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第1篇涪陵白鶴梁導(dǎo)游詞 第2篇白鶴梁的導(dǎo)游詞 第3篇白鶴梁導(dǎo)游詞 第4篇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導(dǎo)游詞范文 第5篇白鶴梁經(jīng)典導(dǎo)游詞 第6篇白鶴梁英語導(dǎo)游詞 第7篇白鶴梁景點導(dǎo)游詞
第1篇 涪陵白鶴梁導(dǎo)游詞
白鶴梁是重慶的有名景點,導(dǎo)游帶領(lǐng)游客參觀時,要做好景點的解說,讓游客深入了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慶涪陵白鶴梁講解導(dǎo)游詞,歡迎參考!
涪陵白鶴梁導(dǎo)游詞(1)
下面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白鶴梁的概況。涪陵白鶴梁位于重慶市涪陵區(qū)城北長江之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屬于歷史文化類人文風(fēng)景旅游景區(qū),是浩瀚江水中的巖砂質(zhì)天然石梁。石梁全長1600米,平均寬度15米,共有題刻165段,石魚18尾,觀音兩尊,白鶴一雙,主要分布在長為220米的中段石梁上。被譽(yù)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題刻常年沒于水下,只有冬春季節(jié)江水枯落時才露出水面。不過,因為三峽高位蓄水,為防止白鶴梁從此以后淹沒水中,所以在2003年2月開始修建水下博物館用來保護(hù)題刻,水下博物館于2007年年底竣工。
白鶴梁,故稱巴子梁。關(guān)于其名稱的來歷,一說是因為白鶴群聚集在梁上而得名,還有一說是相傳唐代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后來得道,乘鶴西去,故名白鶴梁。梁上石刻常年沒于水下,只有在冬春季節(jié)江水枯落時才露出水面。古代人以刻石魚作為枯水水標(biāo)。每當(dāng)江水退、石魚見,就意味著一個少雨的枯水周期已經(jīng)過去,豐收年景即將來臨,因此又有“石魚出,兆豐年”之說。
白鶴梁共記載了自唐朝迄今1200年間72個年份的枯水資料。石刻魚中最著名的為唐代所見魚和清代重鎬雙魚,并作為原始枯水水標(biāo),經(jīng)現(xiàn)代勘測:“唐代所見魚的腹高相當(dāng)于涪陵水文站歷年最低水位的平均值;清代雙鯉魚眼高大體上等于川江航運部門涪陵地區(qū)的水位零點”。經(jīng)1200多年的歷代沿用,古代先民通過長期對枯水周期的認(rèn)識、觀察并掌握枯水變化規(guī)律的結(jié)果,而石魚水標(biāo)每三五年小露一次,十年大枯一次,六百年為一個極枯水位級。不少細(xì)心的人將石魚出水時間,觀魚者的姓名、籍貫和石魚露出江面到枯水線距離用尺量測出來,刻在石梁上,日積月累就形成了1200多年極其珍貴的水文記錄。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座以“石魚”作為枯水標(biāo)志的古代水文站。
白鶴梁題刻還有著重要的藝術(shù)價值。梁上題刻縱橫交錯,篆、隸、行、楷、草皆備,顏、柳、蘇、黃俱全,還有少數(shù)民族文字題刻,題刻多出自歷代名家之手。以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大詩人黃庭堅的題名最為珍貴,除此之外還有朱昂、吳革、晁公武、劉忠順、龐恭孫、劉師文、王士禎等700余歷代達(dá)官貴人、文人墨客題記,匯集文學(xué)、書法、繪畫、題刻藝術(shù)為一體,可謂歷代名家書法之大成,素有“水中碑林”之譽(yù)。
隨著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興建,舉世聞名的白鶴梁題刻將永遠(yuǎn)沉沒在水下,為了保護(hù)這一人類珍貴的文化遺址,采用了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無壓力容器”的保護(hù)方案,在原址上修建了“水下博物館”,對白鶴梁題刻實施有效保護(hù)。2009年白鶴梁題刻水下博物館建成并對外開放。白鶴梁博物館由水下保護(hù)體、參觀廊道和交通廊道、地面陳列館三大部門組成。人們可從地面陳列館通過坡形交通廊道扶梯下到水平交通廊道,然后進(jìn)入?yún)⒂^廊道,透過專用窗口觀賞題刻,也可以通過水下攝像系統(tǒng)實時將影像傳播到地面陳列館演示廳進(jìn)行全方位觀賞。這一極具創(chuàng)新的設(shè)想已成為世界上獨具特色的水下博物館。
好了,白鶴梁的基本情況我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接下來就讓我?guī)ьI(lǐng)大家一起去感受白鶴梁的獨特魅力吧。請大家注意安全跟我走。
涪陵白鶴梁導(dǎo)游詞(2)
白鶴梁水下石銘位于涪陵區(qū)城北長江江心,它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關(guān)于它名字的來歷眾說紛紜,但都與一個叫爾朱通微的人有關(guān)。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后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白鶴梁題記始刻于唐代廣德元年,梁上公有題刻165段,其中水文題記108段;石魚18尾,觀音兩尊,白鶴一只,主要分布在長為220米得中斷石梁上。
白鶴梁題刻共記載了自唐迄今1200年間72個年份的歷史枯水資料,白鶴梁上的石魚石刻,不但有著重要的科研和史料價值,人們還以石魚的眼睛作為枯水水標(biāo),每當(dāng)江水退石魚就會露出水面也意味著一個少雨的枯水周期已經(jīng)過去,豐收年景已經(jīng)到來,有“石魚出水兆豐年”和“年年有余”之意。因此,古人就在白鶴梁上刻有“枯水季節(jié),若石魚出水面,則兆年豐千年如許”的石刻題記。經(jīng)過多年的觀察并掌握枯水變化規(guī)律的結(jié)果,有不少細(xì)心的人,就將石魚出水時間,觀魚者的姓名、籍貫和石魚路出江面到枯水線的距離用尺測出來,刊刻在石梁上,日積月累就形成了1200多年極其珍貴的水文記錄,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最早的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以“石魚”作為枯水標(biāo)志的古代水文站,白鶴梁上題刻縱橫交錯,篆、隸、行、草皆備,顏、柳、黃、蘇俱全,還有少數(shù)民族文字題刻,有朱昂、吳革、王士禎等歷代騷人墨客眾多的詩文題刻,集文學(xué)、書法、繪畫、石刻藝術(shù)為一體,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故有“水下碑林”之美譽(yù)。
白鶴梁現(xiàn)在已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隨著三峽工程的步伐,舉世聞名的白鶴梁題刻已被淹沒于水底,為了保護(hù)好這一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政府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在原址修建了“水下博物館”,對白鶴梁實施了最有效的保護(hù),通過保護(hù)性的理性思考,解讀它所承載濃縮的歷史資訊,所以白鶴梁題刻原址水下保護(hù)工程不是“紀(jì)念碑”式的,而是以人類進(jìn)步的哲學(xué)思想和先進(jìn)的科技手段,來延續(xù)石刻的生命歷程。也充分體現(xiàn)了新一代的我們對古代文明的尊重。好了,我們的游船已經(jīng)到達(dá)目的地了,請大家依次下船,盡情參觀!
