座蓮花古塔,建于明代,是廣東省保存最為完好的磚木結構塔。由當時的番禺人李惟風等人興建,應該是一座風水塔,因為廣東人相信許多大河大江口都必須有一座鎮(zhèn)水寶塔才不會發(fā)生水害,不過它也一直起到航標的作用。
這座塔為八角形的樓閣式磚塔,紅墻綠瓦,高近60米,外面看起來是9層,里面其實是11層,非常奇特。每層塔檐都為綠色的琉璃瓦和瓦當,屋檐角掛有風鈴,風過即發(fā)出陣陣脆響。里面的通道極狹窄,只能容下一人通過,兩人相遇時,其中一人要退到樓層的中廳避讓。登臨塔頂,可以看得很遠,遠眺漫漫珠江中的百舸爭流和更遠處的田園風光。這座塔由于雄踞珠江入海口處,是往來船只測定方位和指點航向的坐標,所以又有“省會華表”的美譽。它與廣州市郊的琶洲塔、赤崗塔一起合稱“珠江三支檣”。
蓮花塔下有蓮花城,有“廣東長城”之稱,它建于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面積約1萬平方米,城建在山頂,俯瞰珠江航道,是一個重要的軍事?lián)c。鴉片戰(zhàn)爭期間,林則徐率兵在城內駐防,把它作為抗擊英軍的第二道防線(第一道在虎門),至今城墻仍保存良好,山腳下有寬達1萬多平方米的巖洞,是林則徐當年的將帥府,里面已經修復如舊,可以看到兵營等遺址。
進入石景區(qū),很快便感到驚險叢生,向右一轉就是通往燕子巖的小徑。小徑都是建在懸崖峭壁之上,峭壁下就是深深的碧潭,這都是當年石匠們采空了石材留下的遺跡,后來雨水積蓄,確確實實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兩股戰(zhàn)抖,心底發(fā)寒。著名的燕子巖兀然而立的巨石大約有近40米高,上面居然有一雙層小亭,有回廊連接山徑。小亭周圍都是懸崖峭壁,三四十米高,如刀削般,就像智力在幽幽的水潭里,實在是鬼斧神工,面前是兩簾瀑布,潺潺而下。
燕子巖下,有石板小橋,迂回于懸崖峭壁和清潭之間。沿石徑迤邐前行,左手就是蓮花石,過茂林修竹,石洞石橋,可以看到著名的“百福圖”。這里雕有一百個福字,難就難在這一百個福屬于各種各樣的字體,有篆體、隸書、楷書、行草、行楷等等,沒有一個是重復的,可惜現(xiàn)在的字跡有些脫落,顏色斑駁,但仍然可以想象當年雕鑿時的艱難。一路向前走,還會經過石梯、石廊、石橋、白蓮池、浴仙池、觀音巖,獅子巖等景區(qū),許多石壁上都有歷朝歷代的題刻,各具特色,千姿百態(tài),令人嘆為觀止。
1994年.在古跡區(qū)削平了一個山頭,聳立起一尊用260噸青銅鑄成,高36.88米的望海觀音,開辟了“觀音圣境”。整個觀音像外貼180兩金箔,金光燦燦,耀人眼目,加上下面的石座蓮花高4米,所以總高度達40.88米,聳立在蓮花山頂,面向浩瀚的獅子洋,使航行在珠江的大小船舶多了一個航標。入夜,四周強烈燈光照耀下就像觀音顯圣一樣,讓夜航的船舶又多了一座燈塔。蓮花山“望海觀音”像是目前金箔銅像的世界之最。大型仿古建筑觀音閣,內設大小觀音一千座,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觀音閣。廣東以及香港、澳門的善男信女,都千里迢迢前來參拜,人潮絡繹不絕,香火極旺。蓮花山旅游區(qū)還在每年6~8月舉辦盛大的蓮花節(jié),展出上百個品種,數(shù)千缸蓮花,是廣州地區(qū)旅游傳統(tǒng)大節(jié)慶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