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第1篇小學語文《父親和鳥》評課稿 第2篇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教學實錄及評課稿 第3篇小學語文《黃鶴樓送別》評課稿 第4篇小學語文《九色鹿》評課稿 第5篇《雷雨》的小學語文評課稿 第6篇小學語文《珍珠泉》評課稿 第7篇小學語文《秋天的雨》評課稿 第8篇小學語文《莫高窟》評課稿 第9篇小學語文《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評課稿 第10篇小學語文《女媧補天》教學評課稿 第11篇小學語文《番茄太陽》評課稿 第12篇小學語文《三亞落日》評課稿 第13篇小學語文《紅領巾真好》評課稿 第14篇《記金華的雙龍洞》小學語文評課稿 第15篇《北大荒的秋天》小學語文評課稿
第1篇 小學語文《父親和鳥》評課稿
小學語文《父親和鳥》評課稿
《父親和鳥》這一課給人最強烈的感受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與融洽,通過“我”和“父親”關于鳥的對話,讓我們了解到“父親”通過看動靜、聞氣味就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鳥兒什么時候愛唱歌,什么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體會到父親對鳥的熱愛。在課文的最后“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可以知道我同樣也是愛鳥的。周老師執(zhí)教的本課不失為一堂好課,縱觀整堂課,教學思路清晰:談話揭題—初讀感知---再讀梳理—品讀深入---延伸擴展,力求營造新型的語文課堂,讓課堂喚發(fā)生命的活力。
一、教師溶情,舞動課堂
新大綱特別講求“人文性”,如何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在整堂中,老師用飽滿的熱情,旺盛的精力以及積極與學生商討的態(tài)度,善于用簡潔明快而富有啟發(fā)性的語言,讓這種枯燥的求知過程愉快化,活動化。為學生營造自由,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給我們的感覺是課非常“活”,學生的思維、語言、情緒甚至動作異常活躍。課始,教師便配著音樂激情渲染,引領孩子走進課文,走入情境。學生大多體現(xiàn)出了學習的熱情。課堂上周老師處處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肯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思維?!袄蠋熉牫隽四愕膼埒B?!薄澳愫芡度??!庇秩缃虒W“在鳥飛離枝頭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學生感悟有所偏差,“認為是快樂的”,周老師也是通過評價“從你的表情中我看不到快樂?!弊髁诉m當?shù)囊龑?。在課堂上,周老師的評價與啟發(fā)總是同時存在,像這樣充滿情趣的語言與體態(tài)語言不勝枚舉。她的評價靈活多樣,使學生時時感到溫暖,給他們以啟迪、賞識,激勵著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
二、讀中感悟悟中體情
新大綱要求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薄陡赣H和鳥》一文是很好的閱讀教材,如何深入文本,朗讀訓練如何落實,教師以情一步步推動文章的品讀深入,她并不急于從父親是個怎么樣的人入手,而是從另一個獨特的視角,層層深入,加以體會,以情感來推動閱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展開閱讀。“從哪些句子中能感受父親的愛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進行品讀。如教學“父親指著一根樹枝對我說,看那里,沒有風,他的話音很輕,生怕驚動了鳥?!睆膭釉~中體會父親的知鳥,抓住生怕,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父親的愛鳥。有了這樣的體會,學生自然就能入情入境地讀文。在不知不覺中,在學生的練讀與品評中,在教師情感的推動中,將朗讀訓練推向高潮。讀出情感,讀出人物特征。體現(xiàn)了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大語文觀念。
本課的一些不足之處,我認為從開放和自主的角度來說還有所欠缺,閱讀本是個性化的內化過程,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的.前理解,親自去思索、去發(fā)現(xiàn)、去品悟,從而在閱讀實踐中獲得個性化的體驗。但從整堂課來看,教師的牽引較多,如幾個重點句的教學,教師首先提問,在霧蒙蒙的樹林里,父親看到了什么?引出“父親忽然站定,喃喃地對我說——”這句話,在感悟好后,教師又提出要求:自讀3-8段,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學生找出一句“父親指著一根樹枝對我說,看那里,沒有風——”,感悟好這句后,教師的提問轉為“你從哪些句子中也看出愛鳥?”學生找到“在樹林里過夜的鳥總是一群一群的,——”,體會完后教師又提問父親在林中又聽到了什么?引出“鳥要唱歌了?!边@句教學完后,教師提問,在我分享快樂的時候,父親對我說什么?學生回答:“黎明時分的鳥,翅膀潮濕,飛起來重。”周老師在各句的體會上方法多樣,常有點睛之筆,但是個人認為要是在切入口上以一個大問題作為輻射點,可能會給整堂課添色不少。當然這也是我們年輕教師存在的通病,以期在將來的教學中互相借薦,優(yōu)化課堂。
第2篇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教學實錄及評課稿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教學實錄及評課稿
上課。
師:孩子們,愿意看動畫片嗎?老師特意給你們帶來了動畫片呢!
(播放動畫,老爺爺騎著小毛驢)
師:故事講完了,閉上眼睛,想一想,究竟該聽誰的?下面,請打開課本,自由讀一讀課文。
生讀課文。
[老師把故事講得極為生動,畫面與語言結合在一起,相信現(xiàn)場的所有人都走進了故事的情境。]
師:對于爺爺和孫子騎驢的說法,都有哪些說法?
生:要把毛驢給壓死了。
師:這是誰說的?