涪陵涪陵白鶴梁導(dǎo)游詞(3)
白鶴梁題刻位于長江三峽庫區(qū)上游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yù)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相傳唐朝時朱真人在此修煉,后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
白鶴梁上還有黃庭堅、朱熹、龐公孫、朱昂、王士禎等歷代騷人墨客眾多的詩文題刻,篆、隸、行、草皆備,顏、柳、黃、蘇并呈,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故有“水下石銘”之美譽(yù)。
白鶴繞梁留勝景,石魚出水兆豐年。
白鶴梁上的石魚石刻,有著重要的科研和史料價值,又有獨特的藝術(shù)價值,歷來為世所重視。它既是長江枯水位的歷史記錄,又有“石魚出水兆豐年”和“年年有余(魚)”之意。因此,古人在白鶴梁上刻有“枯水季節(jié),若石魚出水面,則兆年豐千年如許”的石刻題記。
已于2009年5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整個保護(hù)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水下博物館就是在白鶴梁原址上修建一個保護(hù)殼體。游客朋友們可下到帶參觀窗的水下通道,透過玻璃舷窗欣賞白鶴梁題刻。保護(hù)體內(nèi)還安裝了6排、150組燈源,每組燈源由9個小燈組成,而每個小燈里又藏著8個聚光和散光燈。白鶴梁水下保護(hù)體將猶如一個璀璨的水晶宮。游客朋友們可在長江防護(hù)大堤上建造的陳列館內(nèi),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操作攝像頭,通過電腦屏幕,從不同角度近距離觀賞白鶴梁。同時,少數(shù)專業(yè)人士,還可通過潛水的方式參觀白鶴梁。
好了,現(xiàn)在我們前面馬上就要到景區(qū)了,請大家做好下車準(zhǔn)備,去感受這神奇的景觀吧。
涪陵白鶴梁導(dǎo)游詞(4)
白鶴梁位于重慶市涪陵區(qū)長江江中心的一塊天然石梁上,關(guān)于白鶴梁這個名字的由來,一說是早年常有白鶴群集梁上;一說是唐朝時朱真人在此修煉,得道后乘鶴仙而去。不管怎樣,白鶴梁這個名字是很有詩意的。
白鶴梁是在造山運動時天然形成的,像一只俯臥在江中的巨鱷,其身長約1600m,寬約15m,東西向延伸,與長江平行,背脊高約為138米,在三峽大壩蓄水前,比當(dāng)?shù)爻D曜畹退桓叱?至3米,隨著每年枯水期和豐水期的變化,夏隱冬現(xiàn)。
在1200多年前,也就是唐朝廣德元年,有人在白鶴梁刻下兩條石魚,記錄了當(dāng)時的枯水水位。此后,效仿者不斷,共形成了石魚雕刻18尾,生動記載了一千多年來長江72個枯水年份的水位資料,被稱為保存完好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在白鶴梁石魚文化中,還有著“石魚出水兆豐年”的民間傳說。我們的祖先認(rèn)為石魚出水的來年,是一個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好年景,農(nóng)民辛勤勞作,就可以換來一個好收成,主政的地方官們,可能有一個好的政績,他們把出水的石魚稱作“祥魚”。不僅如此,自唐代就開始,每當(dāng)石魚出水時,歷代文人雅士,包括黃庭堅、柳公權(quán)、蘇軾、朱熹等都會乘船來到白鶴梁,吟詩作賦并將詩文題刻于巖上,至今石刻上留下了文人墨客3萬多字真跡,篆、隸、行、草皆備,所以又被譽(yù)為“水下碑林”。
2009年整個三峽工程竣工后,水位提高到175米,在長江兩岸山體上“135”、“175”水位線標(biāo)志隨處可見,“時間緊迫”這是當(dāng)時參與三峽文物搶救的專家們的共識,他們用“搶救文物”四個字來表達(dá)他們的迫切心情。配合三峽工程進(jìn)行的文物保護(hù)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三峽工程建設(shè)的形象,是衡量三峽工程是否是文明工程的重要標(biāo)志。白鶴梁就屬保護(hù)工作中的一項重點工程。三峽水利工程建成后,曾經(jīng)夏隱冬現(xiàn)的白鶴梁石刻將長眠于水下40米深處,為了供世人觀賞,國家創(chuàng)造性地修建了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該項文物保護(hù)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于2009年5月18日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正式開館。
透過水下博物館的玻璃舷窗,大家可以直接欣賞白鶴梁題刻,更有解說員通過各種有趣的歷史故事,將白鶴梁1200年的歷史展現(xiàn)給大家。如果你覺得憑肉眼觀察仍不過癮,水下博物館內(nèi)還設(shè)有遙控裝置,通過這些裝置,你可以將白鶴梁拉至眼前看個夠。所有的參觀將在40米以下的水位進(jìn)行,滾滾長江將從這個水下博物館的穹頂上流過,非常特別的體驗哦。當(dāng)然,可能有的游客朋友們在擔(dān)心水下的安全問題,請放心,水下博物館在設(shè)計時,已經(jīng)將船只的沖撞抵壓考慮了進(jìn)去,同時,水下博物館是個無壓容器,不會給身體帶來任何不適。
說了這么多,想必大家已經(jīng)迫不及待了,我們的參觀時間是一個小時,一小時后在這里集合,在參觀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看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以防遺失?,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jìn)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涪陵白鶴梁導(dǎo)游詞(5)
白鶴梁位于重慶市涪陵區(qū)城中心的長江之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屬于歷史文化類人文風(fēng)景旅游景區(qū),是浩瀚江水中的巖砂質(zhì)天然石梁。它自西向東延伸,與江流平行,呈14.5度的斜度向江心傾斜,常年伏沒江中,只有每年冬春季之交,水位較低時才會部分露出水面。梁上有石刻碑文160余方(尚有部分題刻淹沒水中),題刻的書法藝術(shù)造詣較高,刻工精湛,不過,因三峽高位蓄水,為防淹沒,特建水下博物館以保護(hù)題刻,2003年2月開工,2007年底竣工。
白鶴梁,古稱巴子梁,關(guān)于其名稱的來歷,一說是因為白鶴群聚集梁上得名白鶴梁,還有一說是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后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它是涪陵城區(qū)長江之中的天然石梁,長1600米、平均寬度15米。自唐代廣德元年以來,石梁上題刻有眾多詩文圖案和長江枯水水位,距今已有1200余年歷史,被譽(yù)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上所刻的石魚是古代水文觀測標(biāo)志,石刻文字題記則是古代水文觀測的記錄,是極其重要的水文歷史資料。其題刻、圖像斷續(xù)記錄了1200余年間72個年份的歷史枯水位情況,對研究長江中上游枯水規(guī)律、航運以及生產(chǎn)等,均有重大的史料價值。1974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水文工作會議上,中國代表團(tuán)以《涪陵石魚題刻》為題,向大會提交報告,白鶴梁的科學(xué)價值遂得到世界公認(rèn)。白鶴梁上有黃庭堅、朱熹、龐公孫、朱昂、王士禎等歷代騷人墨客眾多的詩文題刻,篆、隸、行、草皆備,顏、柳、黃、蘇并呈,還有淺浮雕、深浮雕、線雕、呵圖案、花邊等,風(fēng)格各異,精彩紛呈,其水下碑文之多,歷史之悠久,內(nèi)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堪稱世界水下一大奇觀。
由于三峽工程的興建,位于淹沒水位線下的白鶴梁題刻將永遠(yuǎn)沉沒于江底。為了保護(hù)好這一水下瑰寶,白鶴梁題刻水下保護(hù)工程經(jīng)國家文物局批準(zhǔn),建造水下博物館,該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水下博物館的保護(hù)罩體工程設(shè)計名“穹頂”,位于題刻正上方,呈橢圓形將整個題刻平面覆蓋。水下保護(hù)罩體墻外設(shè)有游人參觀通道,游客可由岸上經(jīng)鋼制廊道乘自動扶梯進(jìn)入水下保護(hù)體內(nèi),分三種方式參觀:透過廊道玻璃觀看,通過水下攝像頭觀看和身穿潛水服潛水觀看。
時間如流水,關(guān)于游前簡介我就先說到這兒,我們馬上就開始正式的旅程了,大家做好準(zhǔn)備了吧,那好,現(xiàn)在就請大家隨我一起去親眼見證吧。
涪陵白鶴梁導(dǎo)游詞(6)
在長江與烏江的交匯處有一座古巴國的故都——涪陵,在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有一道長1600米,寬約15米的天然石梁,因早年常有白鶴群居梁上,展翅嬉戲、引頸高歌,白鶴梁由此得名。
