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有哪些
篇1
在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中,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是常見的一種支撐結構,其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以及常用構配件與材料自重擋風系數是關鍵的安全考量因素。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 立桿:這是腳手架的主要支撐部件,其自重取決于材質和直徑,通常為48mm或51mm的鋼管。
2. 扣件:包括直角扣件、對接扣件和旋轉扣件,它們連接立桿、橫桿,確保結構穩(wěn)定性。
3. 橫桿(大橫桿、小橫桿):橫向連接立桿,增加結構橫向剛度。
4. 剪刀撐:斜向設置,防止腳手架側向傾覆。
5. 掃地桿:靠近地面的水平桿,增強底部穩(wěn)定性。
6. 腳手板:鋪設在橫桿上,供工人行走和堆放材料。
7. 安全網:防止物體墜落,保護下方作業(yè)人員。
篇2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構配件檢查:確保所有鋼管、扣件、腳手板、安全網等材料的質量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2. 場地準備:清理作業(yè)場地,確保地面堅實平整,無積水或松軟土質。
3. 架體搭設:按照設計圖紙進行,確保立桿間距、橫桿步距、剪刀撐設置等符合規(guī)定。
4. 連接固定:扣件緊固,無松動現象,確保架體穩(wěn)定性。
5. 安全防護:設置防護欄桿、掛設安全網,作業(yè)層鋪設腳手板,確保作業(yè)人員安全。
6. 使用與維護:定期檢查腳手架,及時修復損壞部位,嚴禁超載使用。
7. 拆除作業(yè):按順序逐層拆除,嚴禁拋擲,確保作業(yè)安全。
篇3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操作規(guī)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 材料準備:確保選用的鋼管、扣件、底座、墊板等材料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2. 構配件檢查:檢查鋼管有無彎曲、裂紋,扣件是否完好,螺栓是否緊固。
3. 地基處理:根據施工現場條件,進行地基平整和夯實,設置排水設施。
4. 架體搭設:遵循自下而上、逐層推進的原則,確保立桿垂直,橫桿水平。
5. 連接固定:正確使用扣件,確保節(jié)點連接牢固。
6. 安全防護:設置剪刀撐、橫向斜撐,安裝踢腳板、防護欄桿等安全設施。
7. 使用與維護:定期檢查,及時修復損壞部件,嚴禁超載使用。
8. 拆除作業(yè):按先搭后拆、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避免破壞已搭設部分。
篇4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操作規(guī)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材料準備與檢查
2. 架體搭設
3. 使用與維護
4. 拆除程序
5. 應急預案
篇5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操作規(guī)程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 材料準備:確保選用的鋼管無嚴重銹蝕、彎曲或變形,扣件應完好無損,螺栓緊固有效。
2. 架體設計:根據工程需求,合理規(guī)劃腳手架的尺寸、結構形式和承載能力。
3. 場地準備:清理作業(yè)面,保證地基堅實平整,必要時需鋪設墊板。
4. 架設流程:從底部開始逐層搭建,確保每一步都符合安全規(guī)定。
5. 安全防護:設置剪刀撐、橫向斜撐,掛設安全網,確保人員作業(yè)安全。
6. 使用與維護:定期檢查腳手架,發(fā)現問題及時修復,禁止超載使用。
7. 拆除步驟:自上而下逐層拆除,確保操作人員的安全。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范文
(1)一般安全要求
①腳手架應有立桿(沖天),縱向水平桿(大橫桿、順水桿)橫向水平桿(小橫桿),剪刀撐(十字蓋),拋撐(壓欄子),縱、橫掃地桿和拉結點等組成,腳手架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在允許施工荷載作用下,確保不變形、不傾斜、不搖晃。
2腳手架搭設前應清除障礙物、平整場地、夯實基土、做好排水,根據腳手架專項安全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交底的要求,基礎驗收合格后,放線定位。
3墊板宜采用長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cm的木板,也可采用槽鋼,底座應準確放在定位位置上。
4扣件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扣件規(guī)格必須與鋼管外徑(48mm或51mm)相同。
b.螺栓擰緊力矩不應小于4n·m,且不應大于65n·m
c.在主節(jié)點處固定橫向水平桿、縱向水平桿、剪刀撐、橫向斜撐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轉扣件的中心點的相互距離不應大于150mmd對接扣件開口應朝上或朝內。
e.各桿件端頭伸出扣件蓋板邊緣的長度不應小于100mm
⑤腳手板的鋪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腳手板應鋪滿、鋪穩(wěn),離開墻面120~150mm