生答。
師請一個學生擔任采訪任務,在黑板上貼上一個頭像,并寫上觀點。
學生采訪另一學生。
生:還有一個小孩看到了這樣情況,
師:非常好,讀得很認真。(貼出人物并寫上觀點)
[老師通過梳理觀點,使學生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提高了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畫面與文字的結合,體現(xiàn)了年段特點,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記憶。]
師:有這么多的說法,咱們快點出主意,給老爺爺出出主意。
(有學生舉手)先不忙說,先想想該怎樣把話說得清楚明白。
[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想好后再說,這是培養(yǎng)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做法。]
師統(tǒng)計學生的觀點。有學生有不同的觀點,老師表揚并在黑板上畫上一個頭像,寫上省略號。
[省略號的使用很巧妙,既表明學生有很多觀點,同時又說明學生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拓展了學習空間。]
師:現(xiàn)在老師幫你們找找位置,同意孫子騎的同學在哪兒呢?哦,在這兒吧。
(安排位置)請大家靜悄悄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自己同組的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分組交流,教師指導交流方法。
[分組學習,目的是整合意見,統(tǒng)一觀點,拿出不同的討論依據(jù),但就現(xiàn)場效果來看,學生討論并不熱烈,可能是大家都比較統(tǒng)一,沒有辯論的需要。]
師:哪個小組能把自己小組的想法清清楚楚說給大家聽呢?
生:因為孫子太小了,所以應該讓孫子騎。
師:他是從小孩的角度在考慮,你們聽懂了嗎?
生:爺爺心疼孫子,我家就是這樣的。
師:你有一個好爺爺,我真羨慕你。還有哪組想跟他們賽一賽。
生: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所以
生:爺爺年紀大了,萬一生病了,受傷了
師:你在家里是個乖孫女。
生:爺爺年齡大了,骨頭松了。
生:驢很強壯,古代沒有把驢騎壞的,所以我們認為沒有驢不騎真笨。
師:對他們的發(fā)言有沒有意見?
生:他們的發(fā)言聲音很宏亮。
師:還有一個小組。
生:我們想給大家用表演的方式給大家說。
生:爺爺,讓我騎一會兒吧。
生:我下來讓您騎吧。
師:你們表達得很清楚,而且加上了動作。你們看清楚了嗎?
生:看清楚了。
師:你看到了什么?
生:他們一邊說,一邊還加上了動作。
師:對,加上動作能夠讓我們表達得更清楚。
師:哎呀,到底該聽誰的呀?
生:因為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所以應該讓孫子騎。
師:看了半天,看來的確尊敬老人。
生:你愛護動物,可是驢本來就是給人們騎的。
[這一大部分,包括后面的部分都是學生的討論??梢钥闯鲞@個班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很高,能夠比較準確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后面的內容由于教學節(jié)奏較快,加上老師的.肢體語言比較多,無以紀錄,請大家原諒。
[后面一些討論還是圍繞這個問題,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只知道了應該怎樣騎驢。我覺得對這個年段的孩子而言,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問題,也是一個容易達成共識的問題。]
應該思考的兩個問題:
一、口語交際課究竟要訓練什么?
口語交際課的首要任務是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只是設置了一個單一的交際情境,就是騎驢這件事,并且始終圍繞這件事情展開討論。從上課的開始,到上課的結束,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嗎?沒有。學生先前表達的和最后表達的沒有什么兩樣,很多學生在重復自己和別人的觀點。學生語言表達沒有提高有兩個因素,一是情景太簡單,不能促使學生思維的變化,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思維上沒有變化,情感上就沒有變化,那么語言表達也不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對學生而言就是沒有思維的難度和梯度,從事至終討論一個問題。再就是,教師對學生的表達缺少必要的指導,大家都明白教師應該是學習的指導者和引導者,但是就本節(jié)課而言,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不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到提高的,而是學生經(jīng)過幾年的學習積累的,學生對表達方式,表達的語氣,表達的準確性,沒有用自己的評價去引導。
二、口語交際課的目的是什么?
口語是日常生活用語,為的是生活的更好,更實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在這節(jié)課中,老師用了40分鐘,解決了一個所有學生都不可能遇到的問題,意義何在?既然是為生活服務的,那么教師就應該適時的把教學的重點從書本轉向生活實際。課題就是《該聽誰的》,那么生活中有沒有左右為難的時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設計了類似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學生說的學習跆拳道的事情,沒有左右為難的感覺,解決起來比較方便。老師完全可以用一半的時間解決騎驢的問題,然后創(chuàng)設另一個情境,把問題引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既能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又能創(chuàng)設很好的思維情境,讓學生有思維上的跳躍,有了思維的跳躍,造成思維矛盾,學生就會用新的語言來表達,那么就需要學生重新思考和創(chuàng)造,從而重新組織語言,達到訓練口語的目的。再就是學習的終極目的還是解決學生的生活問題,語文即生活,把語文學習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總體感覺:教師水平高,基本素質好,但教學設計缺少靈性,低估了孩子,也沒有給孩子更多施展的空間,以至最后10分鐘,大家都是在挨時間,甚至重復前面的內容。
第3篇 小學語文《黃鶴樓送別》評課稿
小學語文《黃鶴樓送別》評課稿
《黃鶴樓送別》是“文包詩”形式的課文。課文把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巧妙地包含在淺近的現(xiàn)代白話文中,通過一個趣味盎然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文章是詩歌的擴展和闡釋,詩歌是文章的濃縮和提煉。詩與文渾然一體,旨在使學生通過課文更易于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領悟詩歌的情感。解老師的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整體入手,潛心會文。教者從整體入手,抓住“依依惜別”這個關鍵詞語,讓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相關的詞句,劃一劃,談談自己的體會。這又讓我想起了這八個字,“提領而頓,百毛皆順”,教者很好的抓住了這篇課文的領子就是送別,就是體悟這“依依惜別的`深情?!?/p>
