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某高層建筑塔機特殊拆卸的安全技術
自升塔式起重機被廣泛應用于建筑施工,但個別高層建筑物建完后,導致自升塔式起重機無法降落及拆卸。它的拆卸過程又是設備安全管理之關鍵。下面對自升塔式起重機裝拆過程中需要作哪些工作談幾點意見:
一、安全方案的確定:
1.編制依據(jù)
① 了解施工現(xiàn)場的平面布置;
② 明確拆卸過程及周圍環(huán)境;
③ 閱讀使用說明書。
2.確定裝拆方案
綜合上述情況初步選幾個可以實施的方案,而后將拆卸方案加以整理和比較,經(jīng)研究
確定施行的方案,報請設備部門和安全主管部門討論后確定。同時作好文字記錄。
二、拆卸方案的編制
1.拆卸方案的編制說明。
2.在平面圖中應標明:
① 塔機平衡臂與吊臂拆卸的方向。
② 塔機拆卸的部位;
③ 拆卸塔機所用的汽車起重機的位置和噸位。
④ 塔機基礎周圍建筑物和電纜線的高度尺寸和距塔基礎中心線的距離。
3.拆卸順序
① 將塔式起重機降至建筑物屋面高。
② 將平衡臂朝向屋面(如圖1),利用平衡臂三角架將配重逐塊吊起(僅保留1塊配重),
落到屋面并將配重塊用長木板墊放。
圖1塔機拆卸平面簡圖
③ 旋轉塔面,將起重臂打斜后朝向屋面(滿足起重臂全部置于屋面即可)。
④ 將起重臂用道木在下面架起,拆落下起重臂并每節(jié)分解。
⑤ 在平衡臂后側利用三角架,將配重塊及每節(jié)吊臂逐個吊起放到地面。(此時因起重臂
拆完,有些型號的塔機要采取措施防止塔吊往平衡臂方向傾翻——編者)
⑥ 用主卷揚鋼絲繩繞過塔帽滑輪固定到平衡臂前端,同時用綜繩固定做溜繩。
⑦ 開主卷揚將平衡臂慢慢落下到地面。
⑧ 用主卷揚鋼絲繩繞塔帽定滑輪,吊起降節(jié)后引出的標準節(jié),用綜繩慢慢溜到地面,
直到爬升套架落到基礎節(jié),用汽車吊拆除。
4.拆卸區(qū)域的安全監(jiān)護工作
① 拆卸區(qū)域和四周布置二道警戒線,掛起警示牌,嚴禁任何人進入作業(yè)區(qū)域或在四周
圍觀。
② 如吊臂下方是人行道,工人選前10分鐘拉起禁止行走繩,并組織維護人員做好禁止
行人進入危險區(qū)域的工作。
③ 現(xiàn)場安全監(jiān)督員全權負責拆卸區(qū)域的安全監(jiān)護工作。
5.裝拆前安全技術交底的內容。
① 所有拆卸人員做到一切行動聽指揮。
② 現(xiàn)場總指揮對自升塔式起重機作全面的檢查,對裝拆區(qū)域安全防護作全面的檢查。
同時司機對塔機各部機械構件全面檢查。電工對電路、操作板、控制、制動系統(tǒng)全面檢查。吊裝指揮員已準備的機具、設備、繩索、卸扣軋頭等作全面檢查。
③ 進現(xiàn)場必須戴安全帽。
④ 在3m以上高空作業(yè)必須正確使用安全帶。
⑤ 天氣寒冷做好防寒準備工作,天氣炎熱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⑥ 禁止向下投物并有防范措施。
⑦ 所有作業(yè)人員嚴禁擅自按動按扭或撥動開關等。
⑧ 參加裝拆人員應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
⑨ 作業(yè)人員必須聽從指揮,有好方法和建議必須提請討論,得到現(xiàn)場總指揮的同意后
方可實施,不得自作主張和更改作業(yè)方案。
⑩ 起重臂下嚴禁站人。
(11)四級風以上的天氣不許時行升降節(jié)作業(yè)。
(12)升降節(jié)作業(yè)要專人指揮,電源、液壓系統(tǒng)均應有專人操縱。
(13)升降節(jié)前應把平衡臂或起重臂回轉至塔身規(guī)定位置。
(14)降節(jié)過程禁止旋轉塔帽。
(15)齒輪泵在最大壓力下不準持續(xù)工作3分鐘。
(16)裝拆作業(yè)人員嚴禁飲酒后上崗。
(17)降節(jié)完畢,應檢查電源是否切斷,左右操縱桿要退回中間位置,各段螺栓檸緊牢固。
三、拆卸前的準備工作
1. 拆卸前向拆卸人員進行全面技術交底。
2. 充分理解拆卸方案及順序。
3. 檢查拆卸工具是否好用。
四、電工應注意
1. 拆卸時臨時用電,不得隨便搭接、按用電規(guī)程接通線路。并設有安全防護措施。
2. 上部降節(jié)時,操縱油泵,隨時觀察降落速度及是否有卡阻現(xiàn)象。
3. 油泵操縱應聽從現(xiàn)場總指揮的命令,適時降落,嚴禁無命令工作。
五、起重司機應注意
1. 拆卸降落時,小車吊起配重行走時應有指揮信號才能移動,不得隨意操作。
2. 自升塔式起重機在升降過程中或上部吊臂與塔身間的連接螺栓沒有緊固的情況下,
禁止開回轉。
六、作業(yè)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和身體素質
1. 參加自升塔式起重機拆卸人員必須是經(jīng)過專門培訓的,明確裝拆工作全過程,熟練
掌握本工種技術的各專業(yè)技術工人。除懂本工種技術外,還應懂其他工種技術要點。
2. 現(xiàn)場總指揮應懂自升塔式起重機的工作原理,結構性能耐,熟悉裝拆全部工作過程,
并能全面掌握吊裝技術,懂管理,有一定的指揮能力。
3. 參加作業(yè)的人員應有集體觀念和安全防護意識,除時刻注意本工種的安全技術工作
外,還得注意其他工種的安全工作。
4. 參加裝拆作業(yè)人員應有醫(yī)院檢查身體合格證明方可上崗。
(刁俐杰)
第2篇 高層建筑施工用電安全技術方案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座位于___北鍘,___西側,___東側,總建筑面積為120060平方米,其中1-3號樓33層高層,地下室二層,建筑面積為76659m2,4-7號樓為12層小高層,地下室一層,建筑面積為21688m2,小區(qū)中間設地下車庫一層,建筑面積為9680m2,為了完成業(yè)主合同工期的要求,本工程準備同步進行施工,但必須要配備足夠的用電量。
一、施工現(xiàn)場說明
四周用磚砌圍墻,東西面長度240米,南北面長度95米。施工現(xiàn)場約23000平方,場地基本平整,東面現(xiàn)有砼路面寬3.5米,西北面砼路面寬4米,工程出正負零后,東、西、北面路面施工用場地增加8-10米,南面西首寬度為7米,東首3-4米。
二、線路鋪設
本工程施工用電業(yè)主已提供630kw配電站一座尚不能滿足施工用電需要(已報業(yè)主著急解決)項目現(xiàn)總配電間設在東面圍墻邊,用400安倍空氣開關三只,分三路出線:第一路沿北面東西走向,用50m2電纜一根專供生活區(qū)、辦公區(qū)照明及生活用電。第二路沿南面圍墻東西走向,專供小高層施工機械(塔吊、人貨梯、一臺150鋼筋碰焊機)用95m2,電纜一根。第三路從小高層與高層中間地下車庫項東西走向,專供高層塔吊、人貨梯、二臺150鋼筋碰焊機、木工機械及施工機械用95m2電纜一根。
三、導線選取,負荷計算。
1、第一路線:辦公共、生活區(qū)及用電設備
辦公區(qū)燈?(yz40)50盞2kw
辦公區(qū)空調(_fr-35wf)10臺10 kw
生活區(qū)燈?(pz40-100)320只39 kw
蒸飯箱(zfc-200) 6只72 kw
開水箱(drt-22)5只45 kw
第一路線用電量177 kw
則:σpi177 kw
p=1.05×177=250.5kva
按導線允許電流選擇,該路電流為:
i=kr/(31/2×υ×cosφ)
=250.5×1000/(1.73×380×0.75)
=508a
因各用電設備不是同時工作,故按用電量75%計算。
則i=508×0.75=381a
求得:用50 m2電纜一根能滿足該線路用電負荷。
第二路線:設備用電
從東向西沿東漢陽圍墻邊布置
塔吊(qtz?80)2臺88 kw
人貨電梯(scd?100/100)4臺84 kw
鋼筋碰焊機?(150)1臺150 kw
高揚水泵(tv200)2臺22 kw
交流弧焊機?(b_i-315f2)5臺140 kw
平板振動機?(pz-50)2臺32 kw
插入式振動機(px―50)10臺11 kw
砼攪機(jzc-350)4臺22 kw
砂漿機(ujm-200)4臺12 kw
電動套絲機?(z3t-n150)2臺6 kw
砂輪切割(j3gq-400)4臺6 kw
第二路線用電?531 kw另外加5%照明。
則σpt=558kw
p=1.05×(0.7+0.75+558)=588kva
按導線允許電流選擇,該線路工作電流為