b.采用對接或搭接時均應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01)的規(guī)定腳手板探頭應用直徑為3.2mm的鍍鋅鋼絲固定在支撐桿架上。
.在拐角、斜道平臺口處的腳手板,應與橫向水平桿可靠連接,防止滑動。
d.自頂層作業(yè)層的腳手板往下計點,宜每隔12m滿鋪一層腳手板。
⑥腳手架必須配合施工進度搭設,一次搭設高度不應超過相鄰連墻件以上兩步。
⑦每搭完一步腳手架后,應按規(guī)定校正步距、縱距、橫距及立桿的垂直度。
(2)搭設安全要求
①立桿搭設
a.嚴禁將外徑為48mm與51mm的鋼管混合使用。
b.相鄰立桿的對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內。
c.開始搭設立桿時,應每隔6跨設置一根拋撐,直至連墻件安裝穩(wěn)定后,方可根據情況拆除。
d.當搭至有連墻件的構造點時,在搭設完該處的立桿、縱向水平桿、橫向水平桿后,應立即設置連墻件。
e.立桿接長除頂層頂步外,其余各層各步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
f.立桿頂端宜高出女兒墻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縱向水平桿搭設
a.縱向水平桿宜設置在立桿內側,其長度不宜小于3跨。
b.縱向水平桿接長宜采用對接扣件連接,也可采用搭接。
c.縱向水平桿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縱向水平桿的接頭不宜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
d.不同步或不同跨兩個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最近主節(jié)點的距離不宜大于縱距的1/3e.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m,應等間距設置3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邊緣至搭接縱向水平桿端的距離不應小于100mmf.當使用沖壓鋼腳手板、木腳手板、竹串片腳手板時,縱向水平桿應作為橫向水平桿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桿上。
g.當使用竹笆腳手板時,縱向水平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橫向水平桿上,并應等間距設置,間距不應大于400mmh.在封閉型腳手架的同一步中,縱向水平桿應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與內外角部立桿固定。
③橫向水平桿搭設
a.主節(jié)點處必須設置1根橫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
b.作業(yè)層上非主節(jié)點處的橫向水平桿,宜根據支撐腳手板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應大于縱距的1/2。
c.當使用沖壓鋼腳手板、木腳手板、竹串片腳手板時,雙排腳手架的橫向水平桿兩端均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縱向水平桿上。單排腳手架的橫向水平桿的一端,應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縱向水平桿上,另一端應插入墻內,插入長度不應小于180mmd.使用竹笆腳手板時,雙排腳手架的橫向水平桿的兩端,應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桿上。單排腳手架的橫向水平桿的一端,應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桿上,另一端插入墻內,插入長度不應小于180mme.雙排腳手架橫向水平桿的靠墻一端至墻裝飾面的距離不宜大于100mm
f.單排腳手架的橫向水平桿不應設置在如下部位:設計上不允許留腳手眼的部位。過梁上與過梁兩端成60°角的三角形范圍內及過梁凈寬度1/2的高度范圍內。寬度小于1m的窗間墻。梁或梁墊下及其兩側500mm范圍內。磚砌體的門窗洞口兩側200mm和轉角處450mm范圍內;其他砌體的門窗洞口兩側300mm和轉角處600mm的范圍內。獨立或附墻磚柱。
④門洞搭設
a單、雙排腳手架門洞宜采用上升斜桿、平行旋桿桁架結構形式,斜桿與地面的傾角α應在45°~60°之間。
b.單排腳手架門洞外,應在平面桁架的每一節(jié)間設置一根斜腹平面內設置1根斜腹桿。
c.斜腹桿宜采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jié)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50mm。
d.當斜腹桿在1跨內跨越2個步距時,宜在相交的縱向水平桿處,增設1根橫向水平桿,將斜腹桿固定在其伸出端上。
e斜腹桿宜采用通長桿件,當必須接長使用時,宜采用對接扣件連接,也可采用搭接。
f.單排腳手架過窗洞時應增設立桿或增設1根縱向水平桿。
g.門洞桁架下的兩側立桿應為雙管立桿,副立桿高度應高于門洞口1~2步。
h.門洞桁架中伸出上下弦桿的桿件端頭均應增設一個防滑扣件,該扣件宜緊靠主節(jié)點處的扣件。
⑤剪刀撐與橫向斜撐搭設
a.雙排腳手架應設剪刀撐與橫向斜撐,單排腳手架應設剪刀撐。
b每道剪刀撐跨越立桿的根數宜按有關規(guī)程規(guī)定執(zhí)行。
c.每道剪刀撐寬度不應小于4跨,且不應小于6m,斜桿與地面的傾角宜在45°~60°之間。
d.高度在2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均必須在外側立面的兩端各設置一道剪刀撐,并應由底至頂連續(xù)設置。
e.高度在24m以上的雙排腳手架應在外側立面整個長度和高度上連續(xù)設置剪刀撐。