其次,抓住細節(jié),體味真情。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者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句品味。比如:、依依惜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楊柳依依、佇立、凝視、膾炙人口等,指導學生不僅看到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內部,發(fā)現(xiàn)了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蘊含的人物的豐富情感。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交流討論,相機學習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讀、議等形式,從人物所處的特定環(huán)境、表情語言去體會情感;鼓勵學生發(fā)揮豐富的想象、深入人物內心,以課文的情為基調,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課堂上體現(xiàn)了以讀為本,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與文本對話的廣闊空間。通過有聲有色地讀課文,使學生更多、更直接地與文本對話,使課堂回歸了語文教學的本色。
再次,抓住“空白”,引導想象?!饵S鶴樓送別》這篇文章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人物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但文本描寫的情景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細膩。例如,目送友人的船漸行漸遠,望著浩浩蕩蕩的江水,此時李白心情激動,他會想些什么呢?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想象說話,在想象中與人物進行心靈的溝通,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體會那意境。
最后,拓展資料,升華情感。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寫的情景時空跨度太大,如何讓學生在情感上與李白產生共鳴,也對孟浩然充滿敬仰之情是個不太容易處理的問題。于是教者適度地把課外資料引入課堂,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閱讀的積累,感受古詩的悠遠流長,努力使課堂教學真實、樸實、扎實,讓孩子真正學有所得。也使學生對兩位詩人之間的深情厚誼的了解變得“充實”、“厚實”,對激發(fā)學生情感起到很好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潤物細無聲”般的熏陶中,提升審美趣味,閃現(xiàn)智慧火花,提高語文素養(yǎng)?!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通過此課的學習,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更多送別詩的興趣,將學生帶入絢麗多彩的古詩百花園中,最后作業(yè)的設計很好的體現(xiàn)了這一點。
聽完了這堂課,我有一點疑惑。這篇課文是文包詩,文章當然是重點,那首詩我覺得在整篇課文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解老師今天的這堂課中,這首詩只是一帶而過,學生齊讀一遍而已。是不是引出詩歌后,可以通過反復朗讀、吟誦,然后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再講講這首詩的意思,讓學生加深理解。
第4篇 小學語文《九色鹿》評課稿
小學語文《九色鹿》評課稿
《九色鹿》是一則民間故事,主要講了九色鹿不顧生命危險救了調達的命,并不要他的任何回報,只求他不向任何人泄露他的住處。調達鄭重起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見利忘義出賣了九色鹿,但最終受到了懲罰。故事情節(jié)生動,內容簡單,語言淺顯,學生很樂意讀,而且一讀便懂,所以這是被許多人公認的“淺文”。但就是這樣的“淺文”,其中卻蘊含著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應當要遵守諾言、知恩圖報,而不應當見利忘義。
黃冬蕾老師執(zhí)教的《九色鹿》給我留下這些印象:
1、課堂體現(xiàn)了語文味。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是個開放的大課堂,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思維更活躍了,嘴巴也更會講了。但是,語文課還是姓“語”,課堂教學還是應該立足于語文學科的根本:學語文,用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讓學生多次想象練說的環(huán)節(jié):想象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想象你是一名國家臣民對文中的四個人物進行評論。通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試圖讓學生走進任務的內心,初步感受民間故事所特有的魅力。
2、被感動的細節(jié)。
對于一名新教師而言,對教材的研讀肯定存在不足,而黃老師為了彌補自己的不足,課前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主動請教高年級的老師,還借了我班進行試教,可惜的是,我也和她半斤八兩,所以,可以說我們是兩個臭皮匠,由于水平的有限,教材解讀浮于表面。雖然有許多問題,但教師的認真痕跡卻是抹不去的,她的認真還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個細節(jié):課件美觀又詳實,將文字與圖片結合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很好地為教學服務。板書也書寫得清晰明了,把文章的主要內容,九色鹿、調達的特點,展示得清楚。整篇課文處得也較有條理。
對教材,我也是陌生的,以上是我勉為其難的皮毛見解。
第5篇 《雷雨》的小學語文評課稿
《雷雨》的小學語文評課稿
星期三早上,我聽了陳嫦聰老師上的《雷雨》。我覺得陳老師這節(jié)課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善于發(fā)現(xiàn)雷雨前,中,后景象變化的特征。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課標》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陳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雷雨》前,中,后天氣不同的變化,指導學生表情朗讀課文,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探索,讀中拓展,豐富語言積累。在理解的基礎上善于發(fā)現(xiàn)雷雨前,中,后景象變化的特征。
二,自主識字,生生互動
新字的學習,陳老師先讓學生在自由讀課文時圈畫出來,然后老師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接著出示帶生字的句子選讀,齊讀,出示詞語課件先帶拼音認讀,再去掉拼音來讀,分組認讀,最后讓生字回到句子中認讀,還抓住'壓''垂'等幾個生字讓學生看老師做動作來記。在學生掌握識字的同時,陳老師又很到位地指導學生書空寫字。然而讓同桌評選出寫得最棒的字那到上面展示。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激勵下,憑借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通過積極思考,動腦探究,尋找一個適合自己記憶支柱。通過這樣的合作交流,促進了思維的擴展,學漢字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事了。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品嘗了創(chuàng)造,體會了成功的喜悅,達到了自主學習,自主發(fā)現(xiàn),激活思維,陶冶情操的理想境界。
三,展讀理解,環(huán)環(huán)緊扣
