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地質地貌專業(yè)實習總結
一、實習概況
1、實習目的與任務
地質地貌實習是我們專業(yè)基本教學實習環(huán)節(jié)。通過此次實習,使我們進一步鞏固地質地貌學的基本原理,學習并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們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理論教學體系,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
野外考察實習使我們對地質地貌學有一個感性直觀地認識,鍛煉了我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實驗的能力。
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的觀察,認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征,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作出基本的解釋,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當?shù)氐牡刭|演變歷史。
2、實習概況
(1)實習地點(其一):貴州關嶺花江大峽谷
花江大峽谷:關嶺花江大峽谷風景名勝區(qū),位于貴州省中部偏西南,安順市西部,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縣城西南面。東北與鎮(zhèn)寧縣接壤,西南以北盤江為界和晴隆、興仁、貞豐三縣相鄰?;ń髰{谷風景名勝區(qū)西北起崗烏鎮(zhèn)的毛草坪,東南至板貴鄉(xiāng)的三江口。全長79公里,平均寬3.8公里,面積300平方公里。共分為5個景區(qū),即夾山景區(qū)、鐵索橋景區(qū)、下瓜寨景區(qū)、盤江橋景區(qū)和古生物化石景區(qū)。
花江大峽谷風景名勝區(qū)主峰舊屋基大坡海拔1850米,景區(qū)最低點是北盤江和打邦河的交匯合處,海拔僅370米。山高、峽深、水急、壯美的自然景觀與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神秘久遠的海百合、龍化石構成“雄奇、宏大、險峻、神秘”的鮮明特色,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碳酸巖石出露分布廣泛,巖溶面積92%。巖溶極為發(fā)育,形態(tài)類型多樣,峰林、峰叢、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態(tài)的鈣質一應俱全,形成貴州喀斯特地貌類型最為齊全的的亞熱帶巖溶景觀博物館。
(2)實習單位:
(3)實習時間:
(4)實習器材;地質羅盤,地質錘;放大鏡,皮尺等
(5)指導老師:莫世江教授、丁衛(wèi)紅老師等
(6)實習分組:09地理(1)班第一組
(7)實習路線;畢節(jié)學院——安順市——黃果樹瀑布——關嶺縣城——關嶺國家地質公園——花江大峽谷——興義市——萬峰林——石林——織金洞——畢節(jié)學院
二、實習內容花江大峽谷地質地貌概況
地球的裂縫——花江大峽谷地處貴州高原南部,向廣西低山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在地質構造上位于楊子臺褶帶中的黔南古斷褶來之西部,出露地層中三疊紀地層分布廣泛,巖性以碳酸巖層為主,這是形成巖溶地貌的基礎。經過多次造山運動,地殼隆升,海水消退,出露的海沉積物中碳酸鈣含量高,經水的溶解和風化剝蝕,發(fā)育成各種奇觀,如溶洞、奇石等,這些奇觀主要是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奇。
花江大峽谷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燕山運動奠定了其發(fā)展演化的基礎。通過一系列的造山運動,形成了大峽谷復雜的地形地貌和獨特的地質構造,特別是其獨特的地質遺跡,較全面的揭示了該區(qū)域的白堊紀古地理的原貌及其發(fā)展過程。
該區(qū)域地層的形成為早白堊紀早期,其巖石類型分別由沉積巖和火山巖組成,形成了一個集沉積巖、火山巖、接觸變質巖、古生物化石等多種地質現(xiàn)象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寶庫。
2、喀斯特發(fā)育情況
花江大峽谷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碳酸巖石出露分布廣泛,巖溶面積92%,號稱貴州省境內喀斯特地貌類型最為齊全的的亞熱帶巖溶景觀博物館。巖溶極為發(fā)育,形態(tài)類型多樣,峰林、峰叢、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態(tài)的鈣質一應俱全,形成貴州喀斯特地貌類型最為齊全的的亞熱帶巖溶景觀博物館。
3、該地區(qū)喀斯特地貌形成條件和發(fā)育的主要因素
(1)巖石的透水性:水滲入可溶性巖石內部是加速巖石溶解和地質作用的重要因素.