i=kp/(31/2×4×cosφ)
=588/(1.73×380×0.75)
=1081a
按各種電器設備不是同時使用,故參照拆算為75%計算:
i=1081×0.75=810a
用95m2電纜一根,經(jīng)測算能施工用量。
第三路線從東往西,在小高層與高層中間、地下車庫項埋地深至60-80公分布置。
塔吊(qtz?63/tm)3臺130 kw
人貨電梯(scd?100/100)3臺63 kw
鋼筋碰焊機?(150)2臺300 kw
高揚水泵(tv200)3臺33 kw
交流弧焊機?(b_i-315f2)2臺56 kw
木工圓鋸機?(m-0104)3臺15 kw
木工壓刨機?(mb-1043)5臺4.4 kw
砼攪機(jzc-350)3臺16.5 kw
砂漿機(ujm-200)3臺9 kw
第三路線總需用635.9,另外照明用電5%=31 kw。
則σpt=667kw
p=1.05×(0.7+0.75+667)
=701kva
按導線允許電流選擇,該線路工作電流為
i=kp/31/2×4×cosφ
i=701/1.73×380×0.75=1194.05a
按日常機械不是同時使用拆算為75%用電量計算
i=1194.05×0.75=895a
用95m2電纜一根,經(jīng)驗算能滿足施工機械用電負荷。
四、接地、接零基本保護措施
施工現(xiàn)場的使用電纜實行三相五線制tns系統(tǒng)布置,按規(guī)范施工,采用接地保護,所有電器設備的金屬外殼全部接,且固定電箱執(zhí)行重復接地,用φ48腳手架鋼管折入深度不少于2.5米,重復樁間隔2.5米保證接地電阻測試不大于ω,用扁鋼焊接,使其牢固,用綠/黃色線作接地線,做到符合規(guī)定。
五、選材與要求
1、配電箱選用上海安康制造廠生產(chǎn)的標準電箱。配電箱布置離地1.2米底部用磚砌將電箱專架固定,電箱前1米內不準推物,各配電箱均須上鎖,門外作統(tǒng)一標號并有檢查保養(yǎng)紀錄,按規(guī)定重復保護接地。
2、電箱采用三級配電,即配電總箱分配電箱開關箱動力配電箱和照明配電箱,有分路設置。
3、按規(guī)定分配電箱與開關電箱間距不得超過30,開關箱與用電設備間距不宜超過2米,固定箱設在干燥、通風處。
六、電氣安全技術措施
(一)配電箱用鐵板,絕緣材料制成,安裝箱體時必須端正、牢固。
1、固定箱底部離地1.2-1.5米,移動箱0.6-1.5米,進出導線設在箱體底部,導線無承受超過自重的拉力。箱內分設工作零線排和保護零線排固定電箱實行重復接地,接頭無松動,線頭設有外露帶電現(xiàn)象,并有防雨、防潮技術措施。
2、電箱內電器選擇:
a、開關電器選擇絕緣好的合格產(chǎn)品。
b、箱內裝設分斷,隔離電源開關電器,且開關電器與配電線路相匹配。
c、箱內裝設漏電保護器,前后兩級額定漏電反應動作和電流時間相合理。
d、用電箱全部實行一機一閘,一組保險一漏電保護。
e、進出電箱導線,采用絕緣良好產(chǎn)品。
(二)、選擇方法要求
1、保護零排,接地零排的接線橋選用銅質,采用與接線橋明露連接。
2、按鈕開關紅色為起動,黃色點動,綠色停止。
3、熔斷器完整無缺損、接觸緊密可靠。
4、漏電保護器,形成最少在總電箱和開關箱使用漏電動作電流小于30ma,動作時間小于0.1s,潮濕場所用漏電動作小于15ma,根據(jù)供電方式和電流電壓選用4板、3板和2板的漏電保護器。由線路電流選用漏電保護器型號按順序進行接線,不能反接,經(jīng)常性地進行按鈕試驗檢查,確保靈敏可靠。
七、配電箱和開關箱的使用、維護。
1、所有電箱統(tǒng)一編上:浙江建安on固定資產(chǎn)編號,黑色,綠色,黃色作分路識別標志。
2、
操作程序:送電時順序為總配電箱分配電箱開關箱,停電斷開時開關箱分配電箱總配電箱。
3、現(xiàn)場專職電工陳蒙云、張德仁二同志專門負責現(xiàn)場電氣設備維護、保養(yǎng)。負責檢查監(jiān)護日常生活。負責有關移架設。
4、現(xiàn)場電工須經(jīng)專門培訓,經(jīng)考核持兩證上崗。
5、由現(xiàn)場電氣工作負責每月、每周對電箱內漏電保護設施進行調試、維修保養(yǎng),并記錄在案。
八、電氣防火措施及要求
1、教育員工懂得易燃、易爆物品識別,懂得保護電氣設備的重要性,電箱旁邊保持道路暢通,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2、焊接作業(yè)時,須遵守操作規(guī)程,不得靠近電箱旁邊焊割,避開電線電纜。
3、電箱內應分動力、照明、確保插座和容斷器的完好,發(fā)現(xiàn)缺報,及時調換。
4、每只固定箱旁邊必須配備干粉滅火機一只,黃沙若干,以防不測。
九、低壓用電
按照建設部jgj46-88《施工現(xiàn)場臨時用電技術規(guī)范》及上海市建委《施工現(xiàn)場電氣安全管理》和上海地區(qū)低壓用戶電氣裝置規(guī)定,結合本項目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項目施工現(xiàn)場低用電施工方案:
1、地下室部份:本工程地下室占地面16585平方米分七幢,其中地下二層三幢、一層四幢、一個大型地下車庫,七個通道口。
2、以單幢面積安裝一只(380伏-36伏)5000w變壓器二路分線,進線為6m2電纜,出線4m2,地下車庫低壓燈待4-7#房完成后再施工,故不屬此方案之列。
3、1-3號樓高28-31層,用燈頭30只/60m先用2500w變壓器放在地下室向上布線,建筑施工到15層時將變壓器移于至15-16層,分上、下二路布線,4-7房在施工至6層時移至6層(變壓器1500w)分上、下二路布線。地下室、樓梯實行低壓電后,是確保安全施工的重要措施之一,變壓器箱須專門設計
第3篇 高層建筑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交底內容:
1.高層建筑施工時,應采取穩(wěn)妥可靠的上下通訊聯(lián)系措施。
2.雨季施i期間,應注意周圍的環(huán)境,結合建筑以及選用起重設備的情況,在施工現(xiàn)場設立可靠的避雷裝置。
3.采用大模板施工時,大模板的吊裝、運輸、存放必須穩(wěn)固可靠,嚴防傾覆,存放時如不能滿足自穩(wěn)角要求,必須采用加固措施。
4.采用大模板、組合大面積鋼模板施工時,模板安裝就位后,應設專人負責將鋼模板串聯(lián),然后接通地線,防止漏電傷人。
5.結構施工時,施工層使用的中小型電器應安裝漏電裝置。
6.結構施i期間,施工承重和安全防護所采用的插口架子、插挑架子和掛架子必須經(jīng)過設計計算,使用中應嚴格控制使用荷載。吊掛架子提升至施工層使用時,該層現(xiàn)澆混凝土強度應大于i0mpa。承受施工承重架子的現(xiàn)澆混凝土強度應符合施工設計的要求。
7.高層建筑結構施工中應嚴防高處墜落、物體打擊,建筑物的出人口、樓梯口、孔洞口以及臨近建筑交通要道口,均應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8.高層建筑結構施工中,安全網(wǎng)除應隨施工樓層架設外,尚應在首層和每隔四層各設一道安全擋板。垂直作業(yè)必須采取有效的隔離防護安全措施。
9.墻體用滑模施工,而現(xiàn)澆樓板采用降模施工時,設在墻體上的吊點、吊桿和連接夾具,以及主桁吊點,均應安裝牢固、安全可靠,吊桿及夾具經(jīng)試驗檢驗后方可使用。
10.必須加強消防治安工作,消防供水系統(tǒng)應設高壓水泵和直徑不小于76mm的豎管,逐層應設消防接口,消防水泵應有專線供電。
第4篇 高層、超高層建筑大模板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目前,大模板施工已成為高層和超高層剪力墻結構工業(yè)化施工的主導方法,由于大模板施工技術難度較大,稍有疏忽,便會導致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大模板施工前和拆模前,現(xiàn)場施工負責人應向操作人員將大模板堆放、吊裝、支設、拆除及運輸保管過程中的每一步驟,每一細節(jié)進行具有時效性、針對性的安全技術交底。強化安全管理,確保施工安全。
1.熟悉大模板構造,杜絕安全隱患