陳老師精心設計了展示讀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很有創(chuàng)造性,她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這樣不但能展示學生的個性,而且能為突破重點而鋪路,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創(chuàng)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能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蘊含的真諦,用內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在重視朗讀的同時,陳老師善于求異提問,問題的設計富有層次性和針對性,挖掘學生正確答案以后的思維活動,全面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善用表揚激勵,對學生表現(xiàn)的評價能及時,正確,富有區(qū)分度與鼓動性。
第6篇 小學語文《珍珠泉》評課稿
小學語文《珍珠泉》評課稿范文
這篇略讀課文描寫了家鄉(xiāng)山林中一眼美麗的清泉,寫出了泉水的深和綠及冒不完的水泡。抒發(fā)了對大自然景觀贊美之情,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熱愛的感情。課文是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動的特點,以及“我”對家鄉(xiāng)泉水喜愛的順序寫的。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部分。課文開始交待珍珠泉的位置。第二自然段描寫泉水四周的景物,由石頭鑲嵌,青苔、綠草、野花環(huán)繞,就像一個大花環(huán)。泉水色綠且深,清可見底。第三自然段講從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陽光下呈現(xiàn)一串串多彩的珍珠。第四、五自然段講這就是自己家鄉(xiāng)的珍珠泉,表達了家鄉(xiāng)孩子對珍珠泉的'喜愛之情。本課表達上的特點是抓住有特點的景物,描寫細膩生動,用詞優(yōu)美。同時對家鄉(xiāng)的感情充溢其間,富于感染力。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在自讀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麗景色,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和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二是了解敘述順序,積累課文優(yōu)美語言。這是一潭深綠的泉水。周圍鑲嵌著不大整齊的石頭,石頭上長著一層黑里透綠的青苔。你要是踩上去,準會滑倒。那綠得沒有一點兒雜色的蕨草,那悄悄地開放著的花朵,給珍珠泉編了個樸素的花環(huán)。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的。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jīng)發(fā)黑的樹葉。可惜沒有魚,是水太清太涼的緣故吧?
最有趣的,當然是那晶亮的、飽滿的、一嘟嚕一嘟嚕從潭底冒出來的水泡了!開始,水泡很小,搖晃著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后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有時候,透過密密的樹葉,太陽篩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頭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銀色的光斑交錯著;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p>
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
本課的教學重點:了解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作者描寫珍珠泉由靜態(tài)著筆,抓住了其“綠”“深”“清”“幽”的特點,接著以“最有趣的,當然是……”筆鋒一轉,由靜而動,“搖晃”“升”“綻開”“撲哧”等動詞把珍珠泉活潑、調皮的靈性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陽光一照,其越加色彩斑斕,嫵媚動人。不知不覺,作者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描摹,把我們帶入一個美的世界。閱讀中重點抓住“綠、深、清、幽”的特點,進行理解。
第7篇 小學語文《秋天的雨》評課稿
人教版小學語文《秋天的雨》評課稿
《秋天的雨》是抒情意味很濃很美的寫景散文,指導學生美美地讀課文是教學本文的重點,聽了王老師的課,總感覺很輕松,她那親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態(tài)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我簡單總結如下:
一、自然平等營造和諧氛圍
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課堂上沒有呵斥和批評,只有老師始終如一的笑容、鼓勵。學生因為有了信心,有了勇氣,就變得想說了,敢說了,愿說了!老師的鼓勵拉近了學生和老師的距離。心理學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思維才會表現(xiàn)得最活躍。老師關注細節(jié),就連孩子讀錯“扇”,老師沒有批評,范讀一次,鼓勵孩子自己讀好,如此一來,學生不會因為怕讀錯而產生陰影,影響今后課堂上的表現(xiàn)了。
二、讀中有悟學法指導
我們常說,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語文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明理,在讀中得法。當學生讀著讀著,就自然而然點起頭,露出笑容來,不用老師說,就把課文讀得美美的,我們著實感受到“文貴自得,熟讀自悟”所帶來的喜人效果。
通過多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情感美、景色美。隨機進行點撥與指導,老師用柔美深情的語調讀,如指導“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學生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秋天是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的。
三、時刻重視語言積累運用
我們學習語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形成語言文字的積累。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熟讀成誦,這是一種積累方式,品讀好詞好句也是一種積累形式。如文章一個特殊語言現(xiàn)象:紅紅的楓葉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等句子,王老師讓孩子主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學會積累。在注重語言積累的同時,也要注意孩子運用已學過的好詞好句,比如,形容顏色詞語:五顏六色,五光十色,色彩斑斕……
四、結合插圖注重語言訓練
在閱讀教學法中,突出語言文字訓練是很必要的。王老師不僅注意讓學生反復讀書,還讓學生有條理的讀書。尤其王老師鼓勵孩子仔細觀察書本插圖,讓孩子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然后再用自己的話去說說,試著說完整,說形象,說具體。接著出示課文內容,讀讀上面的句子,體會意思。
這樣的說話訓練不僅鞏固了課文中的所學的知識,而且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是學生把知識轉化成能力。
教學,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就應該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相輔相成。在王老師的課堂中,孩子輕松自在,他們暢所欲言,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孩子的語文一定會慢慢提高,落實起來!