2)地下水的運動:地下水排水條件好,交替作用強,喀斯特發(fā)展速度快;地下水運動緩慢,則情況相反,溶解的碳酸鈣不能及時帶走,停滯的地下水很快成為飽和溶液而失去再溶蝕能力。
(3)水的溶解能力:凈水溶解能力是比較低的,當水中合有碳酸時,溶解能力加強。自然界碳酸的很多,主要來自空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和雨水的化合,以及土壤層中各種生物化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與水的化合。此外,氣候和巖石成分、結構、產狀、厚度等,對喀斯特的發(fā)育也有很大的影響。
4、沉積構造
在大峽谷的山體上隨處可見的沉積構造也是遠古時期地殼活動留下的印記。當時湖泊流水中攜帶的大量泥沙一層層沉積下來,形成現(xiàn)在的巖石,不同的層理交織在一起,看上去好像一幅幅渾然天天成的山水畫。早期形成的沉積巖與火山噴發(fā)的巖漿接觸后,在高溫高壓的環(huán)境條件下發(fā)生變質,又形成了顏色豐富、妖嬈多姿的接觸變質巖。
5、地質構造
在花江大峽谷一帶進行實地的考察,觀察該區(qū)域的初露巖石的形狀,結合書本已學的地質學知識,可以形象的進行如下概括:
地質構造主要分為兩大類,四小類:
一是褶皺,包括背斜和向斜兩種形態(tài);其中巖層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彎曲的是向斜。
二是斷層,包括地壘(斷層上升巖層)和地塹(斷層下降巖層)兩種。6、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前必須進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為地磁的南、北兩極與地理上的南北兩極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線與地理子午線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點的磁北方向與該點的正北方向不一致,這兩方向間的夾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點磁針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東邊叫做東偏,偏于西邊稱西偏。東偏為(+)西偏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計算,公布以備查用。若某點的磁偏角已知,則一測線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關系為a等于a磁加減磁偏角。應用這一原理可進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時可旋動羅盤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盤向左或向右轉動,(磁偏角東偏則向右,西偏則向左),使羅盤底盤南北刻度線與水平刻度盤0--180度連線間夾角等于磁偏角。經校正后測量時的讀數(shù)就為真方位角。
(二)目的物方位的測量
是測定目的物與測者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也就是測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從子午線順時針方向到該測線的夾角)。
測量時放松制動螺絲,使對物覘板指向測物,即使羅盤北端對著目的物,南端靠著自己,進行瞄準,使目的物,對物覘板小孔,蓋玻璃上的細絲,對目覘板小孔等連在一直線上,同時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待磁針靜止時指北針所指度數(shù)即為所測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針一時靜止不了,可讀磁針擺動時最小度數(shù)的二分之一處,測量其它要素讀數(shù)時亦同樣)。
若用測量的對物覘板對著測者(此時羅盤南端對著目的物)進行瞄準時,指北針讀數(shù)表示測者位于測物的什么方向,此時指南針所示讀數(shù)才是目的物位于測者什么方向,與前者比較這是因為兩次用羅盤瞄準測物時羅盤之南、北兩端正好顛倒,故影響測物與測者的相對位置。
為了避免時而讀指北針,時而讀指南針,產生混淆,放應以對物覘板指著所求方向恒讀指北針,此時所得讀數(shù)即所求測物之方位角。
(三)巖層產狀要素的測量
巖層的空間位置決定于其產狀要素,巖層產狀要素包括巖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測量巖層產狀是野外地質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須熟練掌握。
巖層走向的測定
巖層走向是巖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巖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
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后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之走向。
因為走向是代表一條直線的方向,它可以兩邊延伸,指南針或指北針所讀數(shù)正是該直線之兩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與sw210度均可代表該巖層之走向。
2.巖層傾向的測定
巖層傾向——是指巖層向下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與巖層走向垂直。
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著層面并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的傾向。
假若在巖層頂面上進行測量有因難,也可以在巖層底面上測量仍用對物覘板指向巖層傾斜方向,羅盤北端緊靠底面,讀指北針即可,假若測量底面時讀指北針受障礙時,則用羅盤南端緊靠巖層底面,讀指南針亦可。
3.巖層傾角的測定
巖層傾角是巖層層面與假想水平面間的夾角,即真傾角,它是沿著巖層的真傾斜方向測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測得的傾角是視傾角。視傾角恒小于真傾角,也就是說巖層層面上的真傾斜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真傾角,層面上視傾斜線與水平面之夾角為視傾角。野外分辨層面之真傾斜方向甚為重要它恒與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層面上滾動或滴水使之在層面上流動,此滾動或流動之方向即為層面之真傾斜方向。
測量時將羅盤直立,并以長邊靠著巖層的真傾斜線,沿著層面左右移動羅盤,并用中指搬動羅盤底部之活動扳手,使測斜水準器水泡居中,讀出懸錐中尖所指讀數(shù),即為巖層之真傾角。
巖層產狀的記錄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
既方位角記錄方式,如果測量出某一巖層走向為3100,傾向為2200,傾角350,則記錄為nw3100/sw∠350或3100/sw∠350或2200∠350。
野外測量巖層產狀時需要在巖層露頭測量,不能在轉石(滾石)上測量,因此要區(qū)分露頭和滾石。區(qū)別露頭和滾石,主要是多觀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斷。
測量巖層面的產狀時,如果巖層凹凸不平,可把記錄本平放在巖層上當作層面以便進行測量。
7、花江大峽谷石漠化情況及其治理方案
(1)石漠化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與我國西北一帶沙漠化現(xiàn)狀相似,是土地劣化演變的極端形式之一。廣西和貴州等地原本就有大面積的碳酸巖分布,又由于不斷地開荒種地,破壞了原有植被,需千萬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層經風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種任何植物的石塊。我國西部石漠化速度相當快,其中廣西碳酸巖占全區(qū)土地總面積的37.8%,石漠化以每年3%—6%的速度遞增。石山地區(qū)不但形成“山光人窮,窮山惡水”的惡性循環(huán),且由于土壤稀薄、缺水易旱,也是造林綠化中最難啃的“硬骨頭”。花江大峽谷地區(qū)也與此類似,治理石漠化當務之急!
