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第1篇低碳生活綜合實踐評課稿 第2篇歷史《商業(yè)繁榮與城市生活》評課稿 第3篇生活中常見的鹽評課稿 第4篇高一歷史《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評課稿 第5篇生活中的負數評課稿 第6篇《宋朝的社會生活》評課稿 第7篇《生活中的負數溫度》評課稿 第8篇一元一次方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的評課稿 第9篇找春天學生活動評課稿 第10篇《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評課稿 第11篇細胞的生活評課稿 第12篇遼海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認識樹木評課稿 第13篇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評課稿 第14篇《漫畫和生活》小學美術評課稿 第15篇生活日用品的聯想的評課稿
第1篇 低碳生活綜合實踐評課稿
低碳生活綜合實踐評課稿
聆聽了焦老師的綜合實踐課《低碳生活小竅門》,通過聽課學習,對綜合實踐活動這一學科有了深刻的認識。
綜合實踐活動通過協作、考察、搜集、訪問、社會調查、分析研究、寫課題小報告等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了解學校、社區(qū)、社會的現狀與發(fā)展趨勢,認識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并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往,鍛煉自己勇于參與、大膽實踐的品質,并在活動中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及社會綜合實踐、與他人共同工作和從事集體工作、解決問題等能力。它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在這課程中,學生、教師仍是不可缺少的兩大要素。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和平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簡述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主體教育的思想。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始終把學生的自主性擺在第一位,讓學生自主地、積極地參與,動口動腦,培養(yǎng)內在的動機,激發(fā)智慧的潛力,發(fā)展個性特長,推進個體的主動、和諧、全面的發(fā)展。為使“學生是主體”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堅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活動的設計、準備到實施、總結,都放手讓學生參與全過程,使學生感到這是自己的活動,從而真正行動起來。
主題的確定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堅持先由學生自主設計主題方案的做法。綜合實踐活動設計,不是先決定教師能夠做些什么,先決定學生應該學些什么,而是研究學生關心什么,對什么感興趣等。如《低碳生活小竅門》,放手讓學生自主組合小組進行活動方案的設計,并及時進行了交流、修改。在此過程中,教師主要是引導完善。結果全班自主分成了小組,形成了若干不同的方案。最后在老師的幫助下確立了活動的方案。各個小隊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個個興致高漲,忙得不亦樂乎。
二、發(fā)揚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主導地位。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強調要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但并不意味著不需要教師的指導。沒有教師的指導,再好的課程也是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顒拥慕M織、內容的選擇,甚至有些活動在實際操作中,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輔導。指導學生收集、整理、交流資料,對于活動的成功開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對落實本課程,提高活動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仍處于主導地位,只是對教師的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指導注意了以下幾點:
1、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人人都能積極參與活動。
2、給學生足夠的援助。
通過聽課,我知道了綜合實踐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途徑。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關鍵是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和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型師生關系。我們要積極探索,在創(chuàng)造教育思想指導下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yǎng)21世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第2篇 歷史《商業(yè)繁榮與城市生活》評課稿
歷史《商業(yè)繁榮與城市生活》評課稿