大模板按其結構形式的不同可分為整體式、拼裝式和模數(shù)式等,每種均由模板、支撐系統(tǒng)及操作平臺組成。施工前,首先根據(jù)設計圖紙繪制配板圖進行模板設計,力求模板拼裝和拆除的方便性,支撐的牢固性,同時保持較好的強度、剛度、穩(wěn)定性及整體拼裝后的平整度。并且,須對主要項目進行驗算:①混凝土澆筑時的側向張力;②穿墻螺栓的抗拉強度;③模板彈性模量的側向變形和整體穩(wěn)定性;④大模板的自重荷載及起吊、起裝時對節(jié)點及支承點的強度、剛度要求。
1.1大模板吊環(huán)
大模板吊環(huán)的構造形式因模板形式也不盡相同。拼裝式大模板使用組裝式吊環(huán),整體式大模板的吊環(huán)直接焊在模板上。但無論何種吊環(huán),設計時均應按吊環(huán)受力狀況進行強度設計,并留有足夠的安全儲備。整體式大模板吊環(huán)的位置、數(shù)量、安裝方法和焊縫長度均須滿足設計要求,拼裝式吊環(huán)的連接螺栓型號及雙螺母緊固,也應滿足設計要求。施工過程中,應經(jīng)常檢查吊環(huán)、若發(fā)現(xiàn)螺母松動或其被吊環(huán)碰撞而損壞時,應立即緊固或更換。1.2大模板斜支撐的地腳螺栓
施工過程中大模板經(jīng)多次起吊和落地,由于未能輕吊輕放,地腳螺栓中的螺母在多次反復沖擊下焊縫可能會開裂。堆放時一旦受外界荷載干擾,螺母脫落,致使大模板傾覆。因而設計時增加雙面護板,延長焊縫,使用中盡量避免著地時沖撞地腳螺栓。
1.3大模板外掛三角架
1.3.1外掛三角架是大模板工藝的配套技術的產(chǎn)品。外掛架的掛鉤是主要受力構件,其材質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外掛架提升時,檢查掛鉤外伸懸臂是否過大,安裝時檢查外掛架是否在沖擊力作用下發(fā)生掛鉤彎曲變形。
1.3.2大模板起落時,應注意平衡,模板就位時應避免沖撞外掛架,模板提升時應注意不要剮碰與外掛架連在一起的外圍護架及安全網(wǎng)。
1.3.3施工時,外掛架上只允許放置操作工具,工人使工具、模板零件應放在工具袋內,以免墜落傷人。嚴禁堆放施工材料,并避免多名操作人員集中在一處。
1.3.4外墻洞中處應該按要求設置附著,防止在風載作用下外掛架擺動和內傾。
1.3.5外掛架安裝時,墻體混凝土強度不得小于7.5mpa,尤其在冬期施工,混凝土強度增長慢,外掛架不宜提升過早。
1.4整體提升電梯井筒模的底模整體提升電梯井筒模座落在底模上,底模又依靠鋼爬梁或在下一層筒壁預留孔洞安裝穿墻螺栓而托起。提升底模時,應檢查底模與井筒壁四周的間隙,底模就位后須按施工圖在底模四周用楔頂緊,防止小范圍水平位移或晃動。并經(jīng)常檢查、清理底模,避免底模重心失穩(wěn)。
2.大模板安裝安全技術措施
2.1大模板安裝操作人員應嚴格按照模板設計和工序要求進行施工。作業(yè)前,施工負責人應做好專項安全技術交底和安全教育工作。檢查吊索、卡具及每塊模板上的吊環(huán)是否有效,并設專人指揮。統(tǒng)一信號,密切配合。做到穩(wěn)起穩(wěn)落,就位準確。
2.2合模時,先將房間四角的角模安裝到位,并將角模上口用8<sup>#</sup>鉛絲固定在剪力墻的暗柱鋼筋上,以防角模因入模碰撞而倒落。
2.3將一個施工流水段的正號大模板吊至安裝位置,初步就位后用撬棍按照墻體位置線,調整大模板位置,對稱調整大模板的一對地腳螺栓,使其地面位置偏差符合規(guī)范要求。再安裝反號大模板,校正垂直后,用穿墻螺栓將正反兩塊大模板鎖緊。大模板沒有固定前,不得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2.4外墻大模板作業(yè)高度在4m以上或二層及二層以上,要按照高空作業(yè)安全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操作和防護,在外掛三角架上設置防護欄桿,搭設水平兜網(wǎng)并滿掛密目網(wǎng)。內墻大模板設置操作平臺,其外側設置欄桿和安全網(wǎng)。2.5大模板安裝完畢,由施工負責人按照設計要求對模板工程進行詳細檢查。對檢查出的問題,施工班組應逐條整改,報請施工負責人復檢,確保模板工程符合混凝土質量要求及施工安全要求后,施工負責人簽字認可,方可進行混凝土澆筑。
2.6混凝土澆筑時,應設專人觀察模板及支撐系統(tǒng)變形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暫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員,排除險情,并經(jīng)現(xiàn)場施工負責人檢查同意后方可復工。
2.7雨季施工,高聳結構的大模板作業(yè),要安裝避雷設施,其接地電阻不得大于4ω,五級以上大風不得進行大模板拼裝及吊裝作業(yè)。
2.8臨街及交通要道地區(qū),應設警示牌,避免傷及行人。
3.大模板拆除安全技術措施
3.1在混凝土強度能夠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壞時,方可拆除。在拆模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實際結構混凝土強度未達到要求后,方可繼續(xù)拆除。
3.2拆模時嚴禁猛撬、硬砸,拆模若間歇停止,則須將拆下的模板首先運送到指定地點集中堆放。不得堆放在施工層上,更不得留下松動的模板。
3.3拆模起吊前,應復查穿墻螺栓是否全部拆凈,模板與墻體是否完全脫離,并清除大模板操作平臺上的雜物,檢查模板是否有勾掛兜絆的地方,指揮塔吊至被拆除的模板正上方,將大模板吊出。3.4在斜支撐的大模板應面對面堆放,自穩(wěn)角為75°~80°無斜支撐的大模板應在現(xiàn)場搭設腳手架,將模板放入架子內,不得倚靠在其它模板或構件,以免下腳滑移、傾倒。
3.5大模板存放場地必須平整夯實,采取排水措施,并加設滿足地面承載力要求的墊塊;對濕陷性黃土,須有防水措施;對凍脹性土,須有防凍融措施;確保大模板堆放相對穩(wěn)定。
3.6大模板拆裝區(qū)周圍應設置欄桿,并掛有明顯的標志牌,禁止非作業(yè)人員入內。
第5篇 高層建筑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交底內容:
1.高層建筑施工時,應采取穩(wěn)妥可靠的上下通訊聯(lián)系措施。
2.雨季施i期間,應注意周圍的環(huán)境,結合建筑以及選用起重設備的情況,在施工現(xiàn)場設立可靠的避雷裝置。
3.采用大模板施工時,大模板的吊裝、運輸、存放必須穩(wěn)固可靠,嚴防傾覆,存放時如不能滿足自穩(wěn)角要求,必須采用加固措施。
4.采用大模板、組合大面積鋼模板施工時,模板安裝就位后,應設專人負責將鋼模板串聯(lián),然后接通地線,防止漏電傷人。
5.結構施工時,施工層使用的中小型電器應安裝漏電裝置。
6.結構施i期間,施工承重和安全防護所采用的插口架子、插挑架子和掛架子必須經(jīng)過設計計算,使用中應嚴格控制使用荷載。吊掛架子提升至施工層使用時,該層現(xiàn)澆混凝土強度應大于i0mpa。承受施工承重架子的現(xiàn)澆混凝土強度應符合施工設計的要求。
7.高層建筑結構施工中應嚴防高處墜落、物體打擊,建筑物的出人口、樓梯口、孔洞口以及臨近建筑交通要道口,均應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8.高層建筑結構施工中,安全網(wǎng)除應隨施工樓層架設外,尚應在首層和每隔四層各設一道安全擋板。垂直作業(yè)必須采取有效的隔離防護安全措施。
9.墻體用滑模施工,而現(xiàn)澆樓板采用降模施工時,設在墻體上的吊點、吊桿和連接夾具,以及主桁吊點,均應安裝牢固、安全可靠,吊桿及夾具經(jīng)試驗檢驗后方可使用。
10.必須加強消防治安工作,消防供水系統(tǒng)應設高壓水泵和直徑不小于76mm的豎管,逐層應設消防接口,消防水泵應有專線供電。
第6篇 高層建筑防火安全技術
在最近20年的時間里,我國的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從深圳到東北,從沿海到內地,大有爭先恐后,越蓋越高之勢。從1980年前高層建筑在我國還幾乎是個空白,到1991年底,全國已建成的高層建筑共有13000余幢,其中高度超過100米的超高層建筑近70幢,而且數(shù)量和高度增加的勢頭不減。??