第8篇 小學語文《莫高窟》評課稿
小學語文《莫高窟》評課稿
司亞老師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可以用豪爽來形容,具有大家風范,因而整個課堂顯得大氣而不張揚,充滿激情,課堂教學藝術更是值得品味。
課堂整體設計獨具匠心。課文從彩塑、壁畫、藏經(jīng)洞三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莫高窟,三個自然段并列存在,結構非常清晰,司老師抓住彩塑、壁畫作重點解讀,避免了平均用力的弊端。首句“敦煌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睆膶氲娇偨Y貫穿其中,每講完一個自然段后教師引導學生朗讀此句多遍,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對莫高窟的喜愛、向往之情,大大震撼了學生的心靈:對莫高窟由不了解到熟悉、由衷地喜歡,原來,莫高窟如此美麗。
課堂細節(jié)精彩紛呈。教師的語言對學生富有激勵作用,如學習彩塑一段時,“你們的讀給了我聽覺上的享受,讓我們從視覺上享受一下”,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對彩塑形象充滿視覺期待?!鞍涯愎P下的飛天與同學們交流一下”、“此時飛天已布滿我們的'教室”激發(fā)了學生交流的欲望,也讓學生感覺自己筆下的飛天真的很美,這比老師直接說“寫得真好”更有激勵作用。在學習2、3自然段時,先文本后媒體,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對話,再去欣賞彩塑與壁畫,讓學生由文本到圖片進行了雙重感悟,更加深了學生對莫高窟藝術寶庫的印象。為了讓學生感受臥佛的大、長,突出了“16米”這個數(shù)字;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壁畫的宏偉瑰麗,突出了“四萬五千多平方米”這一個震撼人心的數(shù)字。抓住描寫彩塑神態(tài)的詞讓學生想象其他彩塑會是什么樣的神態(tài),既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充實了彩塑形象,又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積累了描寫人物神態(tài)的詞,寓積累與想象于一體,一舉兩得。朗讀的形式多樣,有個別讀、齊讀、默讀、自由讀。“曾”字的解讀激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識到了莫高窟藝術寶庫的珍貴。過渡句的講解、排比句的學習練寫,讓學生在學習享受中掌握知識技能。當學生讀有所感、讀有所悟后,讓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來寫一寫其他飛天的形象進行小練筆;在認識了古代勞動人民用智慧凝結成了莫高窟這一偉大結晶時,讓學生把自己想對莫高窟、想對古代勞動人民說的話寫下來,在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中,很好地體現(xiàn)了讀寫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有感而發(fā),真情流露。
板書設計簡潔明了。課堂伊始,老師以“課文為我們介紹了哪幾處景點”這一問題直接帶領學生回憶文本,進入文本,并板書“彩塑、壁畫、藏經(jīng)洞”三個詞,讓學生很清晰地認識到本篇課文的重點內容所在,學習目標也明朗起來。
學文中滲透思想教育。在感受了古代勞動人民的了不起后齊讀“我驕傲,我是中國人”這首小詩,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以我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讓學生在學習語文中經(jīng)歷了一次思想教育的機會。
第9篇 小學語文《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評課稿
小學語文《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評課稿范文
聽呼老師的課有以下幾點感受:
1、課堂氛圍輕松活潑,學生有濃烈的學習興趣。走進呼老師的課堂,首先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師與學生關系的融洽。老師對待學生就像一個大朋友一樣,循循善誘,談笑風生。學生很快進入情景,一點也不拘謹,呼老師的課堂非常融洽,形式活潑多樣,孩子學習活躍有序。
2、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扎實,教態(tài)自然大方,語言表達流暢,各環(huán)節(jié)之間銜接自然。對學生的回答能隨機應變,評價語言準確恰當,有點撥,有提高。能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所需的信息,利用課程資源,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和生活經(jīng)驗,整合教學與課程。不斷拓展學生視野,且在教學中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以語文閱讀為主,加強重點詞句段的學習和理解。
3、教學目的明確,重點突出。從角色設定導出課題重點段落教學詞句的積累和運用網(wǎng)上遨游。各環(huán)節(jié)層層深入,結構非常清晰,以文字統(tǒng)領全文,相當精彩。
4、生字指導過程中注意了分類。幾個表示心情的詞語老師加以歸類,有利于學生掌握,但這一環(huán)節(jié)如果再涉及一下這些詞語的解釋和使用,效果會更好。也可以在講讀課文中穿插進這些詞語的運用,在領會作者心情的同時,結合字詞句段的訓練。
5、呼老師注重語文的工具性與思想性的結合。21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電腦網(wǎng)絡已經(jīng)走進了學生的生活。它呼喚教師改變教學方式,走出教室,關注學生的生活。卻有很多老師、家長把網(wǎng)絡看做洪水猛獸。既然避免不了,那就應該勇敢地面對問題的存在,呼老師在教學中注意這方面的引導。在孩子談到上網(wǎng)可以進行游戲環(huán)節(jié)時,老師及時提醒孩子上網(wǎng)游戲要注意節(jié)制,沒有直接說不讓孩子玩,對待游戲的態(tài)度可以適當?shù)耐?,調節(jié)一下身心,但不能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讓學生學會上網(wǎng),學會利用網(wǎng)上資源,應該是利大于弊。可以說讓學生接觸網(wǎng)絡,并合理利用網(wǎng)絡資源。講課過程中,一個就是讓學生明白接觸網(wǎng)絡的利弊,另一個就是課堂的收放間度的把握。語文課畢竟不同于電腦課。它不能脫離了語言文字孤立于課堂。所以老師既沒有脫離語言文字進行單純的說教,也沒有過多的強調。設計時安排恰到好處。