在這其貌不揚的地面建筑之下,正掩藏著白鶴梁一段驚世駭俗、耐人尋味的前世今生。那么接下來,就請大家跟我一起去探尋這白鶴梁的前塵風(fēng)華。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進(jìn)入一樓序廳,映入大家眼簾的是白鶴梁最大的一尾石魚,它雕刻于清代,長3.1米,重達(dá)3.5噸。白鶴梁上共有石魚18尾,而我們的鎮(zhèn)館之寶是始刻于唐廣德元年的“線雕雙鯉”,請大家跟著我上二樓,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這兩尾石魚就是我們的鎮(zhèn)館之寶了,前面的一條是雌魚,身長1.08米,口銜蓮花;后面的一條是雄魚,身長1。07米,口銜蓂草,它們身上的鱗甲各有36片,我想大家已經(jīng)猜到了,六六大順嘛,六是非常吉利的數(shù)字。
民間有句諺語,說的是“燕子低飛蛇盤道,大雨不久就來到”,大自然的天氣預(yù)報可謂是五花八門,而我們白鶴梁更是為人類的天氣預(yù)報譜寫了一段傳奇歷史。1963年,考古專家來到白鶴梁上進(jìn)行考察,驚奇的發(fā)現(xiàn),兩尾石魚眼睛的高程,與涪陵當(dāng)?shù)厮恼镜牧泓c水位在同一水平線上,比1865年英國人在武漢江漢關(guān)水文站所設(shè)立的第一根水尺,要早1100年。這意味著,早在1200年前,我們的先輩就已經(jīng)對當(dāng)?shù)氐拈L江水位有了一個非常準(zhǔn)確的記錄。大家請跟著小李走,后面的朋友請跟上。
好了,朋友們,我們現(xiàn)在所處位置是水下博物館內(nèi)的交通廊道。請大家注意看了,從這些廊道上的參觀窗口便可看到真正的白鶴梁題刻。白鶴梁題刻匯集了唐宋以來千余年各派書家遺墨,薈萃了有“顏筋柳骨”之稱的顏真卿、柳公權(quán)等名體書法于一梁,大放異彩,千古流芳,因此白鶴梁又被譽(yù)為水下碑林。這里的題刻、圖像斷斷續(xù)續(xù)記錄了1200多年間72個年份的歷史枯水位情況,對于研究長江中上游的枯水規(guī)律、航運以及生產(chǎn)等,都有著重大的史料價值。
都說四川有都江堰,咱們重慶有白鶴梁,雖然兩者的功能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它們卻有著共同的特點,因為它們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都是我們的老祖先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并且造福了千千萬萬的子孫后代。
好了,朋友們,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就由大家自由參觀,如果大家覺得透過這參觀窗口還不足以滿足你們對白鶴梁的好奇的話,也可以通過前面的水下攝像頭處,通過移動操作,全方位多角度體驗白鶴梁的魅力。現(xiàn)在是兩點五十分,三點五十在此處集中,不過一定要注意安全,祝各位玩的愉快。
第2篇 白鶴梁的導(dǎo)游詞
白鶴梁位于長江三峽庫區(qū)上游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下面是為大家?guī)淼陌Q梁的導(dǎo)游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白鶴梁的導(dǎo)游詞范文1:
白鶴梁梁體分上、中、下三段。題刻區(qū)位于中段長約220米,寬約15米的梁體上,迄今發(fā)現(xiàn)有題刻約165段,文字內(nèi)容約三萬余字。題刻始于唐廣德元年,現(xiàn)存有明確紀(jì)年的最早年代為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其中宋代最多,元、明、清代次之。
匯集了唐宋以來千余年各派書家遺墨,隸、篆、楷、行、草皆備,還有巴思巴文,書體風(fēng)格顏、柳、歐、蘇俱全,題刻內(nèi)容或詩或文、可記事或抒情,涉及到各個歷史時期和各個層面,石魚雕刻精巧流暢,頗具功力,因此白鶴梁又被譽(yù)為'水下碑林'。
白鶴梁題刻中有石魚雕刻18尾,記載了1200多年來長江72個枯水年份的水文情況,系統(tǒng)地反映了長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情況,為研究長江水文、區(qū)域及全球氣候變化的歷史規(guī)律提供了極好的實物佐證,具有極高的科學(xué)價值和應(yīng)用價值。
白鶴梁最早的枯水題刻比1865年我國在長江上設(shè)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漢江漢關(guān)水尺的水位觀測記錄,要早1100多年,因此有了'世界第一水文站'之稱的美名。
白鶴梁題刻長年淹沒在江下,只在每年冬春交替,長江處于最低水位時才偶露尊容。因此每每在那幾天,前往觀看的人們絡(luò)繹不絕。白鶴梁題刻因它獨特文物特性和以及在科學(xué)、歷史、藝術(shù)具有極高價值,1988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白鶴梁的導(dǎo)游詞范文2:
白鶴梁位于長江三峽庫區(qū)上游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相傳唐朝時朱真人在此修煉,后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1988年8月,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yù)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20xx年4月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在首屆三峽國際旅游節(jié)期間正式試運行對外開放。
白鶴梁,這個詩化的名字緣何而來,雖然眾說紛紜,但都與一個叫爾朱通微的人有關(guān)。相傳,在北魏時,爾朱通微不愿與篡奪皇位的族兄爾朱榮合流,棄家學(xué)道,道成,號爾朱真人。爾朱煉丹售市,至合州,價傲太守。太守怒,將爾朱囚籠拋江。竹籠不沉,卻順江而下,至涪州白鶴云集之石梁,遇一名白石之漁人舉網(wǎng)而得之。爾朱時正酣睡,漁人久呼不應(yīng),擊磬方蘇,遂為至交。漁人仍然輕舟布網(wǎng),爾朱繼續(xù)修真煉丹;晚則曲膝相對清談,倦則抵足攬江入夢。竹笛漁歌,銅磬經(jīng)文,各得其趣,兩情甚篤。一日,爾朱取丹與白石漁人佐酒暢飲,醉后,乘白鶴化仙而去。白鶴梁便以此得名。
在重慶境內(nèi)長江與烏江的交匯處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古巴國故都涪陵。古時稱為地處北緯29°43′,東經(jīng) 107°24′。全長1600米,寬10到15米,自西向東延伸,呈一字形與江流平行。水位標(biāo)高137·81米,梁脊高出最低水位2米,低于最高水位30米。距長江南岸100米,東臨長江與烏江的匯合處。從唐至今逾1200余年的文字題刻170余段就鐫刻于其上,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白鶴梁題刻。
白鶴梁的導(dǎo)游詞范文3: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是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館,采用“無壓容器”對水下題刻進(jìn)行“原址保護(hù)”,通過水下參觀的方式,使游客領(lǐng)略白鶴梁千年的歷史人文和風(fēng)俗民情。白鶴梁上的題刻文字記錄了自唐代以來1200多年間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具有重要的水文科學(xué)價值,被稱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白鶴梁題刻記載了自唐迄今1220xx年間72個年份的枯水水位,具有極其重要的水文科學(xué)價值。古人以石魚為水標(biāo),以魚眼作為測量水位的標(biāo)準(zhǔn),這與現(xiàn)代水文站設(shè)立“水尺零點”的原理相同。題刻集歷代名家文學(xué)、書法之大成,素有“水下碑林”之譽(yù)。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陳列展覽將常規(guī)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與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相結(jié)合,展陳手法多樣化,營造出良好的參觀氛圍,向游客充分展示白鶴梁的科學(xué)、歷史及藝術(shù)價值。
第3篇 白鶴梁導(dǎo)游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非常高興能在涪陵和大家見面,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唐。歡迎大家來到涪陵,接下來幾天就由我陪大家一起度過了,我會熱情地為大家服務(wù),有什么問題也可以盡管找我。希望大家能有一個精彩和難忘的經(jīng)歷。
今天我們要去的第一站就是白鶴梁了,它也是我們涪陵最富盛名的景點。白鶴梁位于我們重慶涪陵區(qū)城中心的長江之濱,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yù)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它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相傳唐朝時朱真人在此修煉,后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