一方面是高度在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建筑大廈的功能也在日趨多樣化。一座巨型的大廈如同一座小城市,集居住、辦公、倉庫、車間生產(chǎn)、娛樂、餐飲、購物、金融、休閑等多功能于一身,同時可容納數(shù)千人甚至數(shù)萬人。這種多功能的綜合大廈用火用電量大,內部裝修可燃物多,人員復雜,財富集中,潛在的火險隱患多。這就給大廈的安全,特別是消防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危險性。
十多年來,我國高層建筑有了迅速發(fā)展,因此,繼1982年我國頒布了第一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以下簡稱高規(guī))之后,歷經(jīng)13年的努力,總結了國內高層建筑防火設計的實踐經(jīng)驗,參考了國外有關標準規(guī)范,1995年對摳吖??進行了較大修訂。進入2000年以來,再次對摳吖??進行了全面的修訂,并引入了以性能為基礎的設計思想,以適應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需要。這標志著我國在高層建筑防火設計領域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高層建筑,由于體型大,功能復雜,因而火災危險性也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火勢蔓延快
高層建筑的樓梯間、電梯井、管道井、風道、電纜井、排氣道等豎向井道,如果防火分隔或防火處理不好,發(fā)生火災時好像一座高聳的煙囪,成為火勢迅速蔓延的途徑,尤其是高級旅館、綜合樓以及重要的圖書樓、檔案樓、辦公樓等高層建筑,一般室內裝修、家具等可燃物較多,有的高層建筑還有可燃物品庫房,一旦起火,燃燒猛烈,容易蔓延。據(jù)測定,在火災初起階段,在空氣對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煙氣擴散速度為0.3米/秒,在火災燃燒猛烈階段,由于高溫狀態(tài)下的熱對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煙氣擴散速度為0.5-3米/秒;煙氣沿樓梯間或其他豎向管井擴散速度為3-4米/秒。如一座高度為100米的高層建筑,在無阻擋的情況下,半分鐘左右煙氣就能順豎直管井擴散到頂層。例如,韓國漢城22層的摯筧桓??旅館,二樓咖啡間的液化石油氣瓶爆炸起火,煙火很快蔓延到整個咖啡間和休息廳,并相繼通過樓梯和其他豎井管道,迅速向上蔓延,頃刻之間全樓變成一座摶鶿??。大火燒了約9個小時,死163人,傷60人,燒毀大樓內全部家具、裝修等,造成了嚴重損失。助長火勢蔓延的因素較多,其中風對高層建筑火災就有較大影響。因為風速是隨著建筑物的高度增加而相應加大的。據(jù)測定,在建筑物10米高處的風速5米/秒,在30米高處的風速為8.7米/秒,在60米高處的風速為12.3米/秒,在90米高處的風速為15.0米/秒。由于風速增大,勢必會加速火勢的迅速蔓延。
(二)疏散困難
高層建筑的特點:一是層數(shù)多,垂直距離長,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場所的時間也會長些;二是人員集中;三是發(fā)生火災時由于各種豎井拔氣力大,火勢和煙霧向上蔓延快,增加了疏散的困難。
(三)撲救難度大
高層建筑高達幾十米,甚至超過二三百米,發(fā)生火災時從室外進行撲救相當困難,一般要立足于自救,即主要靠室內消防設施。但由于目前我國經(jīng)濟技術條件所限,高層建筑內部的消防設施還不可能很完善,尤其是二類高層建筑仍以消火栓系統(tǒng)撲救為主,因此,撲救高層建筑火災往往遇到較大困難。
(四)火災隱患多
一些高層綜合性建筑,功能復雜,可燃物多,消防安全管理不嚴,火災隱患多。如有的建筑設有百貨營業(yè)廳,可燃物倉庫,人員密集的禮堂、餐廳等;有的辦公建筑,出租給十幾家或幾十家單位使用,安全管理不統(tǒng)一,潛在火災隱患多,一旦起火,容易造成大面積火災。
現(xiàn)就高層建筑當前發(fā)展迅速,并在國內、外都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像剪刀樓梯、玻璃幕墻、避難層(間)、共享空間(包括大空間)、層頂停機坪、正壓送風以及防排煙等問題作些介紹。
一、玻璃幕墻建筑的防火與滅火技術
隨著現(xiàn)代高層建筑的誕生,玻璃工業(yè)的發(fā)展,輕質、高強度空腹薄壁幕墻框架材料的完善,為玻璃幕墻的飛速發(fā)展提供了必要條件。這項新技術在世界上出現(xiàn)僅有三十幾年的歷史,在我國也已得到驚人的發(fā)展。據(jù)悉,1994年全國已開工新建的隱框玻璃幕墻多達150萬平方米,這與美國目前的同類建筑數(shù)量持平。許多高層建筑動輒布置玻璃幕墻上千平方米,且有向更大規(guī)模方向發(fā)展的趨勢,如中國機械進口公司成都分公司辦公大樓的玻璃幕墻面積達3700平方米,云南玉溪卷煙廠高層辦公樓的玻璃幕墻的面積則達4520平方米。
由于玻璃幕墻的設置對消防安全關系極大,1995年11月1日實施的《高層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中已對此提出明確規(guī)定,使國內建筑幕墻裝飾行業(yè)高水平健康發(fā)展有了確實保障。1996年12月9日中國建筑幕墻技術開發(fā)測試中心在深圳宣告成立。該中心將為促進建筑幕墻工程的設計、生產(chǎn)、安裝與維修的標準、規(guī)范化發(fā)揮積極作用。
(一)玻璃幕墻的構造
玻璃幕墻是將玻璃裝飾于高層建筑外表的一種外墻構造形式,可理解為是建筑物外窗的無限擴大,以致將建筑的外表全部用玻璃包上,由單純的采光、保溫、防風雨等功能,變?yōu)槎喙δ艿难b飾品。它將建筑美學、建筑功能、建筑結構等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使建筑物在不同角度上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調,隨著陽光、月光、燈光及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給人以動態(tài)的美,使大樓的外觀在一年的四季和一天的不同時間,反射著不同的影色,整個建筑物也不顯得龐大笨重。
通常玻璃幕墻基本上包括骨架、玻璃和封條材料。目前玻璃幕墻按結構大致分為:單元式(it組裝)、元件式(現(xiàn)場組裝)和結構式玻璃三種。按材料的組成及構造形式分有四種:型鋼骨架、鋁合金型材骨架、不露骨架結構及無骨架玻璃幕墻。
1、型鋼骨架體系
型鋼骨架體系是由型鋼幕墻的骨架,玻璃鑲嵌在鋁合金框內,然后再將鋁合金框骨架固定。這種體系使得固定骨架的鉚點間距增大,適應于比較寬敞的空間,如門廳、大堂的外立面等部位。南京金陵飯店就屬于這種體系。
2、鋁合金型材骨架體系
鋁合金型材骨架體系是由特殊斷面的鋁合金型材作為玻璃幕墻的骨架,玻璃鑲嵌在骨架的凹槽內。其最大的特點在于骨架型材本身兼有固定玻璃的凹槽,而不用另外安裝其他配件,因而是目前應用最多的一種形式。
3、不露骨架結構體系
不露骨架結構體系屬隱框式配幕墻,即玻璃直接與骨架連接,在立面不見骨架,也不見窗框,它是用高強度膠粘劑將玻璃粘到鋁合金的封框上,骨架、窗框隱蔽在玻璃內側。如深圳發(fā)展中心大廈在我國首次使用這類幕墻。以上三種幕墻均屬于骨架支托玻璃,固定玻璃的安裝方法。
4、無骨架玻璃幕墻體系
無骨架玻璃幕墻體系其玻璃本身既是飾面材料構件,又是承受自身重量荷載及承辦構件。整個玻璃幕墻的剛度,保證幕墻的穩(wěn)定性,一般還需加設與面部玻璃呈垂直的肋玻璃。
(二)玻璃幕墻建筑的火災特點
玻璃幕墻建筑一般都是高層建筑,它既具有高層建筑的火災特點,諸如火勢蔓延快、煙氣流動迅速、疏散撲救困難外,還有其自身的火災特點。
1、增加了火災蔓延途徑
玻璃幕墻的通透及景物觀賞性,增加了火災蔓延的途徑?;馂臅r火和煙會沿著幕墻外壁及內側向鄰近的樓層蔓延。如1988年5月4日位于美國商業(yè)區(qū)的第一洲際銀行大樓發(fā)生火災,由于幕墻的抽風作用,在不到30分鐘的時間內,12層樓上1600平方米的樓面卷入火海,并且火焰竄出建筑外,沿著玻璃幕墻外表面蔓延到13層上,此外,濃煙同時沿著玻璃幕墻和主體結構的縫隙,迅速成上升到屋頂,致使大火燒毀建筑4層。
2、玻璃破碎脫落影響物資及人員疏散
我們知道型鋼和鋁合金型材的耐火性能都比較差,型鋼在300-400℃高溫下強度下降,600℃時失去承載能力,而鋁合金結構型材的耐火性能更差,在受熱條件下極易發(fā)生變型,250-330℃就失去承載能力。
火災時,火焰的輻射熱、高溫煙氣都會使幕墻結構膨脹過大,造成玻璃破碎脫落。另外,玻璃自身在高溫作用下也容易發(fā)生炸裂脫落,如1995年1月20日湖北省孝感市三資賓館二樓餐廳部發(fā)生火災后,就是由于中部玻璃在火焰的高溫作用下發(fā)生炸裂,大塊大塊的玻璃碎片脫落,致使一些疏散人員被傷,消防隊員進入樓內實施滅火方案受阻。同時由于玻璃炸裂,火災也很快蔓延到三樓、四樓,損失慘重。
更為突出的是火災發(fā)生后常常是等不到人員從建筑物內疏散完畢,玻璃幕墻結構就已達到耐火極限,發(fā)生結構破壞,向下掉落各種結構碎片,嚴重影響人員疏散。
3、撲救火災途徑少,難度大,滅火戰(zhàn)斗難以展開
玻璃幕墻結構阻礙了消防隊員從建筑物外部攀登救人和滅火,另方面擊碎玻璃向樓內射水與施救,由于玻璃幕墻被破壞,其損失將不亞于被燒物品的價值,從而增大了滅火指揮的難度。
(三)玻璃幕墻建筑的防火設計要點
玻璃幕墻建筑的防火設計要在不影響其通透性及觀賞性的基礎上進行。
1、防火分隔