6、通過聲像介入,激活學生情感:在講網(wǎng)絡的作用一部分時,老師沒有干巴巴的讓學生讀課文,而是帶領學生直接上網(wǎng),搜索到中國科普網(wǎng),讓孩子身臨其境,領略網(wǎng)絡的豐富內容,體驗網(wǎng)絡的神奇。這樣一來,通過媒體的介入,通過網(wǎng)絡聲像效果的作用,使原本靜態(tài)的東西變得生動形象起來,學生在感官刺激下,激活了內在的情感。呼老師的.課為了兼顧到每一個學生,進行了網(wǎng)上互動學習,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而網(wǎng)上學習,又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改變了以往課堂教學小組討論中,只有能說會道的學生出盡風頭,搶著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而一些膽小、缺乏自信的孩子永遠縮在后面,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葉圣陶先生說:“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而不是給學生講書的?!睂W生只有在多讀中才能感知、理解課文,從而達到自我消化與吸收。這樣一來,通過多種手段的朗讀,使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
7、課一開始就讓學生就課題提問。這是一種零起點的教學教學。三年級的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生提的幾個問題通過自己預習就能解決。在課堂上再拿出時間討論,沒有必要。這樣做學生認知的方向被動地受教師指引,學生的認知方式也相當單一,雖然也能完成教學任務,但是不如呈現(xiàn)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全新的教學方式,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10篇 小學語文《女媧補天》教學評課稿
《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神話傳說的特點,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今天有幸聽到但老師執(zhí)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是這樣,聽課也如此。咱們每個人聽完課后也都會有自己的看法、觀點,我覺得,但老師這堂課,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讀中悟、悟中導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讀”在語文課堂上也越來越“熱”。這比以前的閱讀教學多分析、少朗讀的情形,實在是一大進步,但也不難發(fā)現(xiàn)“重視讀”這一理念在有些課堂實踐中產生了一些偏差。如:為讀而讀,朗讀無目的;讀悟分家,朗讀少思考等??傻蠋煹倪@節(jié)課“讀”貫穿始終,但不是沒有目的的讀,每次讀都有具體的目的。如:女媧為什么要補天?帶著問題自由輕聲地讀,避免了學生漫無目的,又能使學生更快地圍繞問題、解決問題;又如:看到這山崩地裂的一幕,能說說你的感受,能讀出那種可怕嗎?這是感悟邊讀;
老師對學生讀課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體讀,個別讀,老師讀、學生讀,大聲讀、默讀……等等。不同形式的讀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讀有利于對文字的揣摩;出聲朗讀能加強感受、增強記憶;指名朗讀可以給對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學生施展個性的空間;自由朗讀可以讓學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語言。集體朗讀有增強氣勢、激發(fā)共鳴的.功能;教師范讀對學生不僅有示范作用,而且有激勵作用……但老師對每種讀法的作用掌握很清楚,什么時候該用什么形式用得非常準確:如,體會女媧補天真辛苦、真?zhèn)ゴ髸r,讓學生在默讀中找出具體的詞句,學生通過細心揣摩都能找到有關句子,產生體驗;再比如,“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這句,老師采用了集體讀,在氣勢中學生再一次體驗了一把女媧當時補天的的勇敢和堅定。
為了更深入、準確地體驗情感,老師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指導朗讀,使學生在課堂上積累了更多的語言文字,學生也在細節(jié)中獲得情感、升華情感,比如,學生從“找啊找啊、終于”看出了女媧補天多辛苦;從“五天五夜”中體驗到了女媧補天過程的辛苦與偉大;但是有一點小遺憾就是,老師沒有將這些重點詞作為朗讀指導的重要道具來使用,如果能將這幾個詞語再進行朗讀上的重點推敲,是否效果會更好些呢?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老師很得巧用了“讀”的藝術,無論從讀的形式還是讀的次數(shù),該什么時候讀該怎樣讀都把握得當,行云流水。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參與到讀中,實現(xiàn)讀和思考的有機結合,使學生親近文本,走入文本,進而對文本產生富有“個人意義”的理解感悟,自然地達到“一個文本,多種聲音”的個性化朗讀的境界。
如果說讀是走進語言文字的基本途徑,那么這堂課的語言文字的訓練更能體現(xiàn)語文課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這也是我要說的這堂課的第二個特點:
二、語言文字的訓練扎實、到位