總體上說,本節(jié)課落實了學習目標,通過教學,學生了解了宋代商業(yè)的繁榮和城市生活的豐富多彩。整節(jié)課,思路清晰,內容詳實,從城市的發(fā)展,衣食住行的變化,娛樂活動的發(fā)展三大板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多媒體、學案)多種教學方法(,啟發(fā)式、交流式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課堂教學的`效果看,學生思想集中,回答踴躍,態(tài)度積極。滲透了二期課改的精神。是一堂精彩的課。
從教學環(huán)節(jié)上看,課堂探究有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體驗之旅”——清明上河圖》通過觀看動畫版的《清明上河圖》學生對北宋都城的風貌、宋代的商業(yè)繁榮、城市生活有一個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探索之旅---探究宋朝商業(yè)繁榮和城市生活的表現通過大量的史料和圖片資料,指導學生探究宋朝商業(yè)繁榮的表現。
材料豐富,內容充實,知識涵蓋面廣,在有限的40分鐘內讓學生學習了很多的知識,實現了有效教學。
整堂課,教師語言風趣幽默,學生回答問題積極響亮。師生互動配合的非常好。內容安排緊湊,時間分配合理。教學效果非常好。
第3篇 生活中常見的鹽評課稿
生活中常見的鹽評課稿
觀課主題
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主要亮點
1.教師關注了知識的脈絡,設計了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通過復習鹽的概念鞏固鹽的組成,為學習鹽的化學性質做鋪墊;通過自主學習氯化鈉的用途,讓學生意識到氯化鈉的重要性,進而產生了解制取氯化鈉的愿望;再由教師展示、介紹自然界中氯化鈉的分布、粗鹽的制取方法,經過這一過程的學習讓學生知道了工業(yè)制得的粗鹽含有各種雜質,從而讓學生懂得學習粗鹽提純的必要性;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了解了粗鹽提純中除去不溶性雜質的'有關知識,鞏固了過濾的知識、介紹了蒸發(fā)結晶的操作要點、提煉了玻璃棒在每一步驟中用途。整個教學過程過渡自然、銜接得當。
2.教師的教學緊扣教材,注重了引導啟發(fā)和知識的講解;板書工整、清晰、有條理。
3.當堂檢測的時機恰當、檢測題立足基礎知識的落實。檢測之后矯正及時。絕大多數學生完成之后隨即進行批改訂正,強調鞏固記憶。
存在的不足
1.教師對教材的挖掘不夠。不能引導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海水曬鹽、粗鹽提純中的蒸發(fā)結晶都涉及到氯化鈉為什么適合用蒸發(fā)結晶,但是整節(jié)課中教師沒有引導學生思考這個問題;粗鹽提純的溶解操作中教師問到了“水加多了行不行,加少了行不行?”但是沒有進一步追問,“為什么不行?這樣做對實驗有何影響?”,問題沒有深度,存在優(yōu)生吃不飽的現象,所以學生課堂上學習積極性不高;蒸發(fā)結晶這一過程在前面沒學過,教師反而未進行實驗演示,使學生失去了親眼目睹溶液中出現晶體這一神奇過程,使本節(jié)課錯失了讓學生達到興奮點的機會。
2.教師對學生學法指導不夠。只注重了自己的講解、演示,缺少對學生學的關注:提出問題后,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對于重點知識:關鍵字、詞、句沒有提醒學生動筆勾畫;重點化學式、化學方程式沒有讓學生動筆書寫;沒有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整理、歸納。總之學生的參與度不夠高。
3、當堂檢測題涉及的知識點過細,沒有體現分層。
策略建議
1.要進一步研讀課標、教材,明確該“教什么”,準確把握該“教到什么程度”。
2.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3.檢測題要適當體現分層,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有所得。
第4篇 高一歷史《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評課稿
高一歷史《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評課稿
今天有幸聽到王老師的一節(jié)有關《物質生活與習俗變遷》的課,作為資深老教師,她的課堂讓我回味無窮,可以說這是一節(jié)充滿興趣的課,讓原本枯燥的歷史顯得生動無比。
歷史課教學是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從積累歷史到理解歷史知識的認知過程,正因為如此,在教學過程學生對歷史問題的解決技巧和興趣的培養(yǎng)顯得十分的重要。王老師在教學中采取娓娓道來之勢,通過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合作、互助學習,讓學生通過探索、發(fā)現,對大量的歷史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判斷,攫取有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進了思考力,發(fā)展了歷史思維,這種攫取有效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使我們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所缺少的,而王老師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新課改突出、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著。王老師本著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創(chuàng)設了合理有效的學習情景,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將課堂的主角變成我們的學生,將學習的解疑的空間留給了學生把思考留給了學生,學習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教師設置問題引導回答問題,由學生歸納、總結,然后教師再點撥、提升,值得借鑒。