大面積的玻璃幕墻大多跨越數(shù)個甚至數(shù)十個樓層,在玻璃幕墻和主體結構一般存在5-10厘米的空隙。1998年5月洛杉磯62層高的第一洲際銀行大廈發(fā)生火災,造成火勢垂直蔓延的重要途徑就是幕墻間隙。2厘米寬的幕墻間隙只用一些普通纖維隔熱材料填充?;馂臅r,消防隊員清楚地看到火苗通過這一垂直通道一層層地向上蔓延。該間隙應使用不燃材料封堵嚴實,不可在橫向及豎向留下孔洞。不然材料有礦棉(巖棉)、超細玻璃棉等,封堵嚴實后再用非燃材料(如鍍鋅鐵板)固定罩住,最后適當粉刷裝飾可滿足防火要求。
在玻璃幕墻內側應設置不低于0.8米高的裙墻,以免一旦發(fā)生火災,玻璃破損,火勢向上迅速蔓延,建筑體成立體燃燒。
2、盡量采用防火玻璃
防火玻璃有兩種,一種兩層或兩層以上的平板玻璃之間填充透明防火黏結劑再經(jīng)壓合而成。這種玻璃防火性能好,但因其笨重而使美觀及豪華程度減色。另一種是在平板玻璃表面噴涂透明防火保護劑,這種保護劑受熱膨脹發(fā)泡,形成很厚的防火隔熱層,對玻璃仍有一定的黏結作用,可避免玻璃碎裂脫落。一般能耐700-1000℃高溫,7毫米厚的防火玻璃耐火極限為1小時,并且對洗涮性能良好。玻璃本身薄而輕,大大提高了防火玻璃的外觀質量。
3、自動噴水滅火保護系統(tǒng)
在火災情況下,對玻璃幕墻急需進行隔火、降溫的保護;受災者在大火和煙氣的威脅下,因受撓蜆廡形??的驅使,被逼聚到玻璃幕墻附近,也需要保護。如果采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或水幕系統(tǒng)就可以對幕墻的鋁合金骨架和玻璃本身提供有效的保護。更重要的是可以限制火災的蔓延,防止災情擴大。但噴頭動作溫度不應大于70℃。
4、進行防煙分隔,設置排煙系統(tǒng)
采用擋煙梁、擋煙垂壁等隔斷物劃分防煙分區(qū)。我國第一代自動啟動的擋煙垂壁已經(jīng)問世并開始批量生產(chǎn)。
對于大體量的高層建筑,因其縱深大,空間布置多樣化,無法依靠自然通風,內部通風依賴于中央空調系統(tǒng),它要求整個建筑物的空間密封性好,因而在玻璃幕墻和其他圍墻上盡量少作開窗。即使有開啟的窗扇也都居上,靠頂棚,火災時難以啟動。所以要設機械排煙設施,以免留下火災隱患。
5、建立防雷系統(tǒng)
玻璃幕墻在建筑立面上的應用,使得建筑物外表圍上一層金屬骨架,有幕墻。一通到頂,屋頂還設有金屬壓頂板;另外,玻璃幕墻一些外露的金屬配件如拉釘、螺栓等都可能遭到直擊雷或側擊雷的雷擊。因此,玻璃幕墻的防雷系統(tǒng)不容忽視。要使玻璃幕墻的防雷系統(tǒng)和整個建筑物的防雷系統(tǒng)連通起來。
二、剪刀樓梯的消防安全
這種建筑結構形式20世紀60年代最早在美國出現(xiàn),隨后在國外的建筑工程中多有采用。80年代我國北京、上海、深圳也先后有數(shù)座大廈采用了剪刀樓梯的建筑結構形式。
(一)剪刀樓梯的建筑結構
摷艫堵ヌ??是連系建筑物樓層之間的通常形式之一。也可稱之為疊合樓梯、交叉樓梯或套梯。它在同一樓梯間設置一對相互重疊,又互不相通的兩個樓梯。在其樓梯間的梯段一般為單跑直梯段。剪刀樓梯最重要的特點是,在同一樓梯間里設置了兩個樓梯,具有兩條垂直方向疏散通道的功能。剪刀樓梯在平面設計中可利用較狹窄的空間,設置兩部樓梯,這兩部樓梯分屬兩個不同的防火分區(qū),因而提高了建筑面積使用率。樓梯段則是完全分隔的。
(二)剪刀樓梯的防火結構要點
剪刀樓梯是為消防疏散而設置,它的結構要點如下:
(1)剪刀樓梯的出入口前必須設防煙前室,使之成為防煙樓梯間。
(2)剪刀樓梯的兩部梯段之間必須設實體墻分隔。否則會使垂直方向的兩個疏散通道處在同一空間,剪刀樓梯若有一個出入口進了煙會影響整個剪刀樓梯的安全使用。
三、大空間建筑的防火安全技術
大空間建筑包括大型商場、劇場禮堂、體育館、廠房、倉庫等各類內部空間很大的建筑物,這中間不少屬于高層建筑。由于建筑結構的特殊性和使用方面的需要,大空間建筑在消防安全問題上與普通建筑物有著明顯的差別,主要表現(xiàn)在:①普通建筑的防火、防煙分隔在大空間建筑中無法實施;②常用的火災探測技術不適宜大空間建筑;③一般的噴水滅火裝置不能有效地發(fā)揮作用;④火災條件下,由于工作人員集中,安全疏散相當困難。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大空間建筑作為一種建筑藝術在今后肯定是迅速增加的趨勢。
在國內大空間建筑火災已有多起,國外這類建筑火災也很突出。不少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開始投入較大力量,開展大空間建筑火災特征及其防治的研究工作。研究的重點是煙氣在大空間內的上升規(guī)律、防排煙技術及噴水滅火等技術。上述這些研究多采用中、小型的模擬實驗、簡化理論模型和計算機模擬,至今尚缺乏大型的實體火災實驗。
(一)大型商場
近幾年,全國先后興建了許多大型商場,建筑面積達數(shù)萬平方米。如鄭州的亞細亞商廈,福州的先施商業(yè)城,上海的國際購物中心。其中最大的要數(shù)沈陽商業(yè)城,地上6層,地下2層,建筑面積達8.9萬平方米。商場的建筑形式愈加多樣化:有地下商場,如南京夫子廟地下商場,西安的站前地下街;有高層商場,如廣州的新大新公司,長沙的商業(yè)大廈;有錯層商場,如成都的人民商場,烏魯木齊的友好商場。為創(chuàng)造綜合、優(yōu)美、舒適、愉快的購物環(huán)境,新建商場正朝大型化、中庭化、空調化、多功能化方向發(fā)展。這些建筑的興起給城市造就了新景觀,也給消防工作帶來了新課題。
1、中外幾起令人矚目的大型商場火災
大型商場人員流動大,密度高,財富集中,可燃物多,因而火災造成的生命和經(jīng)濟損失也大,如:
西班牙伊諾巴西溫百貨大樓火災,死亡350人;
1972年5月日本大阪市千口百貨大樓火災,大火持續(xù)了40小時,死亡118人;
1973年11月日本熊本市大洋百貨大樓火災,死亡103人;
1979年2月奧地利維也納的杰格勒斯百貨商店火災,大火燒掉了一座大樓;
1979年4月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市維多利亞百貨商店火災,死亡4人;
1988年9月江西南昌市地下商場火災,持續(xù)了17小時,直接經(jīng)濟損失150萬元;
1990年7月上海曹揚百貨商店火災,直接損失250萬元;
1993年2月唐山林西百貨大樓火災,死亡80人,直接經(jīng)濟損失396萬元;
1993年5月南昌萬壽宮商場火災,直接經(jīng)濟損失585萬元;
1993年8月北京隆福商業(yè)大廈大火,燒毀的營業(yè)面積近萬平方米;
1994年1月杭州天工藝苑購物中心,大火造成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達991萬元;
1995年1月九江大中大商廈火災,死亡9人,損失約500萬元;
1995年1月鄭州天然百貨商廈火災,2-4層商品全被燒毀;????
截止到1995年,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就有130多起大商場火災。
2、大型商貿建筑的火災特點
(1)財富集中,可燃物質多,蔓延速度快,燃燒猛烈商場中除小部分金屬制品外。大部分都是可燃物質。柜組相連,貨架相依,大空間助燃充分,燃燒猛烈。
(2)人員流動大,對商場環(huán)境不熟悉,加上顧客中的老弱病殘,給人員疏散造成困難。
(3)商品性質種類繁多燃燒產(chǎn)生的多種有毒氣體,對人生命造成危害,是大型商場火災造成多人致死的重要原因。
(4)建筑為多層或高層,容易形成立體燃燒大型商場中,敞開的自動扶梯、步行樓梯、上下電梯造成防火分區(qū)面積大,再加上大面積的玻璃幕墻和管道豎井,一旦起火,向上蔓延快,上下成立體燃燒。
3、現(xiàn)代大型商場的防火焦點
(1)嚴格控制防火分區(qū)大型商場由于敞開樓梯、自動扶梯及中庭空間的存在,給防火分隔帶來困難,很難滿足每個防火分區(qū)面積不超過1000平方米,設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其防火分區(qū)面隔措施,但火災實例的教訓是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很難達到防火墻判定條件,如耐火極限達不到4小時;受柜臺、貨架的阻礙,無法下落到底;失火停電,造成卷簾無法啟動等,因而失去防火功能。所以,《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1995規(guī)定,在防火卷簾門的摿講嚶ι璞帳階遠縊鴰鶼低??即加水幕保護。
防火卷簾只可用未代替防火墻進行防火分隔,且不可在疏散通道上作防火門設置。
(2)完善防、排煙設施火災時發(fā)生大量煙氣,是大型商場內人員安全疏散的極大障礙,探討煙氣流動規(guī)律,開發(fā)防、排煙技術是各國關注的焦點之一。
對于樓梯間及其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煙方式,如不能自然排煙,可采用正壓送風防煙方式。
(3)切實保證安全疏散大型商場人員流動大,密度高,多數(shù)購物者對商場環(huán)境不夠熟悉,且有老弱病殘者在其間,所以火災時安全疏散組織不好,勢必造成嚴重傷亡。唐山林西百貨大樓火災即是一例。
建筑物內部可燃物質著火,出現(xiàn)轟燃的時間通常在5-8分鐘之內,建筑物內的人員要在轟燃出現(xiàn)前疏散完畢為宜,通常5-7分鐘??這也是人員安全到達出口的允許疏散時間。確定疏散通道寬度和距離均以此依據(jù)。為滿足允許疏散時間的需要,營業(yè)大廳內任一點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宜超過20米。
此外,營業(yè)大廳的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標志和應急廣播(或語言提示)的供電應與正常照明供電在干線上分開。
(二)劇場禮堂