(2)成因機理
一、花江大峽谷區(qū)域碳酸鹽巖系的抗風蝕能力強,成土過程緩慢。據(jù)資料顯示,每形成1cm厚的風化土層需要4000余年,慢者需要85__年,較非巖溶區(qū)慢1o~80倍,這是西南巖溶山區(qū)土層淺薄、易出現(xiàn)石漠化的客觀背景條件和基本原因。
二、山多坡陡的地表結構不利于水土資源的保存。西南巖溶山區(qū)地表崎嶇破碎,山多坡陡。山多坡陡的地表結構加劇了斜坡體上水、土、肥的流失,某些人類活動擾動的激發(fā)下,使大片巖溶山地變成石漠化。
三、巖溶山區(qū)特殊的土體剖面結構加劇了斜坡上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巖溶山區(qū)土壤剖面中通常缺乏c層(過渡層),在基質碳酸鹽母巖和上層土壤之間,存在著軟硬明顯不同的界面,使巖土之間的粘著力與親和力大為降低,一遇降雨激發(fā)便極易產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四、降水的影響。西南巖溶山區(qū)年均降雨量多在900~1300mm,暴雨集中在春季(約占4o)和夏季(占55%以上)。春季和初夏季的暴雨正是大面積坡耕地的中耕播種季節(jié),農作物(玉米、油菜、綠肥等)正處于幼苗階段,疏松的坡土得不到很好的覆蓋,故春季和初夏季暴雨加劇了石漠化的發(fā)展。
五、人口增長過快,農業(yè)人口多,土地負荷壓力大。西南巖溶山區(qū)是少數(shù)民族聚集區(qū),農業(yè)人口比重大,增長速度快。人口增長快、密度大,加上素質低,使西南巖溶山區(qū)陷人人口增加一過度開墾一土壤侵蝕性退化一石漠化擴展一經濟貧困的惡性循環(huán)中。
六、對土地掠奪式經營,耕種方式落后。亂砍濫伐、濫墾濫耕、鏟草皮、挖樹根、燒秸稈等在山區(qū)經常發(fā)生,對土地掠奪式經營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此外,耕種方式水分環(huán)比泥沙環(huán)比山地石率環(huán)比西南巖溶山區(qū)三分之一的旱耕地仍采用落后的順坡耕種方式,加劇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3)合理的治理方案
一是采取砌坎培土的方式,增加土層厚度;二是采取林農混種的方式,實行以耕代撫;三是采取興修蓄水池方式,保證林竹生長供水需要;四是采取封山禁牧的方式,禁止人畜踐踏,增加林草植被;五是有條件的地方,實行土壤改良、施肥,促進林竹生長。四、多部門聯(lián)動。石漠化綜合治理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關系到貧困山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群眾的脫貧致富和新農村建設,僅靠林業(yè)部門一家的努力難以達到效果。因此,政府把林業(yè)、國土、財政、農業(yè)、糧食、水利、畜牧等相關部門的力量進行整合,實現(xiàn)多部門聯(lián)動治理。一是積極開展林下種草。結合當?shù)刂攸c發(fā)展以花椒為種植的在石漠化綜合治理地區(qū)開展林下種情況下,種草養(yǎng)畜,增加了農戶收入,調動了廣大群眾石漠化綜合治理積極性。二是配套完善改土工程。該區(qū)域的石漠化治理區(qū)域主要集中在立地條件較差的陡坡耕地富集區(qū),要投入較大力度。三是加強農村能源建設。巖溶區(qū)群眾生產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材,長期隨意樵采是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治理的難點之一。
三、實習心得
此次教學實習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教學實習的安排,達到了實習的目地和要求。為我們日后從事相關工作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
通過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煉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習中有許多知識課本上是沒有的,我們學到了更加明確可行的操作技術和應用理論。如何充分靈活利用自己課堂知識進行實際操作,鍛煉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次教學實習給了我們一個充分鍛煉的自己的機會。
【第2篇 地質地貌專業(yè)學生實習總結
一、實習概況
1、實習目的與任務
地質地貌實習是我們專業(yè)基本教學實習環(huán)節(jié)。通過此次實習,使我們進一步鞏固地質地貌學的基本原理,學習并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們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理論教學體系,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
野外考察實習使我們對地質地貌學有一個感性直觀地認識,鍛煉了我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實驗的能力。
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的觀察,認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征,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作出基本的解釋,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當?shù)氐牡刭|演變歷史。
2、實習概況
(1)實習地點(其一):貴州關嶺花江大峽谷
花江大峽谷:關嶺花江大峽谷風景名勝區(qū),位于貴州省中部偏西南,安順市西部,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縣城西南面。東北與鎮(zhèn)寧縣接壤,西南以北盤江為界和晴隆、興仁、貞豐三縣相鄰?;ń髰{谷風景名勝區(qū)西北起崗烏鎮(zhèn)的毛草坪,東南至板貴鄉(xiāng)的三江口。全長79公里,平均寬3.8公里,面積300平方公里。共分為5個景區(qū),即夾山景區(qū)、鐵索橋景區(qū)、下瓜寨景區(qū)、盤江橋景區(qū)和古生物化石景區(qū)。
花江大峽谷風景名勝區(qū)主峰舊屋基大坡海拔1850米,景區(qū)最低點是北盤江和打邦河的交匯合處,海拔僅370米。山高、峽深、水急、壯美的自然景觀與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神秘久遠的海百合、龍化石構成“雄奇、宏大、險峻、神秘”的鮮明特色,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碳酸巖石出露分布廣泛,巖溶面積92%。巖溶極為發(fā)育,形態(tài)類型多樣,峰林、峰叢、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態(tài)的鈣質一應俱全,形成貴州喀斯特地貌類型最為齊全的的亞熱帶巖溶景觀博物館。