f剪刀撐斜桿的接長宜采用搭接。
g.剪刀撐斜桿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jié)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50mmh.橫向斜撐的設置應符合如下規(guī)定:橫向斜撐應在同一節(jié)間,由底至頂呈之字形連續(xù)布置。一字形、開口形雙排腳手架的兩端均必須設置橫向斜撐。高度在24m以下的封閉形雙排腳手架可不設置橫向斜撐,高度在24m以上的封閉形腳手架,除拐角應設置橫向斜撐外,中間應每隔6跨設置1道。
i剪刀撐、橫向斜撐搭設應隨立桿、縱向和橫向水平桿等同步搭設。
⑥斜道搭設
a.人行并兼做材料運輸的斜道的形式宜按下列要求確定:高度不大于6m的腳手架,宜采用一字形斜道。高度大于6m的腳手架宜采用之字形斜道。
b斜道宜附著外腳手架或建筑物設置。
c.運料斜道寬度不宜小于1.5m,坡度宜采用1.6m,人行斜道寬度不宜小于1m,坡度宜采用1:3
d.拐彎處應設置平臺,其寬度不應小于斜道寬度。
e斜道兩側及平臺外圍均應設置欄桿及擋腳板。欄桿高度應為1.2m,擋腳板高度不應小于180mm
f.運料斜道兩側、平臺外圍和端部均應按規(guī)范規(guī)定設置連墻件。
每兩步應加設水平斜桿。并按規(guī)范規(guī)定設置剪刀撐和橫向斜撐。
g.斜道腳手板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腳手板橫鋪時,應在橫向水平桿下增設縱向支托桿,縱向支托桿間距不應大于500mm腳手板順鋪時,接頭宜采用搭接,下面的板頭應壓住上面的板頭,板頭的凸棱處宜采用三角木填順。人行斜道和運料斜道的腳手板上應每隔250~300mm設置1根防滑木條,木條厚度宜為20~30mm
(3)縱向、橫向掃地桿搭設規(guī)定
①腳手架必須設置縱向、橫向掃地桿。
②橫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
③橫向掃地桿亦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
④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必須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定,高低差不應大于1m
⑤靠邊坡上方的立桿軸線到邊坡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4)連墻體搭設規(guī)定
①宜靠近主節(jié)點設置,偏離主節(jié)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②應從底層第一步縱向水平桿處開始設置,當該處設置有困難時,應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
③宜優(yōu)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④一字形、開口形腳手架的兩端必須設置連墻件,連墻件的垂直間距不應大于建筑物的層高,并不應大于4m(兩步)⑤高度在2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宜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頂撐配合使用的附墻連接方式。
嚴禁使用僅有拉筋的柔性連墻體。
⑥高度在24m以上的雙排腳手架,必須采用剛性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
⑦連墻件中的連墻桿或拉筋宜呈水平設置,當不能水平設置時,與腳手架連接的一端應下斜連接,不應采用上斜連接。
⑧當腳手架下部暫不能設連墻件時可搭設拋撐。拋撐應采用通長桿件與腳手架可靠連接,與地面的傾角應在45°~60°之間。
連接點中心至主節(jié)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拋撐應在連墻件搭設后方可拆除。
⑨當腳手架施工操作層高出連墻件2步時,應采取臨時穩(wěn)定措施,直到上一層連墻件搭設完后方可根據情況拆除。
(5)拆除安全要求
①拆除腳手架前應全面檢查腳手架的扣件和連接件、連墻件、支撐體系等是否符合構造要求。
②應根據檢查結果補充完善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拆除順序和措施,經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實施拆除。
③拆除腳手架前應由單位工程負責人進行拆除安全技術交底。
④拆除腳手架前應清除腳手架上的雜物及地面障礙物。
⑤拆除作業(yè)必須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yè)。
⑥連墻件必須隨腳手架逐層拆除,嚴禁先將連墻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后再拆腳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應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應增設連墻件加固。
⑦當腳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長立桿的高度(約6.5m)時,應先在適當位置搭設臨時拋撐加固后,再拆除連墻件。
8當腳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時對不拆除的腳手架兩端,應先設置連墻件和橫向斜撐加固。
⑨拆除的各構、配件嚴禁拋至地面。
⑩運至地面的構、配件應按規(guī)定及時檢查、整修與保養(yǎng),并按品種、規(guī)格隨時碼垛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