白鶴梁長年淹沒在江水中,僅在冬末枯水季節(jié)露出水面??脊艑W(xué)家在石梁上共發(fā)現(xiàn)文字題刻165段,3萬余字,石魚18尾。題刻記載了唐廣德元年至本世紀(jì)初72個枯水年份的長江水位資料,為研究長江上游的歷史枯水水位變化規(guī)律提供了可靠資料。被譽(yù)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
白鶴梁上有黃庭堅、朱熹、等歷代騷人墨客眾多的詩文題刻,篆、隸、行、草皆備,顏、柳、黃、蘇并呈,還有淺浮雕、深浮雕、線雕、呵圖案、花邊等,風(fēng)格各異,精彩紛呈,它水下碑文之多,歷史之悠久,內(nèi)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堪稱世界水下一大奇觀。
由于三峽工程的興建,位于淹沒水位線下的白鶴梁題刻將永遠(yuǎn)沉沒于江底。為了保護(hù)好這一水下瑰寶,白鶴梁題刻水下保護(hù)工程經(jīng)國家文物局批準(zhǔn),建造水下博物館,該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水下博物館的保護(hù)罩體工程呈橢圓形將整個題刻平面覆蓋。水下保護(hù)罩體的墻外設(shè)有游人參觀通道,你們可以由岸上經(jīng)鋼制廊道乘自動扶梯進(jìn)入水下保護(hù)體內(nèi),透過航空玻璃窗觀看白鶴梁水下題刻。除此之外,你們還可以在長江防護(hù)大堤上建造的岸邊陳列館內(nèi),通過電腦屏幕觀看水下攝像頭拍攝的水中白鶴梁題刻實況;甚至部分有需要的游客也可以潛水參觀。 目前涪陵白鶴梁已經(jīng)納入重慶市六大精品景區(qū)之一,正在如火如荼地進(jìn)行提檔升級改造。另外,下一步,我們白鶴梁題刻還將申請世界文化遺產(chǎn)。到時候歡迎你們再來,會有更多的驚喜。
第4篇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導(dǎo)游詞范文
白鶴梁題刻位于長江三峽庫區(qū)上游重慶涪陵區(qū)城北的長江中,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你想多了解一下白鶴梁景區(qū)嗎?下面是帶來的,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導(dǎo)游詞篇一
這次再到重慶課改,利用閑暇時間,有幸游覽了涪陵兩江廣場和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真是大開眼界,收獲匪淺。
涪陵兩江廣場位于重慶市涪陵區(qū),毗鄰白鶴梁水下碑林,總面積220xx平方米,。比重慶朝天門廣場還要大兩倍 ,是重慶最大的景觀廣場。據(jù)了解,兩江廣場坐落在長江與烏江的兩江交匯處,占地面積達(dá)220xx平方米。從這里看兩江交匯處,長江的水很混,而烏江的水很清,可謂涇渭分明??赐陜山粎R處,可從涪陵市區(qū)順著大堤一直走到白鶴梁。
白鶴梁最著名的是水下博物館。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的建造花費2.1億人民幣,耗時7年。過去是天然的,現(xiàn)在要想看到原有的面貌,必須乘坐長91米長的電梯下到水下177米處,才能見到白鶴梁的真面目。
游人都是為白鶴梁石刻鯉魚而來,據(jù)介紹,白鶴梁題刻以石刻的鯉魚為水標(biāo),記錄枯水變化,預(yù)卜農(nóng)業(yè)豐欠。許多題刻圍繞著“石魚出水兆豐年”,說明 “石魚現(xiàn),果大稔”的規(guī)律。令人嘆服的是古人刻魚為標(biāo),與現(xiàn)代水文觀測原理十分接近。在國外,設(shè)固定水標(biāo)觀測江河水位變化,還不到一百年的歷史,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早在1220xx年前,就采用類似手段記載長江水位的變化,被譽(yù)為“長江最古老的水文站”、“長江水文資料的寶庫”、“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跡”,是三峽庫區(qū)唯一的一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白鶴梁題刻不僅有較高的科學(xué)價值,還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3萬余字題刻,隸、行、草、楷諸體皆備,虞、褚、顏、柳、歐派并存。題刻精工,文詞優(yōu)美。有的雄渾剛健,有的雋秀飄逸。有的龍飛鳳舞以成趣,有的儀態(tài)萬千而生輝,頗具唐宋以來各派書家的遺風(fēng)。
g 我為我們中華民族而驕傲,為我們祖先的智慧而感嘆。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導(dǎo)游詞篇二
“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資料寶庫”、“水下碑林”……集這些美譽(yù)于一身的,是位于重慶市涪陵區(qū)的“白鶴梁題刻”。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這一天,“白鶴梁題刻”在長江水下“沉睡”6年之后,在水下40米深處與人們再度相會。
白鶴梁題刻矗立在重慶涪陵區(qū)長江江中心的砂巖天然石梁上。白鶴梁的得名,一說是早年常有白鶴群集梁上;一說是唐朝時朱真人在此修煉得道,乘鶴仙去。
白鶴梁是造山運動時自然形成的,長約1600米,寬約10到15米,東西向延伸,與長江平行。背脊標(biāo)高約為138米,比當(dāng)?shù)爻D曜畹退桓叱?至3米,隨著每年枯水期和豐水期的變化,夏隱冬現(xiàn)。梁體分為上、中、下三段,題刻位于中段長約220米、寬約15米的梁體上,迄今發(fā)現(xiàn)有題刻約165段,文字約3萬余字。題刻始于唐廣德元年(公元763年),終于1963年?,F(xiàn)存最早明確紀(jì)年的是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
梁上的18尾石魚雕刻,記載了1200多年來長江72個枯水年份的水文情況,系統(tǒng)地反映了長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情況,為研究長江水文、區(qū)域及全球氣候變化的歷史規(guī)律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佐證。葛洲壩和三峽水利工程的建設(shè)都曾經(jīng)以此為依據(jù),白鶴梁也當(dāng)之無愧地成為“長江古代水文站”和“世界水文資料的寶庫”。
白鶴梁題刻是世界上已知時間最早、延續(xù)時間最長、數(shù)量最多的水文題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白鶴梁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鶴梁題刻中有一尾標(biāo)注最早的枯水題刻的石魚,它的眼睛正好是長江中上游的零點水位,比1865年長江上設(shè)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漢江漢關(guān)水尺的水位觀測記錄,要早1100多年。當(dāng)?shù)赜?ldquo;石魚出水兆豐年”之說,據(jù)稱如果石魚在冬天枯水期露出水面,則第二年必是豐收年。“石魚出水”是當(dāng)?shù)厝似谂呜S年的“吉兆”。
歷代文人墨客都喜歡在白鶴梁上題刻,使其成為集文學(xué)、書法、繪畫、石刻藝術(shù)為一體的“水下碑林”。梁上匯集的300多名文人墨客以8種書體留下的3萬余字的題刻,具有令人驚嘆的藝術(shù)價值,其中尤以宋代大文豪、書法家黃庭堅的“元符庚辰涪翁來”題刻最為著名。
重慶市涪陵區(qū)博物館館長黃德建說,白鶴梁題刻在科學(xué)、歷史和藝術(shù)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價值,是當(dāng)之無愧的“中華瑰寶”。
5月18日開館的白鶴梁水下博物館位于長江水下40米處。經(jīng)過安檢后,游客通過一條88米長電梯,經(jīng)過約150米長的走廊,邁過鋼制艙門,進(jìn)入環(huán)形參觀走廊。
水下博物館就是在白鶴梁原址上修建一個保護(hù)殼體。游客可下到帶參觀窗的水下通道,透過玻璃舷窗欣賞白鶴梁題刻。保護(hù)體內(nèi)還安裝了6排、150組燈源,每組燈源由9個小燈組成,而每個小燈里又藏著8個聚光和散光燈。白鶴梁水下保護(hù)體將猶如一個璀璨的水晶宮。游客可在長江防護(hù)大堤上建造的陳列館內(nèi),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操作攝像頭,通過電腦屏幕,從不同角度近距離觀賞白鶴梁。同時,少數(shù)專業(yè)人士,還可通過潛水的方式參觀白鶴梁。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導(dǎo)游詞篇三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美麗的山城重慶.我是來自重慶龍騰旅行社的導(dǎo)游xxx,將擔(dān)任大家這次白鶴梁之旅的導(dǎo)游。而坐在我身后的這位呢,就是我們勞苦功高的司機(jī)—陳師傅,我們的陳師傅駕車以達(dá)20xx年,經(jīng)驗豐富,所以請大家放心乘坐我們的旅游大巴。有句話說得好啊,不是一家人不進(jìn)一家門,既然大家剛剛已經(jīng)進(jìn)了我們這個車門了,那我們也就算是一家人了。所以在旅程中,大家可以叫我一聲xx。我跟陳師傅呢,也會竭力為大家解決旅程中的各種問題,希望大家有個難忘而美好的旅行。