(2)實習單位:09級環(huán)境與生命科學系地理科學專業(yè)一班 姓名:王斌 學號:08120901003
(3)實習時間:__年6月5號——__年6月10號
(4)實習器材;地質羅盤,地質錘;放大鏡,皮尺等
(5)指導老師:莫世江教授、丁衛(wèi)紅老師等
(6)實習分組:09地理(1)班第一組
(7)實習路線;畢節(jié)學院——安順市——黃果樹瀑布——關嶺縣城——關嶺國家地質公園——花江大峽谷——興義市——萬峰林——石林——織金洞——畢節(jié)學院
二、實習內容花江大峽谷地質地貌概況
地球的裂縫——花江大峽谷地處貴州高原南部,向廣西低山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在地質構造上位于楊子臺褶帶中的黔南古斷褶來之西部,出露地層中三疊紀地層分布廣泛,巖性以碳酸巖層為主,這是形成巖溶地貌的基礎。經過多次造山運動,地殼隆升,海水消退,出露的海沉積物中碳酸鈣含量高,經水的溶解和風化剝蝕,發(fā)育成各種奇觀,如溶洞、奇石等,這些奇觀主要是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奇。
花江大峽谷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燕山運動奠定了其發(fā)展演化的基礎。通過一系列的造山運動,形成了大峽谷復雜的地形地貌和獨特的地質構造,特別是其獨特的地質遺跡,較全面的揭示了該區(qū)域的白堊紀古地理的原貌及其發(fā)展過程。
該區(qū)域地層的形成為早白堊紀早期,其巖石類型分別由沉積巖和火山巖組成, 形成了一個集沉積巖、火山巖、接觸變質巖、古生物化石等多種地質現(xiàn)象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寶庫。
2、喀斯特發(fā)育情況
花江大峽谷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碳酸巖石出露分布廣泛,巖溶面積92%,號稱貴州省境內喀斯特地貌類型最為齊全的的亞熱帶巖溶景觀博物館。巖溶極為發(fā)育,形態(tài)類型多樣,峰林、峰叢、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態(tài)的鈣質一應俱全,形成貴州喀斯特地貌類型最為齊全的的亞熱帶巖溶景觀博物館。
3、該地區(qū)喀斯特地貌形成條件和發(fā)育的主要因素
(1)巖石的透水性:水滲入可溶性巖石內部是加速巖石溶解和地質作用的重要因素.
2)地下水的運動: 地下水排水條件好,交替作用強,喀斯特發(fā)展速度快;地下水運動緩慢,則情況相反,溶解的碳酸鈣不能及時帶走,停滯的地下水很快成為飽和溶液而失去再溶蝕能力。
(3)水的溶解能力:凈水溶解能力是比較低的,當水中合有碳酸時,溶解能力加強。 自然界碳酸的很多,主要來自空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和雨水的化合,以及土壤層中各種生物化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與水的化合。此外,氣候和巖石成分、結構、產狀、厚度等,對喀斯特的發(fā)育也有很大的影響。
4、沉積構造
在大峽谷的山體上隨處可見的沉積構造也是遠古時期地殼活動留下的印記。當時湖泊流水中攜帶的大量泥沙一層層沉積下來,形成現(xiàn)在的巖石,不同的層理交織在一起,看上去好像一幅幅渾然天成的山水畫。早期形成的沉積巖與火山噴發(fā)的巖漿接觸后,在高溫高壓的環(huán)境條件下發(fā)生變質,又形成了顏色豐富、妖嬈多姿的接觸變質巖。
5、地質構造
在花江大峽谷一帶進行實地的考察,觀察該區(qū)域的初露巖石的形狀,結合書本已學的地質學知識,可以形象的進行如下概括:
地質構造主要分為兩大類,四小類:
一是褶皺,包括背斜和向斜兩種形態(tài);其中巖層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彎曲的是向斜。
二是斷層,包括地壘(斷層上升巖層)和地塹(斷層下降巖層)兩種。 6、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前必須進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為地磁的南、北兩極與地理上的南北兩極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線與地理子午線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點的磁北方向與該點的正北方向不一致,這兩方向間的夾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點磁針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東邊叫做東偏,偏于西邊稱西偏。東偏為(+)西偏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計算,公布以備查用。若某點的磁偏角已知,則一測線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關系為a等于a磁加減磁偏角。應用這一原理可進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時可旋動羅盤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盤向左或向右轉動,(磁偏角東偏則向右,西偏則向左),使羅盤底盤南北刻度線與水平刻度盤0--180度連線間夾角等于磁偏角。經校正后測量時的讀數(shù)就為真方位角。
(二)目的物方位的測量
是測定目的物與測者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也就是測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從子午線順時針方向到該測線的夾角)。
測量時放松制動螺絲,使對物覘板指向測物,即使羅盤北端對著目的物,南端靠著自己,進行瞄準,使目的物,對物覘板小孔,蓋玻璃上的細絲,對目覘板小孔等連在一直線上,同時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待磁針靜止時指北針所指度數(shù)即為所測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針一時靜止不了,可讀磁針擺動時最小度數(shù)的二分之一處,測量其它要素讀數(shù)時亦同樣)。
若用測量的對物覘板對著測者(此時羅盤南端對著目的物)進行瞄準時,指北針讀數(shù)表示測者位于測物的什么方向,此時指南針所示讀數(shù)才是目的物位于測者什么方向,與前者比較這是因為兩次用羅盤瞄準測物時羅盤之南、北兩端正好顛倒,故影響測物與測者的相對位置。