課堂中,有多處讓學生進行文字訓練的活動。如:用“首先 接著 然后 最后”的句式來說說女媧是怎樣補天的。這樣的訓練,能使學生學會如何有條理的把一件事說清楚,訓練了思維,同時也為學生能復述故事內容奠定了基礎。再比如:這些描寫動作的詞語可以打亂順序嗎?由此引導學生了解寫作時也要有條理的敘述。這樣的訓練,對于三年級正開始學習習作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必要的。第三處訓練點:女媧用盡全力把天補好了,你能用一句話或者一個詞來贊美女媧嗎?這樣的訓練,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也給學生提供了一次與文本對話、與人物對話的平臺,既訓練了學生的表達,也使情感得以升華。
另外,我們看到教師的板書設計精美,書寫漂亮,體現(xiàn)了她個人扎實的功底。課后作業(yè)的布置,讓學生選做作業(yè),也獨具匠心,學生也很感興趣。
我的一點建議:課文后小伙伴吐了一個泡泡:“女媧真了不起?!边@實際上是引導學生感悟故事的神奇。的確,課文寫得夠神的了!那么學生有沒有體會到故事的神奇,由此喜歡上神話故事。如描寫天塌的情景,通過一連串疊詞的運用(轟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逼真?zhèn)鬟_出人間的慘狀;還有女媧冶煉五彩石和補天的一連串動詞的運用(找—挖—放—煉—化—裝—端—潑等)十分生動傳神;又如課文結尾段,“現(xiàn)在,人們常??匆娞爝呂宀实脑葡?,傳說那就是女媧補天的地方?!笨此茖懙秒S意,實則非常抒情、流暢,余味深長,值得好好朗讀和積累。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粗淺的看法和體會,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第11篇 小學語文《番茄太陽》評課稿
小學語文《番茄太陽》評課稿范文
發(fā)現(xiàn)“笑”的語句,初悟“番茄太陽”的含義
教學伊始,老師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明明的笑”的語句,讓學生初步感悟“番茄太陽”的含義。接著,請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笑”的語句子,再次去感受,去品味,去想象明明的笑臉。而后,請指名學生朗讀喜歡句子,并進行了這樣幾次自然的追問,“這笑聽起來……”“讓上我們感覺到……”“我們仿佛看到了女孩……”,這樣學生不光從語言文字的表面感受到了明明那種燦爛的笑臉,活潑的身影,而是讓學生在進一步的品味中,在單調的文字中讀出了一個鮮活的明明——親切天真可愛。
深入“笑”后背景,再悟“番茄太陽”的別樣意義
“讀了這么幾句明明愛笑的語句,你有什么問題嗎?”老師請學生自由質疑,順勢引出明明是個盲童的背景。然后通過讀、說、議幾個環(huán)節(jié)體味明明遭遇是不幸的,如這樣的想象設計:明明怎么和外界接觸?又如:明明在生活中會碰到的`許多困難時,請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展開想象,感受她的可愛讓人“隱隱心疼”。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再讀描寫笑的語句,讓學生內心產生強烈的對比、震撼,為明明雖是這樣一位先天的眼盲孩子但又是如此樂觀、開朗而深深地感染。
迂回“笑”的內涵,三悟“番茄太陽”深層內涵
老師引領學生在自讀、品味、想象“明明的笑”后,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你會用怎樣的詞?學生有的說燦爛;有的說是天真,有的說可愛的。在深入了解明明的身體情況和探究作者“我”的心情變化的原因后,老師又問:“僅僅是我一個人在享受明明的笑嗎?這是一種怎樣的笑呢?”學生此時的答案是:燦爛、天真、樂觀、溫暖、愛生活。
這樣的一問兩處設,有縱深有層次地突出了“笑”的深層內涵,學生再讀那句“看著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世界上最美的‘番茄太陽’?!币痪鋾r,內心除了涌動著真誠的感動之外,還能體味到了愛心包含的意義。 是啊,殘疾人尚且如此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向往光明,追求美好,那我們豈不是更應該如此?老師沒有就此停住‘番茄太陽’的傳遞,她請學生讀讀課文說說“是什么能使孩子有這樣燦爛的笑”,感受父母對明明濃濃的愛;請學生朗讀課文最后一小節(jié)體味社會上的他人對明明純純的愛;介紹作者的背景資料感懷作者純真的愛。相信在這節(jié)課之后,這“紅紅的‘番茄太陽’會一直掛每個學生的心中,掛在聽課者的心中。
第12篇 小學語文《三亞落日》評課稿
小學語文《三亞落日》評課稿范文
缺點:
1、在小組討論學習第三四兩個自然段中,教師出示了這個問題:“想想你覺得落日像一個的孩童/燈籠/跳水員?你從哪里看出來的?”也許是看到問題中的“你覺得”三個字,所以學生們沒有圍繞書上出現(xiàn)的詞語去作答,而是憑借著自己的想象來作答。
2、描寫落日像大紅燈籠那一段,教師引導不細致,其中有一些動詞沒忽略。
3、全篇教學中,朗讀不夠,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以各種形式讀書;且讀書的時機沒能把握好,即沒能在學生感情最充沛的時候進行朗讀。
優(yōu)點:
1、在第二小節(jié)以“什么是風情”這個問題來扣緊“風情”讓學生了解三亞的環(huán)境美,使學生知道三亞究竟有哪些風土人情,在讀中感悟美。
2、在第二小節(jié)一學生說道“海灘上有許多飽經(jīng)日曬的細沙,它們都像玉屑銀末似的,十分美麗”這句話的時候,教師運用教學機智,說道:“是呀,那些飽經(jīng)了一天日曬的細沙一定被曬得暖暖的,同學們想不想用手去摸一摸它呢?那我們就用朗讀去觸摸這處美麗的'海灘吧!”順勢帶領大家齊讀第二小節(jié)。
3、在精讀第三四兩個自然段的時候,用找三個比喻句的方式來找出太陽變化的三個畫面,學生比較容易有明確的方向。
4、精讀完第三四兩個自然段后,再次回到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那像孩童、像大紅燈籠、像跳水員的三亞落日就這么落下去了,夕陽湖落的景象美妙絕倫,真是一點兒也不比日出遜色呀,于是人們不禁贊嘆道——哦,這就是三亞的落日!”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運用這句話,既能使學生對前面所學知識有一個總結,讓教學過程顯得前后呼應,形成一個整體,也能順利過渡到下一問題中去——“那在同學們的心中,這就是三亞的落日?”