隨著歷史的久遠,我們學生對于歷史的概念顯得非常淺薄,雖然現在有很多的資料能夠證明,但是卻無法直觀的給學生以沖擊,王老師在課堂上注重將歷史現象置于一個歷史長河之中,在導入中歷史大背景作了一個具體介紹——在講授本課時,將物質變遷和習俗的變遷放在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形成背景下,使歷史知識有了一個通感,讓學生對知識和背景之間的聯系做了一個正確的評價。新課改后的歷史教材的最大一個特點就是主題式,打破了王朝體系,所以有必要對歷史的大背景做一介紹,王老師深刻的發(fā)揮了這一主旨的內容,深刻的解析歷史大背景,對于整個歷史教學和學生學習都是十分重要的。
而課堂主題是教學語言,所以應著力關注課堂語言的設計和運用,如描述語言要生動,過渡語言要流暢,提示語言要自然,總結語言要精辟,充分發(fā)揮教學語言在課堂中的調控作用。王老師的語言功底十分的深厚,在這節(jié)課上充分發(fā)揮了她這一項強項,讓我們感覺漫步在花語鳥香的原野一般。
此課在教學中值得探討的有以下幾點:
歷史,顧名思義就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較之現在而言,現在學生看起來覺得有很多的東西使人無法理解,有些知識從時間和空間都會很陌生,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方式、尤其是教學手段上千萬要避免單一、重復,這個時候就要發(fā)揮我們文科老師特有的聰明才智了,創(chuàng)設多樣的教學形式,避免教條形式的教學方式出來,逐漸的凸現歷史課的魅力。如在此節(jié)課中,可由學生自己講述近代中國大變化,經歷的情況是怎么樣,從初步建立起學生的對物質和習俗的變化情況的了解。
第5篇 生活中的負數評課稿
生活中的負數評課稿
《生活中的負數》一課把生活與數學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存在的數學知識,并通過對生活現象的探索提升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并且能夠引導學生運用所學過的知識描述與解釋生活當中的現象。
一、巧設生活情景引出數學問題。
課一開始由三個生活現象(足球賽比分,四年級學生轉出、轉入,王叔叔做生意盈虧等)這樣的情景暗含了正負數的思想。接著老師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記錄單上表示這樣的現象。這樣的設計其實就是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現象和數學知識有何聯系,能用怎樣的方法來表現生活中得進球、輸球,學生轉入、轉出,及盈虧現象?
二、從現實情景中總結出數學知識。
在學生充分展示了記錄單后,教師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進行遷移,先是分別用進2和失2,轉入18和轉出10來初步體驗正負數的思想,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接著引出“+”“—”符號表示。此后引導學生認識正號、負號、正數、負數,并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正數、負數的相反意義。由現實情景到形成符號的過程正是數學知識的演變過程,也是數學思想的形成過程。
三、回到生活中提升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在學生認識了正負數的意義了以后,教師進一步運用生活情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先是通過天氣預報數學信息引出“零下幾度”,并通過溫度計的實際演示讓學生深刻把握正數、負數與0的特點,也切身體會到“0”作為正負數分界點的特殊作用,也明白了“零下”用負數表示的.道理,并以游戲的方式體會不同溫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接著老師出現海拔高度、電梯等學生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情景加深學生對“0”作為分界點的理解及用負數表示生活中的數學的認識。
四、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當學生對正負數的意義,“0”的作用準確理解后,教師通過不同的練習,讓學生加以運用,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五、探討的問題。
“0”的作用在這個知識點中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對0度、海平面、電梯口的地面都比較理解,但“0”其實還可以是一個相對的標準量,比如:三個不同身高的人,以不同身高的人為標準量,他的記錄就不同了,“0”的分界點也就不同了。
總之,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課堂教學課也離不開生活情景的創(chuàng)設。但數學課堂更多應該去關注數學本質、數學特點、數學思想。
第6篇 《宋朝的社會生活》評課稿
《宋朝的社會生活》評課稿范文
俞老師的這堂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能針對全英語教學中的特點,對一些學生不掌握的生詞進行朗讀,為學生聽好這節(jié)課排除了障礙。
2、教學設計方法獨特,為讓學生了解宋朝的社會生活,設計成一次旅游——東京一日游,按線路要求觀察和體會北宋時期開封的城市風貌和城市生活的基本狀況,讓學生了解東京的衣、食、住、行幾個方面的信息,并由四個學生在黑板上分別寫出來,然后,老師根據學生的'答案加以總結,設計成表格的形式加以概括。使學生形成完整知識。
3、為了加深對東京的了解,采用了對比的方法,把唐朝的長安和宋朝的東京進行比較,從對比中看出東京的變化,打破城市界限,反映北宋時期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4、通過北宋的著名畫家張擇端描繪的東京繁華景象繪的一幅畫《清明上河圖》,形象地展現了北宋開封的城市風貌,是當時城市生活的百科全書。畫面生動形象,使學生的一目了然。