為了避免時而讀指北針,時而讀指南針,產生混淆,放應以對物覘板指著所求方向恒讀指北針,此時所得讀數(shù)即所求測物之方位角。
(三)巖層產狀要素的測量
巖層的空間位置決定于其產狀要素,巖層產狀要素包括巖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測量巖層產狀是野外地質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須熟練掌握。
巖層走向的測定
巖層走向是巖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巖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
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后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之走向。
因為走向是代表一條直線的方向,它可以兩邊延伸,指南針或指北針所讀數(shù)正是該直線之兩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與sw210度均可代表該巖層之走向。
2.巖層傾向的測定
巖層傾向——是指巖層向下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與巖層走向垂直。
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著層面并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的傾向。
假若在巖層頂面上進行測量有因難,也可以在巖層底面上測量仍用對物覘板指向巖層傾斜方向,羅盤北端緊靠底面,讀指北針即可,假若測量底面時讀指北針受障礙時,則用羅盤南端緊靠巖層底面,讀指南針亦可。
3.巖層傾角的測定
巖層傾角是巖層層面與假想水平面間的夾角,即真傾角,它是沿著巖層的真傾斜方向測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測得的傾角是視傾角。視傾角恒小于真傾角,也就是說巖層層面上的真傾斜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真傾角,層面上視傾斜線與水平面之夾角為視傾角。野外分辨層面之真傾斜方向甚為重要它恒與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層面上滾動或滴水使之在層面上流動,此滾動或流動之方向即為層面之真傾斜方向。
測量時將羅盤直立,并以長邊靠著巖層的真傾斜線,沿著層面左右移動羅盤,并用中指搬動羅盤底部之活動扳手,使測斜水準器水泡居中,讀出懸錐中尖所指讀數(shù),即為巖層之真傾角。
巖層產狀的記錄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
既方位角記錄方式,如果測量出某一巖層走向為3100,傾向為2200 ,傾角350,則記錄為nw3100/sw∠350或3100/sw∠350或2200∠350。
野外測量巖層產狀時需要在巖層露頭測量,不能在轉石(滾石)上測量,因此要區(qū)分露頭和滾石。區(qū)別露頭和滾石,主要是多觀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斷。
測量巖層面的產狀時,如果巖層凹凸不平,可把記錄本平放在巖層上當作層面以便進行測量。
7、花江大峽谷石漠化情況及其治理方案
(1)石漠化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與我國西北一帶沙漠化現(xiàn)狀相似,是土地劣化演變的極端形式之一。廣西和貴州等地原本就有大面積的碳酸巖分布,又由于不斷地開荒種地,破壞了原有植被,需千萬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層經風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種任何植物的石塊。我國西部石漠化速度相當快,其中廣西碳酸巖占全區(qū)土地總面積的37.8%,石漠化以每年3%—6%的速度遞增。石山地區(qū)不但形成“山光人窮,窮山惡水”的惡性循環(huán),且由于土壤稀薄、缺水易旱,也是造林綠化中最難啃的“硬骨頭”?;ń髰{谷地區(qū)也與此類似,治理石漠化當務之急!
(2)成因機理
一、花江大峽谷區(qū)域碳酸鹽巖系的抗風蝕能力強,成土過程緩慢。據(jù)資料顯示,每形成1 cm厚的風化土層需要4000余年,慢者需要85__年,較非巖溶區(qū)慢1o~80倍,這是西南巖溶山區(qū)土層淺薄、易出現(xiàn)石漠化的客觀背景條件和基本原因。
二、山多坡陡的地表結構不利于水土資源的保存。西南巖溶山區(qū)地表崎嶇破碎,山多坡陡。山多坡陡的地表結構加劇了斜坡體上水、土、肥的流失,某些人類活動擾動的激發(fā)下,使大片巖溶山地變成石漠化。
三、巖溶山區(qū)特殊的土體剖面結構加 劇了斜坡上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巖溶山區(qū)土壤剖面中通常缺乏c層(過渡層),在基質碳酸鹽母巖和上層土壤之間,存在著軟硬明顯不同的界面,使巖土之間的粘著力與親和力大為降低,一遇降雨激發(fā)便極易產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四、降水的影響。西南巖溶山區(qū)年均降雨量多在900~1 300 mm,暴雨集中在春季(約占4o )和夏季(占55%以上)。春季和初夏季的暴雨正是大面積坡耕地的中耕播種季節(jié),農作物(玉米、油菜、綠肥等)正處于幼苗階段,疏松的坡土得不到很好的覆蓋,故春季和初夏季暴雨加劇了石漠化的發(fā)展。
五、人口增長過快,農業(yè)人口多,土地負荷壓力大。西南巖溶山區(qū)是少數(shù)民族聚集區(qū),農業(yè)人口比重大,增長速度快。人口增長快、密度大,加上素質低,使西南巖溶山區(qū)陷人人口增加一過度開墾一土壤侵蝕性退化一石漠化擴展一經濟貧困的惡性循環(huán)中。
六、對土地掠奪式經營,耕種方式落后。亂砍濫伐、濫墾濫耕、鏟草皮、挖樹根、燒秸稈等在山區(qū)經常發(fā)生,對土地掠奪式經營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此外,耕種方式水分環(huán)比泥沙環(huán)比山地石率環(huán)比西南巖溶山區(qū)三分之一的旱耕地仍采用落后的順坡耕種方式,加劇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3)合理的治理方案