現(xiàn)在我們乘坐大巴車由重慶市區(qū)出發(fā),估計兩個小時以后我們就能到達(dá)我們的目的地涪陵白鶴梁,在此之前我將我們的目的地涪陵白鶴梁給大家進(jìn)行一個簡單的介紹:
白鶴梁有著“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稱,位于中國重慶涪陵城北長江中,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由于早年常有白鶴群集于上面而得名,也有人說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后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白鶴梁題記始刻唐代廣德元年,梁上共有題刻165段,石魚18尾,觀音2尊,白鶴一只,主要分布在長為220米的中段石梁上。
“石魚兆豐年”大家都聽說過吧,這是由于題刻常年沒于水下,唯冬春季節(jié)江水枯落時才露出水面。古代人以刻石魚作為枯水水標(biāo),每當(dāng)江水退石魚見,則意味著一個少雨的枯水周期已經(jīng)過去,豐收年景即將到來。
題刻、圖像記錄了自唐迄今1220xx年間72個年份的枯水資料,人們以石魚的眼睛作為測量水位的標(biāo)準(zhǔn),和現(xiàn)代水位測量中設(shè)立水尺零點的原理相同,石刻魚以唐代的所見魚和清代的重攜雙魚最為著名。經(jīng)1200多年的歷代沿用,古代先民通過長期對枯水周期的認(rèn)識,經(jīng)多年觀察并掌握了枯水變化規(guī)律,其結(jié)果是石魚水標(biāo)每三五年小露一次,十年大窟一次,六百年極枯一次。不少細(xì)心的人將石魚出水時間,觀魚者姓名、籍貫和石魚露出江面到枯水線的距離用尺測量出來,刊刻在石梁上,日積月累就形成了1200多年極其珍貴的水文記錄。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最早的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座以石魚作為枯水水標(biāo)的古代水文站。為長江流域的水電事業(yè)。橋梁建筑、內(nèi)河航運、農(nóng)田灌溉、資源開發(fā)、沿岸防洪和城市供水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科學(xué)依據(jù)。
白鶴梁上有黃庭堅、朱熹、龐公孫、朱昂、王士禎等歷代騷人墨客眾多的詩文題刻,篆、隸、行、草皆備,顏、柳、黃、蘇并呈,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故有“水中碑林”之美譽(yù)。
隨著長江三峽水利工程的興建,舉世聞名的白鶴梁題刻將沒入水底,為保護(hù)這一人類珍貴的文化,中國政府極具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了以“無壓力容器”的保護(hù)方案,這種保護(hù)方式不僅僅是為了保護(hù)題刻的物質(zhì)形態(tài),更重要的是通過保護(hù)的理性思考,解讀他所承載濃縮的歷史資訊。所以白鶴梁題刻原址水下保護(hù)工程不是紀(jì)念碑形式而是以人類進(jìn)步的哲學(xué)思想和先進(jìn)的科技手段,來延長石刻的生命歷程,充分體現(xiàn)了對古代文明的尊重。這種突出的保護(hù)形式在全球內(nèi)也是極其罕見的,它將成為國際保護(hù)文化遺產(chǎn)史上的又一成功范例。
好了,朋友們,涪陵白鶴梁就快要到了,你準(zhǔn)備好了嗎?在參觀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看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以防遺失。
第5篇 白鶴梁經(jīng)典導(dǎo)游詞
白鶴梁位于長江三峽庫區(qū)上游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下面是,為大家準(zhǔn)備的白鶴梁經(jīng)典導(dǎo)游詞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白鶴梁經(jīng)典導(dǎo)游詞范文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負(fù)責(zé)你們今天講解的導(dǎo)游員,大家可以叫我小賴,首先感謝和歡迎大家進(jìn)行本次旅游,我會熱誠為大家服務(wù),讓大家有一個精彩和難忘的經(jīng)歷。在開始此次游覽之前,我想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白鶴梁。
白鶴梁位于重慶市涪陵區(qū)城中心的長江之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屬于歷史文化類人文風(fēng)景旅游景區(qū),是浩瀚江水中的巖砂質(zhì)天然石梁。它自西向東延伸,與江流平行,呈14.5度的斜度向江心傾斜,常年伏沒江中,只有每年冬春季之交,水位較低時才會部分露出水面。梁上有石刻碑文160余方(尚有部分題刻淹沒水中),題刻的書法藝術(shù)造詣較高,刻工精湛,不過,因三峽高位蓄水,為防淹沒,特建水下博物館以保護(hù)題刻,20xx年2月開工,20xx年底竣工。
白鶴梁,古稱巴子梁,關(guān)于其名稱的來歷,一說是因為白鶴群聚集梁上得名白鶴梁,還有一說是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后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它是涪陵城區(qū)長江之中的天然石梁,長1600米、平均寬度15米。自唐代廣德元年以來,石梁上題刻有眾多詩文圖案和長江枯水水位,距今已有1200余年歷史,被譽(yù)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上所刻的石魚是古代水文觀測標(biāo)志,石刻文字題記則是古代水文觀測的記錄,是極其重要的水文歷史資料。其題刻、圖像斷續(xù)記錄了1200余年間72個年份的歷史枯水位情況,對研究長江中上游枯水規(guī)律、航運以及生產(chǎn)等,均有重大的史料價值。1974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水文工作會議上,中國代表團(tuán)以《涪陵石魚題刻》為題,向大會提交報告,白鶴梁的科學(xué)價值遂得到世界公認(rèn)。白鶴梁上有黃庭堅、朱熹、龐公孫、朱昂、王士禎等歷代騷人墨客眾多的詩文題刻,篆、隸、行、草皆備,顏、柳、黃、蘇并呈,還有淺浮雕、深浮雕、線雕、呵圖案、花邊等,風(fēng)格各異,精彩紛呈,其水下碑文之多,歷史之悠久,內(nèi)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堪稱世界水下一大奇觀。
由于三峽工程的興建,位于淹沒水位線下的白鶴梁題刻將永遠(yuǎn)沉沒于江底。為了保護(hù)好這一水下瑰寶,白鶴梁題刻水下保護(hù)工程經(jīng)國家文物局批準(zhǔn),建造水下博物館,該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水下博物館的保護(hù)罩體工程設(shè)計名“穹頂”,位于題刻正上方,呈橢圓形將整個題刻平面覆蓋。水下保護(hù)罩體墻外設(shè)有游人參觀通道,游客可由岸上經(jīng)鋼制廊道乘自動扶梯進(jìn)入水下保護(hù)體內(nèi),分三種方式參觀:透過廊道玻璃觀看,通過水下攝像頭觀看和身穿潛水服潛水觀看。
時間如流水 ,關(guān)于游前簡介我就先說到這兒,我們馬上就開始正式的旅程了,大家做好準(zhǔn)備了吧,那好,現(xiàn)在就請大家隨我一起去親眼見證吧。
白鶴梁經(jīng)典導(dǎo)游詞范文2
白鶴梁,這個詩化的名字緣何而來,雖然眾說紛紜,但都與一個叫爾朱通微的人有關(guān)。相傳,在北魏時,爾朱通微不愿與篡奪皇位的族兄爾朱榮合流,棄家學(xué)道,道成,號爾朱真人。爾朱煉丹售市,至合州,價傲太守。太守怒,將爾朱囚籠拋江。竹籠不沉,卻順江而下,至涪州白鶴云集之石梁,遇一名白石之漁人舉網(wǎng)而得之。爾朱時正酣睡,漁人久呼不應(yīng),擊磬方蘇,遂為至交。漁人仍然輕舟布網(wǎng),爾朱繼續(xù)修真煉丹;晚則曲膝相對清談,倦則抵足攬江入夢。竹笛漁歌,銅磬經(jīng)文,各得其趣,兩情甚篤。一日,爾朱取丹與白石漁人佐酒暢飲,醉后,乘白鶴化仙而去。白鶴梁便以此得名。
在重慶境內(nèi)長江與烏江的交匯處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古巴國故都涪陵。古時稱為地處北緯29°43′,東經(jīng) 107°24′。全長1600米,寬10到15米,自西向東延伸,呈一字形與江流平行。水位標(biāo)高137·81米,梁脊高出最低水位2米,低于最高水位30米。距長江南岸100米,東臨長江與烏江的匯合處。從唐至今逾1200余年的文字題刻170余段就鐫刻于其上,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白鶴梁題刻。