俞老師的課堂很有感染力,經常配以一定的手勢、動作,使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個課程設計獨具匠心,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反映老師在教學上的扎實功底。但是作為一個全英語課堂教學,教師在語言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發(fā)音不是很清楚。語言駕馭能力還不是很熟練。因此教學沒有按照預期效果完成。民間的傳統節(jié)日活動沒有來得及了解。使整個教學缺乏完整性。也就沒有最后的課堂總結出現。
第7篇 《生活中的負數溫度》評課稿
《生活中的負數溫度》評課稿
李老師所上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小學四年級《數學》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溫度》。本單元的教學主要是學生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負數,要求學生會運用負數入行簡單的表示。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上,李老師能抓住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以學生為本,以問題為線索,以啟發(fā)誘導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學生課前調查,積累和多媒體輔助教學,使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效果。
李老師所上的這堂課,我認為有以下3個鮮明特點:
1、以啟發(fā)誘導為活方法,較好突出了數學課教學的特點,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是要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以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①是課前通過讓學生調查一些城市的氣溫,喚起學生對溫度的熟悉,并提出有關溫度的問題,創(chuàng)設這一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讓學生匯報自己課前的調查結果及調查方法,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目的是為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入行教學交流提供較大的空間,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fā)表自己的同想法,規(guī)范了溫度的讀法寫法及單位。
③在教學零下溫度時,啟發(fā)學生通過對比發(fā)現零下溫度的.寫法并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衣著感知不同溫度的冷熱。
在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體現以學生為本,變教師的講為“引”,變學生被動的聽為主動的探索,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在教學行為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老師不但創(chuàng)造性地把握教材,還對教材的內容入行了拓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注意經歷,體驗和發(fā)展老師盡可能地多為學生做演示,使學生能直觀地學到數學知識,激發(fā)學生潛意識中學習數學的本能和欲。
3、本堂課的教學老師作為一個組織者、參與者、提供材料者的角色,與學生一起學數學,兩個探究活動都是圍繞問題一一交流解答,提高學生的興趣,在老師的啟發(fā)下,探究獲得信息,課堂氣氛比較活躍,體現了新課程中自立、合作、探究的學習原則。
通過聽了楊老師的這節(jié)課我自己有以下3點感受。
1、是在數學課的教學中,只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發(fā)揮的機會和空間,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自主探究能力和方法就會得到了不同程度培養(yǎng)和發(fā)展。
2、是通過教師的有序誘導,學生的積極參與,體驗合作、討論與交流,就能培養(yǎng)學生生動,創(chuàng)新的個性特征和科學的思維方式。
3、只有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都得到成功的體驗,才能充分體現全面有人的新課標精神。
第8篇 一元一次方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的評課稿
一元一次方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的評課稿
今天上午聽了郭老師的一堂關于方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的數學課,感觸頗深。其中不乏亮點。
一、本節(jié)內容是一元一次方程應用的延伸與拓展,它進一步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同時又滲透了函數與不等式的思想,為以后內容學習奠定了必要的數學基礎,本節(jié)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能深刻地認識到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有效的數學模型,領悟到“方程”的數學思想方法.總之,本節(jié)內容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在數學思想方法上,都是十分很好的素材,能很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應用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