一是采取砌坎培土的方式,增加土層厚度;二是采取林農混種的方式,實行以耕代撫;三是采取興修蓄水池方式,保證林竹生長供水需要;四是采取封山禁牧的方式,禁止人畜踐踏,增加林草植被;五是有條件的地方,實行土壤改良、施肥,促進林竹生長。四、多部門聯(lián)動。石漠化綜合治理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關系到貧困山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群眾的脫貧致富和新農村建設,僅靠林業(yè)部門一家的努力難以達到效果。因此,政府把林業(yè)、國土、財政、農業(yè)、糧食、水利、畜牧等相關部門的力量進行整合,實現(xiàn)多部門聯(lián)動治理。一是積極開展林下種草。結合當?shù)刂攸c發(fā)展以花椒為種植的在石漠化綜合治理地區(qū)開展林下種情況下,種草養(yǎng)畜,增加了農戶收入,調動了廣大群眾石漠化綜合治理積極性。二是配套完善改土工程。該區(qū)域的石漠化治理區(qū)域主要集中在立地條件較差的陡坡耕地富集區(qū),要投入較大力度。三是加強農村能源建設。巖溶區(qū)群眾生產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材,長期隨意樵采是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治理的難點之一。
三、實習心得
此次教學實習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教學實習的安排,達到了實習的目地和要求。為我們日后從事相關工作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
通過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煉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習中有許多知識課本上是沒有的,我們學到了更加明確可行的操作技術和應用理論。如何充分靈活利用自己課堂知識進行實際操作,鍛煉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次教學實習給了我們一個充分鍛煉的自己的機會。
【第3篇 2023年地質地貌專業(yè)學生實習總結
一、實習概況
1、實習目的與任務
地質地貌實習是我們專業(yè)基本教學實習環(huán)節(jié)。通過此次實習,使我們進一步鞏固地質地貌學的基本原理,學習并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們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理論教學體系,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
野外考察實習使我們對地質地貌學有一個感性直觀地認識,鍛煉了我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實驗的能力。
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的觀察,認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征,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作出基本的解釋,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當?shù)氐牡刭|演變歷史。
2、實習概況
(1)實習地點(其一):貴州關嶺花江大峽谷
花江大峽谷:關嶺花江大峽谷風景名勝區(qū),位于貴州省中部偏西南,安順市西部,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縣城西南面。東北與鎮(zhèn)寧縣接壤,西南以北盤江為界和晴隆、興仁、貞豐三縣相鄰?;ń髰{谷風景名勝區(qū)西北起崗烏鎮(zhèn)的毛草坪,東南至板貴鄉(xiāng)的三江口。全長79公里,平均寬3.8公里,面積300平方公里。共分為5個景區(qū),即夾山景區(qū)、鐵索橋景區(qū)、下瓜寨景區(qū)、盤江橋景區(qū)和古生物化石景區(qū)。
花江大峽谷風景名勝區(qū)主峰舊屋基大坡海拔1850米,景區(qū)最低點是北盤江和打邦河的交匯合處,海拔僅370米。山高、峽深、水急、壯美的自然景觀與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神秘久遠的海百合、龍化石構成“雄奇、宏大、險峻、神秘”的鮮明特色,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碳酸巖石出露分布廣泛,巖溶面積92%。巖溶極為發(fā)育,形態(tài)類型多樣,峰林、峰叢、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態(tài)的鈣質一應俱全,形成貴州喀斯特地貌類型最為齊全的的亞熱帶巖溶景觀博物館。
(2)實習單位:09級環(huán)境與生命科學系地理科學專業(yè)一班 姓名:王斌 學號:08120901003
(3)實習時間:__年6月5號——__年6月10號
(4)實習器材;地質羅盤,地質錘;放大鏡,皮尺等
(5)指導老師:莫世江教授、丁衛(wèi)紅老師等
(6)實習分組:09地理(1)班第一組
(7)實習路線;畢節(jié)學院——安順市——黃果樹瀑布——關嶺縣城——關嶺國家地質公園——花江大峽谷——興義市——萬峰林——石林——織金洞——畢節(jié)學院
二、實習內容花江大峽谷地質地貌概況
地球的裂縫——花江大峽谷地處貴州高原南部,向廣西低山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在地質構造上位于楊子臺褶帶中的黔南古斷褶來之西部,出露地層中三疊紀地層分布廣泛,巖性以碳酸巖層為主,這是形成巖溶地貌的基礎。經過多次造山運動,地殼隆升,海水消退,出露的海沉積物中碳酸鈣含量高,經水的溶解和風化剝蝕,發(fā)育成各種奇觀,如溶洞、奇石等,這些奇觀主要是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奇。
花江大峽谷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燕山運動奠定了其發(fā)展演化的基礎。通過一系列的造山運動,形成了大峽谷復雜的地形地貌和獨特的地質構造,特別是其獨特的地質遺跡,較全面的揭示了該區(qū)域的白堊紀古地理的原貌及其發(fā)展過程。
該區(qū)域地層的形成為早白堊紀早期,其巖石類型分別由沉積巖和火山巖組成, 形成了一個集沉積巖、火山巖、接觸變質巖、古生物化石等多種地質現(xiàn)象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寶庫。
2、喀斯特發(fā)育情況
花江大峽谷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碳酸巖石出露分布廣泛,巖溶面積92%,號稱貴州省境內喀斯特地貌類型最為齊全的的亞熱帶巖溶景觀博物館。巖溶極為發(fā)育,形態(tài)類型多樣,峰林、峰叢、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態(tài)的鈣質一應俱全,形成貴州喀斯特地貌類型最為齊全的的亞熱帶巖溶景觀博物館。
3、該地區(qū)喀斯特地貌形成條件和發(fā)育的主要因素
(1)巖石的透水性:水滲入可溶性巖石內部是加速巖石溶解和地質作用的重要因素.