第13篇 小學語文《紅領巾真好》評課稿
小學語文《紅領巾真好》評課稿
《“紅領巾”真好》是一首清新優(yōu)美的兒童詩,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實際,語言生動活潑,課文插圖形象傳神,意境高遠。解讀教材:全詩分三節(jié),結構基本相同,每節(jié)都采用了自問自答的形式展開敘述。整篇課文采用了擬人的手法,為人們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潑、動人的畫面,唱響了一曲人與自然合諧相處的美與愛的贊歌。
袁景麗老師,在這一節(jié)課上,展現(xiàn)了自己獨到的教學風采。
一、引情入境,建立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面對二年級的小學生,如何讓孩子喜歡語文,走近語文,品味語文?如何讓語文教學充滿詩意?如何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情趣盎然?這是一個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教師用美好的心靈與智慧打造了個性飛揚的課堂。教學開始,教師笑容可掬地對孩子們說:“老師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們的好朋友今天也來了,想知道他是誰嗎?再接著,教師話題一轉,說道:“想不想和小鳥一起到美麗的'大森林里去看一看?但是小鳥說了,小朋友必須先闖過它設的兩道關才能和它一起去?!苯處焺?chuàng)設了童話般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樂趣,學生在這樣樂意融融的情境中,開始復習字詞。
二、教材處理別具匠心。三節(jié)小詩,重點落在第三節(jié)上。袁老師采取直撲重點的方法,以一個問題的提出“‘紅領巾’真好,是誰在夸紅領巾真好?為什么夸紅領巾真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學生能夠很容易的找到。然后把一二節(jié)放在一起處理,因其內容接近。這樣形成兩個板塊,既突出重點,又很渾然一體。
三、注重“讀”中感悟。感悟是語文教學的一種境界,朗讀需要教師的點撥與引導,讀不能是單純的讀,讀中有思考,讀中有方法。教師引導:“‘紅領巾’真好,是誰在夸紅領巾真好?為什么夸紅領巾真好?請同學們趕快打開書看一看,讀一讀,找一找,劃一劃。誰找到了?快說給大家聽吧!”教師提出的問題看似簡煉,但是很有實效。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讀有目的,讀要動腦、動筆、動情,多種感官協(xié)調運作,非常符合孩子學習的心理特點。教師還注意了讓學生在體驗中讀,在讀中體驗,例如,教師引導:“小鳥是那么的可愛,告訴老師你們喜歡小鳥嗎?那該怎樣讀出這種語氣呢?誰愿意試試?”“大家想不想看看小鳥可愛的樣子???請看前面(出示課件)小鳥的樣子多可愛呀!一會兒唱歌,一會兒梳理蓬松的羽毛,你能再讀一讀小鳥嗎?”教師點撥,課件地運用,把學生帶入了富有情感的語文世界。朗讀指導順時順勢,教師的范讀起到了指導朗讀的作用,實實在在地提高了朗讀能力。另外賽讀,美讀等多種方式的讀,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第14篇 《記金華的雙龍洞》小學語文評課稿
《記金華的雙龍洞》小學語文評課稿
施老師的教案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語文教學理念:
一、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說:“影響學習的最主要原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p>
二、遵循作者的教學思路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披文以入境”“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眲③牡脑捑?shù)仃U明了創(chuàng)作和閱讀的'過程和原理。而語文的學習就是師生共同閱讀、、感悟、對話的過程。遵循作者的思路教學,便以師生閱讀,產生共鳴。
三、注重學法滲透。《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培養(yǎng)自學能力,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重視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學生采用適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边@就要求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務必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小學生逐步掌握學習語言的科學方法。
第15篇 《北大荒的秋天》小學語文評課稿
《北大荒的秋天》小學語文評課稿
我一向認為寫景類文章應當把學生當做真正的讀書的主人,把有層次性的讀作為主要的學習手段,把積累遷移當做主要的教學任務。本課是寫景的文章,描繪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在講課、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吳熙老師采用了以讀為經(jīng)、以悟為緯的教學方法,以“美”為切入點,(1)讀后整體感受美(2)在文章中尋找美(3)品詞析句感悟美(4)朗讀中體會表達美,這樣做十分適合本篇課文的特點。
課堂上,老師給了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和表達的情,同時圖片、音像資料的恰當運用,為學生的聲像同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老師也比較注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選擇文本中有價值的、關鍵的詞句,采取“抽絲剝繭”式的方法引導學生感悟,接著引導朗讀,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易于學生接受。
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從文本中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只是“導”的角色。我覺得吳熙老師在這方面做得很好,課堂上三處“導”十分出彩,教學有痕似無痕。第一處是在體會天空絢麗多彩時,老師在出示了四幅流云圖之后,說道:“你們看,天空有像白銀一樣的灰色,有像血一樣的紅色,還有像橘子一樣的黃色……你覺得,天空還會有像什么一樣的顏色?”這樣一來為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二來為學生課堂表達提供了一個范例,更妙的是讓學生學會了“銀灰、血紅、橘黃”這種表示顏色的詞的結構,而避免了孤立枯燥的講解。第二個亮點在理解第三自然段,也就是描寫“小河“一段的課文時,老師的引導多了一些情感體驗,少了一些理性理解,比較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比如在學生體會到了小河的`快樂、熱鬧時,體現(xiàn)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最精彩的是在難點的突破上,老師的設計讓難點似乎不攻自破?!疤镆?、山嶺、江河,都會在這個季節(jié)里捧出沉甸甸的寶物來”這句話很讓孩子們費解。教師精心準備的一組圖片,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降低了學生理解此句的難度,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十分有效的語言實踐機會,鍛煉了學生讀、說的能力。
課堂上的學生是靈動的、訓練有素的。他們會邊讀邊思,在老師正確的引領下用心去讀書,讀得十分投入,整體和個別的朗讀都讓人十分舒服。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較強,而且很有個性。學生的語感很好,回答問題時語言完整,神態(tài)自然,有一定的語速,真是讓人羨慕。
最后提出兩點與老師們商榷:
1、板書是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2、北大荒舊貌換新顏,是一代一代拓荒者勤懇、奉獻的結果,教學結尾是否應該把對景的贊美上升到對人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