白鶴梁題刻始刻于唐朝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前,現(xiàn)存題刻165段,3萬余字,石魚18尾、觀音2尊、白鶴1只,其中涉及水文價值的題刻有108段,是全世界唯一的一處以刻石魚為“水標(biāo)”,并觀測記錄水文的古代水文站。比1865年我國在長江上設(shè)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漢江漢關(guān)水文站的水位觀測記錄要早1100多年,故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稱。
據(jù)有關(guān)部門觀測,白鶴梁唐代石魚的腹高,大體相當(dāng)于涪陵地區(qū)的現(xiàn)代水文站歷年枯水位的平均值,而清康熙二十四年所刻石魚的魚眼高度,又大體相當(dāng)于川江航道部門當(dāng)?shù)厮坏牧泓c。1988年8月,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20xx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yù)備名單。三峽大壩蓄水175米后,白鶴梁題刻將永遠(yuǎn)淹沒于近40米的江底。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lǐng)導(dǎo)都高度重視白鶴梁題刻保護(hù)工作,對白鶴梁題刻的保護(hù)與否,直接關(guān)系到向世界昭示三峽工程是否屬于文明工程的關(guān)鍵。白鶴梁保護(hù)工程先后共產(chǎn)生了7個保護(hù)方案,有10余名中國工程院、科學(xué)院院士參加了白鶴梁保護(hù)方案的評審工作。經(jīng)過十年的反復(fù)論證,根據(jù)國際“威尼斯憲章”中不可移動文物以原地保護(hù)為主的原則,20xx年國家采用了工程院院士葛修潤提出以“無壓容器”的保護(hù)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修建了世界上唯一在水深40米處的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白鶴梁原址水下保護(hù)工程是三峽工程的四大文物保護(hù)項目之首。白鶴梁保護(hù)工程20xx年動工修建,20xx年5月18日正式落成,被國家文物局評為科學(xué)技術(shù)創(chuàng)新一等獎,總投資約2億元。
20xx年4月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在首屆三峽國際旅游節(jié)期間正式試運行對外開放。
白鶴梁經(jīng)典導(dǎo)游詞范文3
白鶴梁是造山運動時自然形成的,長約1600米,寬約10到15米,東西向延伸,與長江平行。背脊標(biāo)高約為138米,比當(dāng)?shù)爻D曜畹退桓叱?至3米,隨著每年枯水期和豐水期的變化,夏隱冬現(xiàn)。梁體分為上、中、下三段,題刻位于中段長約220米、寬約15米的梁體上,迄今發(fā)現(xiàn)有題刻約165段,文字約3萬余字。題刻始于唐廣德元年(公元763年),終于1963年。現(xiàn)存最早明確紀(jì)年的是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
梁上的18尾石魚雕刻,記載了1200多年來長江72個枯水年份的水文情況,系統(tǒng)地反映了長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情況,為研究長江水文、區(qū)域及全球氣候變化的歷史規(guī)律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佐證。葛洲壩和三峽水利工程的建設(shè)都曾經(jīng)以此為依據(jù),白鶴梁也當(dāng)之無愧地成為“長江古代水文站”和“世界水文資料的寶庫”。
白鶴梁題刻是世界上已知時間最早、延續(xù)時間最長、數(shù)量最多的水文題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白鶴梁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鶴梁題刻中有一尾標(biāo)注最早的枯水題刻的石魚,它的眼睛正好是長江中上游的零點水位,比1865年長江上設(shè)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漢江漢關(guān)水尺的水位觀測記錄,要早1100多年。當(dāng)?shù)赜?ldquo;石魚出水兆豐年”之說,據(jù)稱如果石魚在冬天枯水期露出水面,則第二年必是豐收年。“石魚出水”是當(dāng)?shù)厝似谂呜S年的“吉兆”。
歷代文人墨客都喜歡在白鶴梁上題刻,使其成為集文學(xué)、書法、繪畫、石刻藝術(shù)為一體的“水下碑林”。梁上匯集的300多名文人墨客以8種書體留下的3萬余字的題刻,具有令人驚嘆的藝術(shù)價值,其中尤以宋代大文豪、書法家黃庭堅的“元符庚辰涪翁來”題刻最為著名。
重慶市涪陵區(qū)博物館館長黃德建說,白鶴梁題刻在科學(xué)、歷史和藝術(shù)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價值,是當(dāng)之無愧的“中華瑰寶”。
第6篇 白鶴梁英語導(dǎo)游詞
白鶴梁英語導(dǎo)游詞
作為一名旅游從業(yè)人員,就不得不需要編寫導(dǎo)游詞,完整的導(dǎo)游詞,其結(jié)構(gòu)一般包括習(xí)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那么優(yōu)秀的導(dǎo)游詞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白鶴梁英語導(dǎo)游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白鶴梁英語導(dǎo)游詞1
i have friends, everybody is good. i am responsible for your today's interpretation of the tour guides, you can call me little lai, thanks and welcome to the tourism in the first place, i will sincerely service for you, let you have a wonderful and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before i start the tour, i'd like to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built for everyone.
built in chongqing fuling city shore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a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belong to historical culture class humanistic scenery scenic spots, is the vast natural shi liang rock in the river sand. it extends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parallel to the river, a 14.5 degrees slope to jiangxin tilt, perennial fu river, only a year since the turn of the winter, water level is lower part above the water. has more than 160 inscriptions on beam (part is inscribed copy flooded with water), calligraphy attainments is higher, inscription skill, however, because of the high water storage, to prevent flood, specially built underwater museum to protect the inscribed copy, in february 20xx, completed by the end of 20xx.