2)地下水的運動: 地下水排水條件好,交替作用強,喀斯特發(fā)展速度快;地下水運動緩慢,則情況相反,溶解的碳酸鈣不能及時帶走,停滯的地下水很快成為飽和溶液而失去再溶蝕能力。
(3)水的溶解能力:凈水溶解能力是比較低的,當水中合有碳酸時,溶解能力加強。 自然界碳酸的很多,主要來自空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和雨水的化合,以及土壤層中各種生物化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與水的化合。此外,氣候和巖石成分、結構、產狀、厚度等,對喀斯特的發(fā)育也有很大的影響。
4、沉積構造
在大峽谷的山體上隨處可見的沉積構造也是遠古時期地殼活動留下的印記。當時湖泊流水中攜帶的大量泥沙一層層沉積下來,形成現(xiàn)在的巖石,不同的層理交織在一起,看上去好像一幅幅渾然天成的山水畫。早期形成的沉積巖與火山噴發(fā)的巖漿接觸后,在高溫高壓的環(huán)境條件下發(fā)生變質,又形成了顏色豐富、妖嬈多姿的接觸變質巖。
5、地質構造
在花江大峽谷一帶進行實地的考察,觀察該區(qū)域的初露巖石的形狀,結合書本已學的地質學知識,可以形象的進行如下概括:
地質構造主要分為兩大類,四小類:
一是褶皺,包括背斜和向斜兩種形態(tài);其中巖層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彎曲的是向斜。
二是斷層,包括地壘(斷層上升巖層)和地塹(斷層下降巖層)兩種。 6、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前必須進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為地磁的南、北兩極與地理上的南北兩極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線與地理子午線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點的磁北方向與該點的正北方向不一致,這兩方向間的夾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點磁針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東邊叫做東偏,偏于西邊稱西偏。東偏為(+)西偏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計算,公布以備查用。若某點的磁偏角已知,則一測線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關系為a等于a磁加減磁偏角。應用這一原理可進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時可旋動羅盤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盤向左或向右轉動,(磁偏角東偏則向右,西偏則向左),使羅盤底盤南北刻度線與水平刻度盤0--180度連線間夾角等于磁偏角。經校正后測量時的讀數(shù)就為真方位角。
(二)目的物方位的測量
是測定目的物與測者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也就是測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從子午線順時針方向到該測線的夾角)。
測量時放松制動螺絲,使對物覘板指向測物,即使羅盤北端對著目的物,南端靠著自己,進行瞄準,使目的物,對物覘板小孔,蓋玻璃上的細絲,對目覘板小孔等連在一直線上,同時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待磁針靜止時指北針所指度數(shù)即為所測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針一時靜止不了,可讀磁針擺動時最小度數(shù)的二分之一處,測量其它要素讀數(shù)時亦同樣)。
若用測量的對物覘板對著測者(此時羅盤南端對著目的物)進行瞄準時,指北針讀數(shù)表示測者位于測物的什么方向,此時指南針所示讀數(shù)才是目的物位于測者什么方向,與前者比較這是因為兩次用羅盤瞄準測物時羅盤之南、北兩端正好顛倒,故影響測物與測者的相對位置。
為了避免時而讀指北針,時而讀指南針,產生混淆,放應以對物覘板指著所求方向恒讀指北針,此時所得讀數(shù)即所求測物之方位角。
(三)巖層產狀要素的測量
巖層的空間位置決定于其產狀要素,巖層產狀要素包括巖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測量巖層產狀是野外地質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須熟練掌握。
巖層走向的測定
巖層走向是巖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巖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
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后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之走向。
因為走向是代表一條直線的方向,它可以兩邊延伸,指南針或指北針所讀數(shù)正是該直線之兩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與sw210度均可代表該巖層之走向。
2.巖層傾向的測定
巖層傾向——是指巖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與巖層走向垂直。
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著層面并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的傾向。
假若在巖層頂面上進行測量有因難,也可以在巖層底面上測量仍用對物覘板指向巖層傾斜方向,羅盤北端緊靠底面,讀指北針即可,假若測量底面時讀指北針受障礙時,則用羅盤南端緊靠巖層底面,讀指南針亦可。
3.巖層傾角的測定
巖層傾角是巖層層面與假想水平面間的最大夾角,即真傾角,它是沿著巖層的真傾斜方向測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測得的傾角是視傾角。視傾角恒小于真傾角,也就是說巖層層面上的真傾斜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真傾角,層面上視傾斜線與水平面之夾角為視傾角。野外分辨層面之真傾斜方向甚為重要它恒與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層面上滾動或滴水使之在層面上流動,此滾動或流動之方向即為層面之真傾斜方向。
測量時將羅盤直立,并以長邊靠著巖層的真傾斜線,沿著層面左右移動羅盤,并用中指搬動羅盤底部之活動扳手,使測斜水準器水泡居中,讀出懸錐中尖所指最大讀數(shù),即為巖層之真傾角。
巖層產狀的記錄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
既方位角記錄方式,如果測量出某一巖層走向為3100,傾向為2200 ,傾角350,則記錄為nw3100/sw∠350或3100/sw∠350或2200∠350。
野外測量巖層產狀時需要在巖層露頭測量,不能在轉石(滾石)上測量,因此要區(qū)分露頭和滾石。區(qū)別露頭和滾石,主要是多觀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斷。
測量巖層面的產狀時,如果巖層凹凸不平,可把記錄本平放在巖層上當作層面以便進行測量。
7、花江大峽谷石漠化情況及其治理方案
(1)石漠化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與我國西北一帶沙漠化現(xiàn)狀相似,是土地劣化演變的極端形式之一。廣西和貴州等地原本就有大面積的碳酸巖分布,又由于不斷地開荒種地,破壞了原有植被,需千萬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層經風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種任何植物的石塊。我國西部石漠化速度相當快,其中廣西碳酸巖占全區(qū)土地總面積的37.8%,石漠化以每年3%—6%的速度遞增。石山地區(qū)不但形成“山光人窮,窮山惡水”的惡性循環(huán),且由于土壤稀薄、缺水易旱,也是造林綠化中最難啃的“硬骨頭”。花江大峽谷地區(qū)也與此類似,治理石漠化當務之急!