劇場、電影院、俱樂部、歌舞廳等都是大量人員聚集的場所,人們精神集中于娛樂而放松了自身安全及意外事故的警覺,因而一旦發(fā)生火災,常會造成群死群傷的惡果。
劇場火災,歷代不鮮。僅100年間,歐洲就燒毀了1100多座劇場。我國的劇場,毀于火災的也不少。
1、劇場的主要防火焦點是舞臺
(1)舞臺內存放有大量的可燃物、景片、帷幕等;
(2)舞臺上有大量的燈具發(fā)熱體,電氣線路錯綜復雜,新疆克拉瑪依特大火災就是因為燈具烤燃紗幕引起的火災;
(3)演出中有效果煙火;
(4)有適于燃燒的巨大空間。
據(jù)統(tǒng)計,歐洲劇場的400次火災中,有307次是由舞臺引起的。新疆1977年、1994年兩次特大火災也都是由舞臺引起的。解放前東北某劇場舞臺失火,舞臺像煙囪一樣,觀眾廳空氣被抽走,因窒息而死的觀眾達900人。美國芝加哥伊洛奎斯大劇院舞臺失火,因防火幕啟閉系統(tǒng)失靈,火勢迅速蔓延至觀眾廳,造成602人死亡。
舞臺起火后其蔓延速度也是其他類建筑物不可比擬的,中國建筑西南設計院曾作模擬實驗:12米高的幕布僅10秒鐘即可全部燒毀。
因此,應該首先采取有效的手段把舞臺分隔成獨立的防火分區(qū)。英國、蘇聯(lián)、德國和香港的有關規(guī)定也都是將舞臺作為獨立防火分區(qū)處理的。在臺口處應設防火幕并設水幕保護,使之升溫不至過高,為觀眾提供充分的疏散和撲救時間。防火水幕帶應著手組織跨行業(yè)、跨部門的試驗和研制,并制定相應的標準和規(guī)范。臺口的防火墻要越過吊頂,直達屋頂、對舞臺和觀眾廳悶頂?shù)目臻g也要作防火分隔。
劇場和其他用途的建筑物合建一起使用時,劇場應作為一個獨立的防火分區(qū)與周圍其他部分用防火墻用防火墻隔開,如開門需設甲級防火門。吉林銀都夜總會火災,因沒形成獨立的防火分區(qū),殃及圖書館、博物館,燒毀32239件文物,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在大城市繁華地段,劇場與其他建筑毗鄰,建立獨立的防火分區(qū)這一點有重要的意義。
2、舞臺的排煙措施
目前我國尚沒有劇場設置自動開啟或手動開啟的排煙系統(tǒng)。一般只是在舞臺上部設置一些高百葉窗,往往因天氣寒冷,將其固定死。可見,我國劇場建筑對舞臺的排煙問題不夠重視。我國急需研制能夠在火災時自動打開,靠火災時氣壓增大將排煙窗自動浮起的排煙系統(tǒng)。目前國外已有定型產(chǎn)品。
3、劇場的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一要靠疏散出口暢道,二要靠合理的疏散引導。
對新疆克拉瑪依、伊犁等地幾處特大火災的分析表明,疏散口、疏散通道不暢通,是造成人員大量傷亡的主要原因。新疆伊犁某兵團俱樂部,在火災發(fā)生時六個疏散口只有一個是打開的,人們在門口擁擠、踐踏,事后清理尸體達11層。人在火災發(fā)生時,驚恐萬分,極易出現(xiàn)擁擠逃生。如疏散口、疏散通道安排得好,就可以避免大量傷亡。這樣的例子也是有的,如解放軍某部劇場,由于電氣事故舞臺失火,照明中斷,管理人員鎮(zhèn)靜沉著,用四個手電筒照明,疏散口全部打開,迅速將全部觀眾疏散出去,無一傷亡,但建筑被燒毀。
良好的疏散安排,則是保證大量觀眾生命安全的首要措施。
我國設計人員曾對哈爾濱、安徽、上海幾個劇場的疏散時間進行測定,大體上在3-4分鐘滿座的觀眾能疏散完畢,這是在平靜時的測定數(shù)據(jù)。
在火災情況下,外門寬度比內門寬度小對緊急疏散是極端不利的,所以香港法規(guī)規(guī)定劇場前廳向街道的出口應比觀眾廳通向前廳的出口寬三分之一。目前,在我國各大城市的劇場中外出口比內出口小的情況非常普通,尤其是繁華街道上的一些劇場。改善這種瓶頸堵塞的方法是在劇場旁邊或后面,再開辟疏散門和疏散通道。
(三)中庭建筑的消防安全
1、中庭概念的由來
建筑物的中庭這個概念由來已久,古希臘人早在建筑物中利用露天庭院(天井)作為鄰里交往的場所,后來羅馬人又對如加以改進,在開井上蓋上屋頂,于是便形成了了受到屋頂限制的大空間??中庭。在我國也有類似的發(fā)展過程,早年民居中開井結構很普遍,后來加有天篷形成屋頂,在我國早年僅限于2-3層的建筑內部空間為核心,綜合多種功能的空間結構形式??撝型??,也有稱摴蠶砜占??的。它在建筑內部創(chuàng)造出一個引人注目寬敞明亮的美妙環(huán)境。豪華氣派,令人賞心悅目。
中庭在建筑中的高度不等,有的與建筑物同高,如日本新宿ns大樓,其中庭貫通30層;有的則只在其上面或下面幾層,美國亞特蘭大市70層高的桃樹中心廣場旅館,中庭僅布置在底部6層,周圍環(huán)境由天窗采光,底層大廳布置裝飾物,使之與中庭相映生輝。在我國如福州溫泉大廈、福州外貿中心大樓、長城飯店、白天鵝賓館、廈門海景大酒店等許多高層建筑、都設置有貫穿若干層或全樓的大型空間。
2、近期國內的中庭火災
進入20世紀90年代,國內不少高層建筑設計有中庭結構,尤以商場最為明顯,大型商場內設有回字型內開井。
1995年11月27日蚌埠市懷遠縣錦秀綜合樓由于違章使用電熱器具起火,大火燒至中庭后,很快將頂部的玻璃瓦燒穿,造成火勢向四周蔓延。
1996年4月2日沈陽商業(yè)城一層的西北角起火,燒至中庭,面積為1170平方米的中庭貫通6層高,熱氣浪很快達到6層,并將頂部玻璃外罩烤裂,由于商場內的防火卷簾等設備失效,整個中庭形成了拔風的撗檀??,中庭變成了巨大的火柱,進而向各層蔓延。
起火后,中庭助長火勢迅速蔓延的例子還有鞍山商場、浙江天工藝苑購物中心。
3、中庭建筑的防火對策
中庭建筑的設計形式無疑是建筑設計的成功之作,而它的出現(xiàn)同時帶來了火災危險性。貫穿全樓或多層的封閉大空間,與各層四周布置著各種多功能用房彼此連通,面積之大遠遠超過了現(xiàn)行規(guī)范中有關防火防煙分區(qū)的規(guī)定,無法劃分防火、防煙分隔。一旦某層發(fā)生火災,未能及時撲滅,火勢必將擴大,在中庭大空間無疑增大了煙氣的擴散。因此,防火分隔與排煙設計是中庭建筑防火設計的關鍵,也是許多國家都在致力研究的問題。
(1)美國的有關規(guī)定:當中庭面積超過93平方米時,與中庭連接的層完全向中庭敞開者不得超過3層。其余各層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小時的隔墻或水幕保護的玻璃隔斷分開;建筑內部應遍設自動噴水設備;中庭頂部需設排煙口,機械排煙每小時4-6次。
(2)我國在尋求解決中庭防火、排煙問題的途徑:
①在中庭頂蓋及各層走道、房間等部位遍設感煙探測器并與排煙天窗及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聯(lián)動,并由消防中心控制。
②感煙探測器聯(lián)動,遍設自動噴水系統(tǒng),在各層走道沿口設加密的噴水系統(tǒng),起到防火隔斷和滅火的作用。特別是對于人員較多,設置防火卷簾會影響疏散的回廊等處可采用水幕系統(tǒng)。
③在中庭頂蓋設置與感煙探測器聯(lián)動的排煙天窗。底部采用正壓送風。視高度采用分級排煙、送風系統(tǒng)。達到:排煙抽力足以控制煙氣在上升過程中,遇冷而使其密度加大,橫向流動,使中庭周圍的走道客房基本上形成無煙區(qū)。這是煙氣會出現(xiàn)摬慊??現(xiàn)象,當上升到與其密度相等自空氣高度時,使轉向水平擴展,甚至會下降,使得煙氣無法從頂部高窗排至室外,所以在投資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加設送風防煙裝置。
(四)大空間建筑防火工程新技術的綜合應用
國內外十分重視大空間公用建筑消防工程的作用,近年來也先后開發(fā)出各種適用于長距離、高大空間的火災探測報警系統(tǒng),如光纖感溫探測報警,雙波段火焰探測報警,抽氣式成分分析火災報警以及ccd、ann(即電荷耦合攝像和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圖像識別火災信號等;開發(fā)出早期報警快速反應(esfr)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等,并將這些技術納入消防工程規(guī)范中。在人員疏散技術上正向智能化發(fā)展。各種輕便易攜的搶險救援設備,對于易發(fā)生群死群傷的公用建筑更顯得重要。在防、排煙的控制,防煙門、防煙卷簾、擋煙垂壁上都有新產(chǎn)品新技術不斷涌現(xiàn)。
總體上講,全面地采用消防工程各項新技術,綜合地運用到一個典型的大空間公用建筑之中,并提出優(yōu)化的一整套設計思路和消防工程實踐,在國內外尚未見有報道。
四、高層建筑的防、排煙系統(tǒng)
火災產(chǎn)生的大量的煙氣和熱量,如不盡快排除,就無法保證人員的安全疏散和撲救工作的進行。據(jù)日本、英國火災統(tǒng)計資料的分析,火災死亡人數(shù)中被煙熏死的比例極大,最高達78.9%。在被火燒死的人中,多數(shù)也是先中毒窒息暈倒后被火燒死的。例如:日本千日百貨大樓火災,死亡118人,其中93人是被煙熏死的;美國米高梅飯店火災,死亡84人,其中76人是被煙熏死的。因此,排除火災中煙氣和熱量是防、排煙設計的主要目的。
(一)排煙方式和種類
1、自然排煙
利用火災時產(chǎn)生的熱壓,通過可開啟的外窗和排煙窗(包括火災發(fā)生時玻璃破碎后的開口)把煙氣排至室外。
2、機械排煙
設置專用的排煙口、排煙管道和排煙風機與探測器聯(lián)動,把火災時產(chǎn)生的煙氣和熱量排至室外。
(二)排煙設施的設置部位
根據(jù)火災實地觀測,人在濃煙中低頭掩鼻最大通行距離為20-30米,再參照蘇聯(lián)和前聯(lián)邦德國的防火設計規(guī)范,我國《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中規(guī)定排煙設施的設置部位包括:長度超20米的走道,面積超過100平方米,且經(jīng)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房間,中庭或經(jīng)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地下室。具體地講就是多功能廳、餐廳、會議室、書庫、資料室、貴重物品陳列室、商品庫、計算機房、電訊機房等處。啟動排煙設施,以利煙氣和熱量迅速排除。