built, called bazi beam, about the origin of its name, said today (monday) because its name built on crane group gathered bridge, there is a saying is from tang dynasty, zhu reality in the science of uniting the, after word, take the crane fairy, therefore built. it is a natural shi liang fuling city of the yangtze river, 1600 meters long, width of 15 meters on average. since the first year of the tang dynasty guangde shi liang inscribed copy has many poems on the design and the yangtze river stage, it has been more than 1200 years of history, is known as 'the world's ancient hydrological station', 'underwater forest of steles'. carved on the stone fish is ancient hydrological observation symbol, carved stone text words is ancient hydrologic observation records,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hydrologic data. its inscribed copy, images, intermittent recorded more than 1200 years, 72 years history of low water level, to the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shelter-forest low water law, shipping and production, etc., all have significant historical value. in paris in 1974 at the international hydrological work conference, the chinese delegation 'fuling stone fish inscribed copy' to submit a report to congress, built the scientific value of get the world recognized. built on huang tingjian, zhu xi, mr sun, joao doesn, wang shizhen successive dynasties are many poems, locations of grass, nationalities, line, all ready, yan, liu, yellow, and sue and appears, deep and shallow relief, relief, line carve, ha design, lace, etc., style each different, colorful, the underwater inscription, has a long history, the rich content, the form of diversity, the underwater wonders of the world.
du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located in the flood water level line built inscribed copy will sink in the yangtze river forever.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underwater treasures, built underwater approv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of underwater museum, the project by the 'underwater museum', 'connect traffic corridor', 'anti-collision pier in water', and 'shore gallery' of four parts. underwater museum of shielding body engineering design of the 'dome',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part, oval covered the entire inscribed copy plane. underwater shield wall body has visited channels, visitors from the shore by the steel corridor take the escalator to underwater protection body, points to visit in three ways: through the corridor watch glass, through the underwater camera watch and wearing a diving suit to watch.
time like running water, swim about introduction i said here before, we immediately began to formal journey, everybody ready, ok, now please follow me to go see it.
白鶴梁英語導(dǎo)游詞2
jun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wujiang river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chongqing is an ancient city, the country make a fuling. in ancient times known as is located in north latitude 29 ° 43 ', longitude 107 ° 24 '. total length of 1600 meters, 10 to 15 meters wide, stretching from west to east, show a glyph parallel to the river. water level elevation 81 meters, 137 beam ridge above the lowest water level 2 meters, 30 meters below the highest water level. 100 meters from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stands at the jun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wujiang river in the east. since the tang dynasty at more than 1200 years of over 170 words inscribed copy engraved on it, this is the famous built inscribed copy.
built, why the poetic name, although opinions vary, but are associated with a person called er zhu tong micro. according to legend, whe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er zhu tong reluctant to usurp the throne and cousin, zhu rong confluence, abandoned the family, as, number, zhu reality. , zhu, an city, to close state, proud satrap. the satrap anger, will cage zhu jiang. bamboo cage is not heavy, but, down the river to crane fucheng states gathered shi liang, encounter a fisherman for network and white stone. , zhu is a deep sleep, fisherman's long should not be, qing fang su, hence to alter ego. fisherman still cloth net, canoe, zhu jixu fix true blast; knee is relatively late chat, tired foot lan river's dream. bamboo flute fisherman's song, copper qing scripture, each had its interest, a special love between both sides. day, take dan zhu with baishi fisherman and alcoholic drink, drunk after, take the fairy to crane. built so named.