二、數學來源于生活,反過來指導我們的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所講的三個例題,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手機話費的問題,還是游泳是否購買月票的問題,抑或是在商店購買會員卡的問題,無不充斥著生活的氣息。對于這樣的問題,學生很容易理解,同時也指導著他們的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建立方程模型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識。
三、本節(jié)課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特征,采用探索發(fā)現法進行教學,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本課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演示,增強感性認識,增強教學效果.課中以設疑提問、分組活動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主動獲得知識。教師參與、適當提示;師生互動、得到決策.這樣設計,讓學生體會到合作交流、互相評價、互相尊重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形成與發(fā)展,也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這樣設計易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鞏固應用一元一次方程作工具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也很好地讓學生從已有的經驗中、活動中,有意義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獲得富有成效的學習體驗。
總之,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課,亮點還有很多,不再一一說明。評點如有不妥之處,敬請斧正。
第9篇 找春天學生活動評課稿
找春天學生活動評課稿
告別嚴寒的冬天,春天已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你們能找到春天的痕跡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找春天學生活動評課稿,歡迎參考~
找春天學生活動評課稿
張老師是一個教學基本功非常扎實的老師。課堂呈現的是一種師生歡樂的狀態(tài),孩子們在老師各種不同形式的激勵下,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分享了識字的樂趣。
一、激勵充盈課堂。孩子們的每一次展示,都能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評價和激勵。在“說一說學過的成語”環(huán)節(jié),老師采用“把掌聲送給他們,把掌聲送給自己”來肯定孩子們新舊知識的銜接。在“輪流檢查生字”環(huán)節(jié),老師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狀態(tài),及時評價“第一大組表現最好”。在識字展示環(huán)節(jié)真心的說“你的識字方法很不錯”!縱觀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可以看出,老師的評價激勵做到了及時性、針對性、全面性,有效的吸引了學生的關注度和持久性,課堂氛圍停留在一種積極參與的狀態(tài)中。在生字新詞的鞏固環(huán)節(jié),張老師注重引領學生參與評價,在“誰來評一評”的啟發(fā)下,學生都能嘗試著說出自己的觀點,有的從音量、整齊度、音準情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傾聽習慣和評價意識。
二、情境引領課堂。在識字鞏固環(huán)節(jié),張老師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通過用語言和圖片,創(chuàng)設了一種神秘、快樂、急切地情境,讓孩子們快快參與進來?!吧衿嫱鯂?里有很多可愛的.天使,她們都有自己可愛的名字。看,她們飛上來了,快點叫出她們的名字!” 多著急呀,小天使揮動著美麗的翅膀,別讓她飛走了。此時的孩子們,小手舉得高高的,都想老師給自己一個機會。人人參與的游戲練習環(huán)節(jié)收到了效果。
三、創(chuàng)新綻放課堂。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如何讓學生快速的記住生字是我們最關注的,識字方法就成了孩子們討論的話題。張老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安排的是小組合作識字 ,互相交流識字方法。在全班展示中,張老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復習梳理了很多識字方法,有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但是,張老師并沒有滿足于此,而是引導學生用猜謎語的方法,提升趣味性和形象性,讓生字在孩子們的腦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當一個孩子回答“一只羊長得丑(羞)”時,老師大加贊賞,并讓孩子們都來編一編。頓時,孩子們的思維打開了,興趣激發(fā)了,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蟲的頭上長觸角(觸)、身旁藏著一朵花(躲)。在這里,張老師創(chuàng)設了機會,給足了時間,讓孩子們充分調動的自己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大膽說出自己創(chuàng)新出來的成果,極大地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成就感。