參照國外的規(guī)定,我國《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中規(guī)定,排煙口宜設置在走道和房間的撋戲??。目前有些建筑設計對此未引起足夠重視,例如中國糧油進出口公司黑龍江省分公司綜合辦公樓前室排煙口距地面僅1米;還有像哈爾濱百貨批發(fā)站大樓,在施工時,將原設計在頂棚的排煙口改設在側墻上,這些都極大地降低了排煙效果。
(三)機械加壓送風防煙技術
機械加壓送風方式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一些國家曾利用它來防止敵人投入的化學毒氣和細菌侵入軍事防御、作戰(zhàn)部門的要害房間。和平時期又有人利用它在工廠里制造潔凈車間,在醫(yī)院里制造無菌手術室,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如今機械加壓送風技術又廣泛應用于高層建筑的防煙方面。像美國布魯克弗研究所的12層辦公大廈,英國夫市的26層保險公司,前聯(lián)邦德國漢堡一座7層辦公大樓都是當今著名的機械加壓送風防煙方式的試驗基地和研究中心。在我國,近年來高層建筑發(fā)展很快,加壓送風防煙技術從研究到應用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到1995年初我國已有2000多幢高層建筑利用了加壓送風防煙技術。
機械加壓送風防煙使疏散通道達到無煙的目的,從而能保證人員的疏散和火災撲救的需要。
對于一幢建筑,當某一部位發(fā)生火災時,應迅速采取有效的防排煙措施,對火災區(qū)域實行排煙控制,使火災產(chǎn)生的煙和熱量能迅速排除,以利人員疏散和消防撲救,故該部分的空氣壓力值為相對負值。對非火災部位及疏散通道應采取機械加壓的防煙措施,使該部位空氣壓力值為相對正值,以阻止煙氣侵入,控制火勢蔓延。對封閉式壁難層實行加壓送風,除保證避難層內的一定正壓值外,還可以為避難人員提供室外新鮮空氣。
(四)排煙風機與加壓送風機的設置
加壓送風系統(tǒng)應保證送入的空氣不受火災部位排出煙氣的污染。因此,加壓送風機和取風口一般應盡可能設置在建筑物下部,對排煙風機和排煙口則應設在建筑物的上部?,F(xiàn)有高層建筑中,像丁香大廈、伊春大廈等的排煙風機與加壓風機均設在屋頂,排煙口與取風口相對,這樣,火災時排出的煙氣正好被加壓風機吸入,煙氣出現(xiàn)短路。又如黑龍江省建設銀行辦公樓梯間采用的送、排風口均設在樓梯間下部,且相距很近,也造成了送風與排煙的短路。這說明我國在應用防、排煙技術方面還不很成熟。
五、直升機停機坪在高層建筑消防中的應用
國外有不少層數(shù)較多的高層建筑,設有屋頂直升機疏散到安全地區(qū)。對此有過成功事例,巴西圣保羅市,高31層的安德拉斯大樓,在屋頂設有直升機停機坪,1972年2月4日大樓發(fā)生火災,當局出動11架直升機,經(jīng)4個多小時的營救,從屋頂救出250人??梢娭鄙龣C用于高層建筑火災時的人員疏散是可取的。
我國已有一批高層建筑設置了屋頂停機坪。像北京國際貿易中心、北京昆侖飯店、南京金陵飯店、深圳國際貿易中心、上海希爾頓飯店、北京急救中心、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等。
考慮到我國國情和經(jīng)濟承受能力,在高層建筑屋頂設直升機停機坪還需量力而行,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中也未做強制性規(guī)定。
六、智能化建筑中的消防技術
(一)什么是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概念20世紀70年代末源于美國。智能建筑的定義至今在國際上還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美國智能建筑學會定義撝悄芙ㄖ??:是將結構、系統(tǒng)、服務、運營及相互聯(lián)系全面綜合并達到最佳組合,所獲得的高效率、高功能與高舒適性的大樓。智能建筑一般具有三個條件:一是采用先進的自動控制系統(tǒng),調節(jié)大樓內的各種設施,包括消防、保安、氣溫、濕度、燈光等,創(chuàng)造舒適的環(huán)境;二是具有良好的通訊網(wǎng)絡設施;三是可提供現(xiàn)代化對外通訊手段和辦公條件,可及時獲得全球性金融商業(yè)情報、科技情報和各種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中的最新信息,有利于及時處理商貿業(yè)務的高速決策與競爭。
全球第一座智能建筑始于1984年,位于美國康涅狄格州哈斯福法市。日本于1985年,位于東京的一座智能建筑也相繼落成,并于1985年末成立了國家智能建筑專業(yè)委員會。美、法、加拿大、瑞典、德國、日本、泰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都已落成具有自己國家特色的智能建筑。日本新建的建筑中60%以上是智能型的。
智能建筑在結構設計中采用開放式,大跨度框架結構,以滿足多種用戶對不同環(huán)境功能的要求,全面實現(xiàn)五a功能:ca(通訊自動化),ba(樓宇自動化),fa(防火自動化),oa(辦公自動化),sa(保安自動化)。nec公司還開發(fā)提出了用途有別,規(guī)模不等的智能辦公大樓系統(tǒng),智能醫(yī)院系統(tǒng),智能學校系統(tǒng),智能旅游賓館系統(tǒng)及智能公寓系統(tǒng)。
(二)智能建筑的自動消防系統(tǒng)
智能建筑發(fā)生火警時,火災監(jiān)控系統(tǒng)要及時探測、鑒別并啟動通訊系統(tǒng)對外報警,根據(jù)各樓層人員情況顯示最佳疏導、營救方案,同時,自動關閉不必要的電力系統(tǒng)和辦公系統(tǒng),并根據(jù)火災狀況分配供水系統(tǒng),啟動防、排煙設施等。
在智能建筑中最可能應用的產(chǎn)品:
(1)模擬量(國外有稱類比式)火災探測器。它能隨時將監(jiān)測區(qū)域范圍內的火災參數(shù)、傳感器的工作狀態(tài),以模擬量傳輸方式輸入火災報警控制器,由微機進行自動數(shù)據(jù)分析和判斷,它的靈敏度可由控制器調整,并具有閾值補償功能。
(2)智能復合型火災探測器。它也是一只火災探測器中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傳感元件,達到綜合判斷火災的目的;減少誤報,提高火災探測的準確性。
(3)智能火災報警控制器。能對接收的火災參數(shù)分析運算。自動排除環(huán)境背景的干擾,具有存儲火災參數(shù)特征曲線的功能,并能與收到的現(xiàn)場火災參數(shù)對比,實現(xiàn)預報警和報警,具有現(xiàn)場編程功能。
(4)智能火災報警聯(lián)運控制系統(tǒng)。這是一種智能消防綜合控制系統(tǒng),具有報警、聯(lián)運、滅火、廣播等全部功能,其結構是模塊化,系統(tǒng)構成靈活,傳輸方式采用抗干擾性強的兩總線數(shù)字通信技術,智能是通過更高速的微機實現(xiàn)的,系統(tǒng)容量大、尋址快、可靠性高,報警和聯(lián)動控制可一體結構,也可分體結構,均能實現(xiàn)自動控制功能。
我國已建成或在建的高層建筑中,智能防火系統(tǒng)有較廣泛的應用,如北京光大大廈、長城飯店、交通部辦公樓、上海展覽中心、錦江飯店、廣東國際大廈等建筑已達到樓宇設備自動化,即實現(xiàn)中央電腦控制系統(tǒng),其防火子系統(tǒng)亦采用集中智能型,具有設備監(jiān)控和網(wǎng)絡通信能力。
綜上所述,智能建筑是大型公共建筑及高層建筑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利用系統(tǒng)集成方法,將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信息技術與建筑藝術有機結合在一起,并隨著現(xiàn)代化技術發(fā)展不斷完善其自身的功能。智能建筑的不斷出現(xiàn),促使火災監(jiān)控系統(tǒng)向著集中智能型和分布智能型防火系統(tǒng)方向發(fā)展,以實現(xiàn)火災參數(shù)動態(tài)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共享、設備優(yōu)化控制、網(wǎng)絡通信和防火綜合管理等功能。
(三)智能建筑在我國的前景展望
智能建筑已成為世界上建筑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智能建筑在經(jīng)濟與信息快速發(fā)展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珠海、大連等地已悄然興起,從一個側面展示了經(jīng)濟騰飛,信息追蹤時代的中華英姿。
智能建筑的開發(fā)與應用是一項涉及到多學科、跨行業(yè)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電子信息產(chǎn)業(yè)部門、科研生產(chǎn)部門與房產(chǎn)建筑部門共同努力,不斷積累經(jīng)驗,與發(fā)達國家公司合作或合資,形成自己的專業(yè)開發(fā)隊伍,積極促進智能大廈的發(fā)展。
我國第一部地方性撝悄芑笙??設計法規(guī),已于1996年3月在上海公布實施。同時,建設部同年初在上海召開撝悄芑笙??設計研討會。會上一致呼吁,應盡快制訂全國性撝悄芑笙??設計標準。由此可見我國主管部門正著眼撝悄艽笙??的法規(guī)建設。