built in tang dynasty inscribed copy the beginning moment guangde first year (ad 763), the existing 165 segments, 30000 words, 18 stone fish tail, 1, 2 statue of guanyin, crane, which involves the value of the hydrological 108 period, is the world's only be sharpening the fish as the 'water mark', ancient hydrological stations and observation records of hydrology. in the yangtze river in china than in 1865 set up the first draft - wuhan jianghan shut hydrologic water level observation records 1100 years earlier, so the first ancient hydrological station of the world '.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observation, built in the tang dynasty stone fish belly, roughly equivalent to fuling district of modern the average of the calendar year low water level, and 24 years of the reign of emperor kangxi burring fish fish eye height, and roughly the same familiar channel department of the local water level zero. in august 1988, publish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s one of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20xx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chinese world heritage tentative list. 175 meters after the impound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built inscribed copy will always drown in nearly 40 m recently. from central to local leaders at all level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built inscribed copy protection work, to built inscribed copy protection or no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world that the key to whether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belongs to the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uil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has produced a total of seven protection plan, more than 10 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participated in the built in the evaluation of protection scheme. after 10 years of repeated proof,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venice charter' in mobile give priority to the principle of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situ, 20xx countries have adopted th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ge xiurun offered to 'no pressure vessel' way of protection, creatively built the world's only built with a depth of 40 meters underwater museum. built the site protection underwater engineering is first of the four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project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built to protect the project started in 20xx to build, officially opened on may 18, 20xx, the first priz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y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a total investment of about 200 million yuan.
built underwater museum in april 20xx during the first three gorges international tourism festival official trial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第7篇 白鶴梁景點導(dǎo)游詞
白鶴梁景點導(dǎo)游詞
歡迎大家的到來。以下是品才小編整理的白鶴梁景點導(dǎo)游詞,歡迎閱讀~
白鶴梁景點導(dǎo)游詞一: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非常高興能在涪陵和大家見面,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唐。歡迎大家來到涪陵,接下來幾天就由我陪大家一起度過了,我會熱情地為大家服務(wù),有什么問題也可以盡管找我。希望大家能有一個精彩和難忘的經(jīng)歷。
今天我們要去的第一站就是白鶴梁了,它也是我們涪陵最富盛名的景點。白鶴梁位于我們重慶涪陵區(qū)城中心的長江之濱,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yù)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它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長江水枯的時候,才露出水面。相傳唐朝時朱真人在此修煉,后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
白鶴梁長年淹沒在江水中,僅在冬末枯水季節(jié)露出水面??脊艑W(xué)家在石梁上共發(fā)現(xiàn)文字題刻165段,3萬余字,石魚18尾。題刻記載了唐廣德元年至本世紀(jì)初72個枯水年份的長江水位資料,為研究長江上游的歷史枯水水位變化規(guī)律提供了可靠資料。被譽(yù)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
白鶴梁上有黃庭堅、朱熹、等歷代騷人墨客眾多的詩文題刻,篆、隸、行、草皆備,顏、柳、黃、蘇并呈,還有淺浮雕、深浮雕、線雕、呵圖案、花邊等,風(fēng)格各異,精彩紛呈,它水下碑文之多,歷史之悠久,內(nèi)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堪稱世界水下一大奇觀。
由于三峽工程的興建,位于淹沒水位線下的白鶴梁題刻將永遠(yuǎn)沉沒于江底。為了保護(hù)好這一水下瑰寶,白鶴梁題刻水下保護(hù)工程經(jīng)國家文物局批準(zhǔn),建造水下博物館,該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水下博物館的保護(hù)罩體工程呈橢圓形將整個題刻平面覆蓋。水下保護(hù)罩體的墻外設(shè)有游人參觀通道,你們可以由岸上經(jīng)鋼制廊道乘自動扶梯進(jìn)入水下保護(hù)體內(nèi),透過航空玻璃窗觀看白鶴梁水下題刻。除此之外,你們還可以在長江防護(hù)大堤上建造的岸邊陳列館內(nèi),通過電腦屏幕觀看水下攝像頭拍攝的水中白鶴梁題刻實況;甚至部分有需要的游客也可以潛水參觀。 目前涪陵白鶴梁已經(jīng)納入重慶市六大精品景區(qū)之一,正在如火如荼地進(jìn)行提檔升級改造。另外,下一步,我們白鶴梁題刻還將申請世界文化遺產(chǎn)。到時候歡迎你們再來,會有更多的驚喜。
白鶴梁景點導(dǎo)游詞二: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導(dǎo)游人員**,大家可以叫我**,首先感謝和歡迎大家進(jìn)行本次旅游,我會熱誠為大家服務(wù),讓大家有一個精彩和難忘的經(jīng)歷。
說到白鶴梁,大家一定會有疑問:為什么叫白鶴梁?現(xiàn)在我就告訴大家吧!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后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另一種是:白鶴梁是在造山運動時天然形成的,古時候周圍環(huán)境優(yōu)美,郁郁蔥蔥,每當(dāng)冬季來臨就有成百上千的白鶴飛到此處棲息,翩翩起舞,煞是奇美。白鶴梁由此得名。
白鶴梁水下石銘位于涪陵區(qū)城北長江江心,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僅在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石梁上刻有自唐廣德元年(763年)至當(dāng)代的石刻題記164段,其中水文題記108段;石魚圖14尾,其中作水文標(biāo)志者3尾,共計3萬字。 題刻、圖像斷續(xù)記錄了1200余年間72個年份的歷史枯水位情況,對研究長江中上游枯水規(guī)律、航運以及生產(chǎn)等,均有重大的史料價值。1974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水文工作會議上,中國代表團(tuán)以《涪陵石魚題刻》為題,向大會提交報告,白鶴梁的'科學(xué)價值遂得到世界公認(rèn)。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將其譽(yù)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鶴梁已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白鶴梁上的石魚石刻,不但有著重要的科研和史料價值,還有“石魚出水兆豐年”和“年年有余(魚)”之意。我們都知道燕子低飛、小魚出水是雨將要來臨的征兆,但它們只能預(yù)報下一刻的情況,不足為奇;而我們的白鶴梁卻能預(yù)報下一年的情況。因此,古人在白鶴梁上刻有“枯水季節(jié),若石魚出水面,則兆豐年”的石刻題記。白鶴梁自古就作為觀測水文的考察站,當(dāng)然就吸引了不少歷代文人墨客來此觀光游覽并留下大量墨寶。白鶴梁上有黃庭堅、朱熹、龐公孫、朱昂、王士禎等歷代騷人墨客眾多的詩文題刻,篆、隸、行、草皆備,顏、柳、黃、蘇并呈,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故有“水下石銘”之美譽(yù)。
三峽工程的開建,實現(xiàn)了中國人千年的夢想。然而,當(dāng)三峽水利工程建成后,陪伴了涪陵人一千多年的白鶴梁題刻也將永遠(yuǎn)眠于水下40米深處。為了保護(hù)好這一水下瑰寶,白鶴梁題刻水下保護(hù)工程經(jīng)國家文物局批準(zhǔn),建造水下博物館,該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岸上陳列館”四個部組成。早在2009年5月18日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正式開管了。
待會兒,各位朋友到了白鶴梁,有三種方式參觀這些石刻,一是透過廊道的玻璃窗觀看,二是通過操縱攝像頭觀看,三是對潛水較感興趣的,可以身穿潛水服與我們的石刻來一個親密接觸。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的景區(qū)就要到了,請各位做好下車準(zhǔn)備,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注意安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