如果說建議的話,也只能在雞蛋里挑骨頭。一是進一步增強教學活動與導學案的一致性。二是學生齊讀要不免拖腔拖調。三是小組合作學習要做到全員參與。
第10篇 《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評課稿
《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評課稿
政治組全體老師觀摩了高二何老師執(zhí)教的《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一課,課后并進行了熱烈的專業(yè)化課堂教學討論活動。作為青年教師,不管是在教學設計還是教學風格方面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聽課我感覺有許多方面值得自己學習和借鑒。
一、課堂導入——自然高效
課堂的自然導入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公開課,許多老師都會對導入環(huán)節(jié)作精心設計,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吸引學生注意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導入都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換言之,為氣氛而氣氛的導入方法有時候并不行得通。所以,我感覺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必須結合學生、教師的實際,使學生有話要說并能自然而然地過渡到教學內容。其次,我感覺導入應有針對性,要高效。通過導入就能讓學生明白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而不是繞了一大圈學生才模模糊糊知道個大概,這樣實際效果并不理想,也浪費了學生寶貴的課堂時間。何老師在這節(jié)課的導入時,從自己的'衣著打扮入手,學生的興趣馬上就被激發(fā)出來了,學生明白了現在服飾的多樣化、個性化,從而順著這一線索追溯到過去人們的服飾光從顏色方面而言就顯得較為單一(以藍色、灰色為主),而現在則是色彩斑斕的,從而導入本節(jié)課學習的主題——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在這一基礎上,何老師又進一步設問:“請你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提供具體事例來說明當代文化生活的色彩斑斕。”這樣的導入顯然是自然高效的。
二、情景設置——身臨其境
毋庸贅言,情境設計對教學有很大幫助,能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何老師的這節(jié)課緊緊圍繞2009浙東新商都(上虞)購物節(jié)這一材料進行設問和講解,當然還輔以其他具體背景材料,應該說,設計的情景非常貼近學生實際、符合學生興趣、接近學生思想、融合學生態(tài)度。思想政治新課程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所以,情景設置要聯系生活實際,盡量選學生比較熟悉的材料,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教材理論,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皩W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內容的興趣”。本節(jié)課學生活動多,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理念。
三、師生互動——積極熱烈
新課程背景下,文化生活的教學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轉變教學觀念,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何老師在本框教學中,鼓勵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談自己對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的理解。鼓勵學生開展討論、辯論等活動,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何老師也注重對學生在討論、辯論之前的引導,避免活動游離于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通過觀摩學習何老師的教學,使我進一步體會到“學無止境,教海無涯”的真諦。我認為自己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課前必須吃透教材,把握一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和思想內涵。
2、選擇合適的材料,激發(fā)學生興趣。平時注意對材料的精選精用。根據材料預設問題,注意問題設計的難度和梯度。
3、注意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給學生發(fā)表觀點的機會,關注學生的表現,及時對學生表現進行評價。
第11篇 細胞的生活評課稿
細胞的生活評課稿范文
生物組陳老師上了新教師上崗課,內容是《細胞的生活》。本節(jié)課主要有以下知識點:
(一)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有機物和無機物;
(二)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
(三)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四)細胞核是控制中心。教學重點是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難點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總體來講陳老師作為新教師,上崗課比較成功,優(yōu)點如下:
1、教師教態(tài)自然,語言精煉,語速適中,自身素養(yǎng)高。
2、整堂課流暢,知識點全面,講解清晰。
3、師生關系融洽,學生配合積極主動,課堂氣氛好。
需要改進的地方如下:
1、后面講的有點快,以致還有15分鐘就結束了。
2、板書不完整,沒有跟上。
3、整堂課老師一直在講,學生自主互動沒有體現。
4、回答問題時基本是集體回答,個體掌握情況沒有體現。
聽完課后,教研員和教研所副所長和我們生物組成員一起進行了評課活動,對陳子清老師的上崗課做了肯定,并提出了以下建議:
1、作為上崗課,或者其它一些比賽性質的課,各個環(huán)節(jié)必須完整,比如板書必須寫完整;
2、做作業(yè)時,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尤其是民語班學生,有些題都沒看完,老師就說出了答案;
3、讀題時,對一些關鍵詞老師進行點撥,對學生以后的學習也有幫助。
每次聽完課,自己也有所進步,從中也能發(fā)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加上教研員的點撥,還是收獲很多。
第12篇 遼海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認識樹木評課稿
遼海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認識樹木評課稿
教學內容:
遼海版小學《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認識樹木》一課。在教學中,祁老師能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學生參與課堂實踐,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整節(jié)課祁老師精巧的教學設計,充滿激情的演繹,讓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靈動的課堂。讓我們驚喜地看到,孩子們在一次次活動中已經走進文本,做到了回歸生活,體驗深刻。
縱觀本節(jié)課我認為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教學目標定位準確
本節(jié)課,從新賞樹木開始,自然過度到樹的組成、樹的分類、樹葉的狀態(tài)、愛護樹木,每一項活動的'設計都能較好的體現了本課的宗旨。整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也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教師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在課堂上圍繞目標開展活動,師生、生生互動和諧,充分體現了
“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
2、教師注重了營造愉快、寬松、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祁老師很善于營造互信互賴的心理空間,讓自由、平等、和諧的精神充盈其間。應該說整堂課教師的教態(tài)是明朗的快活的,始終面帶微笑,給人以親切感。當學生觀看圖片,學生匯報的時候,老師都走下講臺融入到學生中,與學生交談或給學生示范,真正成了協同學生進入課堂的伙伴,學生學習的共同體。
本節(jié)課值得商榷的問題
條理似乎不太清楚。教師一會講樹,一會講葉,讓學生難形成一個較強的知識體系。內容的寬度和深度好象還不夠。如樹的種類和樹的分類都還有很多知識可講。還有,《品德與生活》課除要關注知識,還要關注情感,這樣才好與科學、自然區(qū)分。如果教師讓學生了解樹木與人類唇齒相依的關系會激發(fā)學生熱愛樹木的情感。
總之,暇不掩玉,祁老師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課,教學流程自然,學生思維活躍,課堂上老師能夠發(fā)揮良好的素質與主導能力,學生也能夠積極參與,充分發(fā)言,不同程度的學生通過教學得到不同程度的收獲。是一節(jié)比較成功的品德與社會課。
第13篇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評課稿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評課稿
《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fā)展,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再于“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肯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今天聽了陳老師上的這節(jié)綜合實踐活動課,讓我受益非淺,我認為《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這節(jié)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設計,體現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新理念,具有以下特點:
1、綜合性
本次活動的主題“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本身所涵蓋的內容就非常豐富,不僅涉及了歷史、社會的領域,還體現了與藝術的溝通;不僅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而且體現了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學習方式不僅有自主探究,而且更有合作交流。
2、實踐性