(2)成因機理
一、花江大峽谷區(qū)域碳酸鹽巖系的抗風蝕能力強,成土過程緩慢。據(jù)資料顯示,每形成1 cm厚的風化土層需要4000余年,慢者需要85__年,較非巖溶區(qū)慢1o~80倍,這是西南巖溶山區(qū)土層淺薄、易出現(xiàn)石漠化的客觀背景條件和基本原因。
二、山多坡陡的地表結構不利于水土資源的保存。西南巖溶山區(qū)地表崎嶇破碎,山多坡陡。山多坡陡的地表結構加劇了斜坡體上水、土、肥的流失,某些人類活動擾動的激發(fā)下,使大片巖溶山地變成石漠化。
三、巖溶山區(qū)特殊的土體剖面結構加 劇了斜坡上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巖溶山區(qū)土壤剖面中通常缺乏c層(過渡層),在基質碳酸鹽母巖和上層土壤之間,存在著軟硬明顯不同的界面,使巖土之間的粘著力與親和力大為降低,一遇降雨激發(fā)便極易產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四、降水的影響。西南巖溶山區(qū)年均降雨量多在900~1 300 mm,暴雨集中在春季(約占4o )和夏季(占55%以上)。春季和初夏季的暴雨正是大面積坡耕地的中耕播種季節(jié),農作物(玉米、油菜、綠肥等)正處于幼苗階段,疏松的坡土得不到很好的覆蓋,故春季和初夏季暴雨加劇了石漠化的發(fā)展。
五、人口增長過快,農業(yè)人口多,土地負荷壓力大。西南巖溶山區(qū)是少數(shù)民族聚集區(qū),農業(yè)人口比重大,增長速度快。人口增長快、密度大,加上素質低,使西南巖溶山區(qū)陷人人口增加一過度開墾一土壤侵蝕性退化一石漠化擴展一經濟貧困的惡性循環(huán)中。
六、對土地掠奪式經營,耕種方式落后。亂砍濫伐、濫墾濫耕、鏟草皮、挖樹根、燒秸稈等在山區(qū)經常發(fā)生,對土地掠奪式經營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此外,耕種方式水分環(huán)比泥沙環(huán)比山地石率環(huán)比西南巖溶山區(qū)三分之一的旱耕地仍采用落后的順坡耕種方式,加劇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3)合理的治理方案
一是采取砌坎培土的方式,增加土層厚度;二是采取林農混種的方式,實行以耕代撫;三是采取興修蓄水池方式,保證林竹生長供水需要;四是采取封山禁牧的方式,禁止人畜踐踏,增加林草植被;五是有條件的地方,實行土壤改良、施肥,促進林竹生長。四、多部門聯(lián)動。石漠化綜合治理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關系到貧困山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群眾的脫貧致富和新農村建設,僅靠林業(yè)部門一家的努力難以達到效果。因此,政府把林業(yè)、國土、財政、農業(yè)、糧食、水利、畜牧等相關部門的力量進行整合,實現(xiàn)多部門聯(lián)動治理。一是積極開展林下種草。結合當?shù)刂攸c發(fā)展以花椒為種植的在石漠化綜合治理地區(qū)開展林下種情況下,種草養(yǎng)畜,增加了農戶收入,調動了廣大群眾石漠化綜合治理積極性。二是配套完善改土工程。該區(qū)域的石漠化治理區(qū)域主要集中在立地條件較差的陡坡耕地富集區(qū),要投入較大力度。三是加強農村能源建設。巖溶區(qū)群眾生產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材,長期隨意樵采是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治理的難點之一。
三、實習心得
此次教學實習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教學實習的安排,達到了實習的目地和要求。為我們日后從事相關工作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
通過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煉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習中有許多知識課本上是沒有的,我們學到了更加明確可行的操作技術和應用理論。如何充分靈活利用自己課堂知識進行實際操作,鍛煉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次教學實習給了我們一個充分鍛煉的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