在活動實施過程中,學生肯動、樂動、會動,較好地體現了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性。課前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收集資料,有的上網查閱關于戲曲、民風民俗等的資料,有的查閱圖書了解了相關的歷史、社會知識,有的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旅游中的見聞,有的就在身邊去找貼的春聯,掛的'燈籠,穿的衣服,用的物品......在課堂交流展示的過程中,學生勤于動腦、動口、動手,有的現場剪紙,做窗花拼圖;有的貼春聯,掛燈籠;有的講故事,做介紹......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在充滿情趣的活動中,學生感受了語文學習的魅力,培養(yǎng)了學習語文的能力。
3、開放性
在本次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不僅體現了學習內容的開放,而且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也是無限延伸的,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活動中感受語文,較好地實現了語文學習和生活的溝通。
4、各學科得到了有機的整合。這節(jié)綜合性實踐活動課把多種學科的知識進行了有機的整合,如音樂、口語交際、信息技術、美術等,還充分利用了互聯網資源,使教學內容更加開放。
本次綜合性實踐活動課,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與教材相結合,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積極性,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但是,有個別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究欲望還不夠強烈,有少數學生還不善于交流,有些小組組長的組織策劃能力還不夠強,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還體現不夠。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欲望,如何加強過程的指導和管理,如何更有效地體現綜合性學習的綜合性、實踐性、語文性和開放性,還有待于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進一步地探索與實踐。
第14篇 《漫畫和生活》小學美術評課稿
《漫畫和生活》小學美術評課稿
聽課之后,感受甚多,并不只是因為第一次親身體驗新課程標準授課評比賽,而是真切地認為課之形式、課之內容本身有其特別感人之處。為此次活動寫感,心中開始壓抑不住興奮之感,泛起無數漣漪,感慨實在太多太多,不是三言兩語的輕描淡寫,也不是用草率的語言隨意概括。試著回想那時那景,細心品味課中情趣——或近或遠、或深或淺、隱約可見,可謂是一幅引人入勝的山水畫。雖然每節(jié)課的時間定為40分鐘,但似乎為一場華麗、脫俗的音樂劇,劇中人物姿態(tài)萬千,劇中情節(jié)跌蕩起伏,使人思緒無限。
美術是人類情感的溫床,是情感交流的場所,美術中的形、色、質是人類情感的載體,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觀形象與符號,容易喚起人的情感體驗?!罢n內有情”是課程本身帶有的一種情懷,這種情懷又延續(xù)給了每個聽課人,通過這種情懷的傳導,與學生內心情感相互交流,產生了意味深遠的一種情感,這種情感則使人難以忘卻。“情中有趣”則是美術課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不斷延伸到學習活動中去。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在美術新課程標準的推動下,此次課程評比體現了美術課程教學中的多樣性,打破了以往教師評價的方式,選擇了以學生自主評價作品的教學方式,也加強了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融合,尤其是音樂與美術的結合,為新美術課程增添了不少光彩。同時,引入新的教學理念之外,還注意保留傳統優(yōu)秀文化,給新美術課程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
第15篇 生活日用品的聯想的評課稿
生活日用品的聯想的評課稿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中的一課。本課主要內容是讓孩子們能根據生活日用品的不同外形展開聯想,并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在導入本課時,楊老師選擇了動畫片《美女與野獸》中生活日用品跳舞的那一段,孩子們也想把身邊的生活日用品變的跟影片中的那樣有趣可愛,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然后再到本課的重點——通過物體的不同形狀產生聯想。為了使孩子們更有興趣的投入到本課,還設計了猜謎游戲,通過勺子的剪影,讓孩子們猜猜它是什么?實際上也就是通過這個物體的'形狀展開了聯想。揭曉答案后,我們將他轉一幢,換個角度你又能聯想到什么?讓孩子們能放開思維,大膽想象,通過一個物體不同的角度展開不同的聯想。在到欣賞部分,讓孩子們找一找畫中藏了哪些生活日用品,孩子們都能發(fā)揮想象的回到老師的問題,表現積極,非常好,再到學生創(chuàng)作。
本課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與老師的互助較多,以教師的引導為主的教學,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作品看來,孩子們都能大膽想象,使生活日用品變得生動有趣并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基本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在學生創(chuàng)作過程中,楊老師還將部分裝飾后生活用品的圖片收集起來配上音樂循環(huán)播放,目的是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時放松心情。最后的展示部分,楊老師讓先做完的學生將作品拿到前面進行展示,并說說自己都用了哪些日用品組成了什么。盡管有些還沒畫完,但可以看出作品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