第7篇 懸挑式腳手架在高層建筑中的施工與安全技術
1 懸挑式腳手架的結構特點
懸挑式腳手架的全部荷載都最終通過懸挑結構傳遞給建筑結構,因此,懸挑式腳手架的關鍵是懸挑結構,它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并能與建筑結構可靠連接,以將腳手架的荷載安全地傳遞給建筑結構。
按懸挑結構的構造形式不同,可分為斜拉式和下?lián)问絻深?。斜拉式是在由建筑結構伸出的型鋼挑梁端部加鋼絲繩斜拉,鋼絲繩另一端固定到預埋在建筑結構內的吊環(huán)上;下?lián)问绞窃谔袅憾瞬肯旅婕右恍睏U支撐。
兩類懸挑結構在實際工程中都有廣泛的應用,但從受力及使用上各有特點:斜拉式懸挑結構的承載能力是由受拉鋼絲繩控制的,而下?lián)问綉姨艚Y構的承載能力是由下?lián)螚U的受壓穩(wěn)定性控制,故在挑梁所耗用的材料以及制作、安拆的用工方面,斜拉式都低于下?lián)问剑词芰π问礁侠?,能充分發(fā)揮組成懸挑結構的材料自身的性能;但在使用上,斜拉式不如下?lián)问椒奖恪?/p>
2 懸挑式腳手架的構造及搭拆要點
懸挑式腳手架是一種利用懸挑在建筑物上的支承結構搭設的施工用腳手架,架體的垂直方向荷載通過懸挑支承結構傳遞到主體結構上。懸挑式腳手架由型鋼支承架、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及連墻件等組合而成。
2.1材料要求
鋼管:每根鋼管的最大質量不應大于25kg鋼管尺寸宜采用φ48_3.5mm的鋼管,橫向水平桿最大長度為2.2m,其它桿件最大長度為6.5m鋼管表面必須涂有防銹漆,鋼管上嚴禁打孔,材質及表面質量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扣件:扣件的材質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使用前應進行質量檢查,有裂縫、變形的嚴禁使用,出現(xiàn)滑絲的螺栓必須更換,新、舊扣件均應進行防銹處理。
腳手板:可用鋼、木、竹材料制作,每塊質量不宜大于30kg,材質及制作應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連墻件:可選用管材、型材或線材(線材限于高度小于24m的架體),材質應符合有關標準規(guī)定。
2.2構造規(guī)定與搭拆要求
懸挑腳手架的搭設高度(或分段懸挑搭設的高度)一般宜在20m左右,否則應采取可靠的分段卸載措施。并通過計算確保安全。
主節(jié)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緊且嚴禁拆除。腳手架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也應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時,必須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定,高低差不應大于1m。
立桿接長除頂層頂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層各步均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
立桿必須用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應每隔2~3步和2~3跨設一連墻件,連墻件必須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壓力的構造。腳手板應與架體可靠固定,避免出現(xiàn)探頭板,嚴防傾覆。剪刀撐與斜撐布置應符合規(guī)范規(guī)定。
懸挑腳手架的外側立面應采用密目網(wǎng)(或其他圍護材料)全封閉圍護,必要時密目網(wǎng)外側尚應加掛鋼絲網(wǎng)或竹笆等,以確保架上人員操作安全和避免物件墜落。
必須考慮設置可靠的供人員上下的安全通道、斜道等。腳手架必須配合施工進度搭設,一次搭設高度不應超過相臨連墻件以上兩步。連墻件、剪刀撐等的設置也應隨立桿、縱向和橫向水平桿等同步搭設。
拆除腳手架時,必須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上下同時拆除;連墻件必須隨腳手架逐層拆除,嚴禁先將連墻件整層或數(shù)層拆除后再拆腳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應大于兩步;卸料時各構配件嚴禁拋擲,應有專人轉運。
3 懸挑式腳手架在高層建筑施工中應注意的安全問題
3.1搭設和拆除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懸挑式腳手架搭設和拆除前,應由方案編制人員對持有腳手架作業(yè)上崗證的人員進行安
全技術交底。懸挑式腳手架搭設時,連墻件、型鋼支承架對應的主體結構混凝土必須達到設計計算要求的強度,在上部的腳手架搭設時型鋼支承架對應的混凝土強度不得小于c15。因此,必須要有混凝土強度檢測報告。
預埋件等隱蔽工程的設置應按設計要求執(zhí)行,保證質量,預埋連接的驗收手續(xù)應齊全。開始搭設時應按連墻件要求設置臨時連墻件,直至連墻件設置穩(wěn)定后,方可根據(jù)情況拆除臨時連墻件;對沒有完成搭設的懸挑式腳手架,每日收工時,應采取可靠措施固定,確保架體穩(wěn)定。每搭設完一步(層)腳手架后,應按要求校正步距、縱距、橫距及立桿的垂直度。
型鋼支承架與預埋件等焊接連接時必須采用與主體鋼材相適應的焊條,焊縫必須達到設計要求,并符合《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2003)的要求。
懸挑式腳手架搭設和拆除過程中,其對應的地面位置應設置臨時圍護和禁戒標志,并有專人監(jiān)護;腳手架的底部和外側應有防止墜物傷人的防護措施。
腳手架搭設完畢后,其外側應按設計規(guī)定設置密目式安全網(wǎng)平網(wǎng)或其它防護措施,架體底部用木板或竹笆進行封閉,下部再設置密目式安全網(wǎng)和小眼網(wǎng)進行防護。
拆除腳手架時,連墻件必須隨腳手架逐層拆除;當腳手架分段、分立面拆除時,對未拆除的腳手架兩端,必須事先采取加固措施。
3.2檢驗和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懸挑式腳手架搭設完畢后,方案的編制人員必須參加驗收,確認符合設計要求,并簽署意見后方可投入使用,架體醒目處應懸掛驗收合格牌、限載牌和安全操作規(guī)程牌。
3.2.1檢驗的主要項目
型鋼、鋼管、扣件等產(chǎn)品的質量合格證明和檢測報告等證明材料,扣件生產(chǎn)廠家必須有生產(chǎn)許可證,同時抽檢鋼管壁厚及扣件的擰緊力矩。各項隱蔽工程的驗收報告、混凝土強度檢測報告。型鋼承架及其與建筑物的連接符合設計要求,焊接質量符合設計要求。上部腳手架立桿的垂直度、各桿件的間距、剪刀撐的水平夾角、連墻件的設置、腳手板或竹笆的鋪設。
腳手架外側和架體底部按要求進行防護。
3.2.2定期安全檢查
懸挑腳手架使用過程中,架體上的施工荷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結構施工階段不得超過2層、裝飾施工階段不得超過3層同時作業(yè),集中堆載不得超過300kg。定期(一般一個月不少于1次)對懸挑腳手架進行安全檢查,查看的主要內容有:桿件的設置和連接是否符合構造要求;懸挑梁是否松動,立桿是否懸空;荷載是否超限;拉結件是否牢固可靠;扣件螺栓是否松動;立桿沉降與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結束語
懸挑腳手架通過懸挑承力結構將整個高層外腳手架多次分段并向建筑結構卸載傳力,分段的外腳手架結構自成體系,因而懸挑腳手架不僅能夠滿足不同高度的外腳手架的搭設需要,還可根據(jù)施工的實際需要進行相對獨立的拆除或翻搭。由于懸挑外腳手架可根據(jù)不同的結構形式及搭設高度選擇不同結構形式的懸挑承力結構,因此可適用于各種高層建筑結構的施工。這種承力方式還可與一些特殊的高空懸挑結構支模施工相結合起來發(fā)揮其重要作用。
第8篇 高層建筑塔機特殊拆卸的安全技術
自升塔式起重機被廣泛應用于建筑施工,但個別高層建筑物建完后,導致自升塔式起重機無法降落及拆卸。它的拆卸過程又是設備安全管理之關鍵。下面對自升塔式起重機裝拆過程中需要作哪些工作談幾點意見:
一、安全方案的確定:
1.編制依據(jù)
① 了解施工現(xiàn)場的平面布置;
② 明確拆卸過程及周圍環(huán)境;
③ 閱讀使用說明書。
2.確定裝拆方案
綜合上述情況初步選幾個可以實施的方案,而后將拆卸方案加以整理和比較,經(jīng)研究確定施行的方案,報請設備部門和安全主管部門討論后確定。同時作好文字記錄。
二、拆卸方案的編制
1.拆卸方案的編制說明。
2.在平面圖中應標明:
① 塔機平衡臂與吊臂拆卸的方向。
② 塔機拆卸的部位;
③ 拆卸塔機所用的汽車起重機的位置和噸位。
④ 塔機基礎周圍建筑物和電纜線的高度尺寸和距塔基礎中心線的距離。
3.拆卸順序
① 將塔式起重機降至建筑物屋面高。
② 將平衡臂朝向屋面,利用平衡臂三角架將配重逐塊吊起(僅保留1塊配重),落到屋面并將配重塊用長木板墊放。
③ 旋轉塔面,將起重臂打斜后朝向屋面(滿足起重臂全部置于屋面即可)。
④ 將起重臂用道木在下面架起,拆落下起重臂并每節(jié)分解。
⑤ 在平衡臂后側利用三角架,將配重塊及每節(jié)吊臂逐個吊起放到地面。(此時因起重臂拆完,有些型號的塔機要采取措施防止塔吊往平衡臂方向傾翻——編者)
⑥ 用主卷揚鋼絲繩繞過塔帽滑輪固定到平衡臂前端,同時用綜繩固定做溜繩。
⑦ 開主卷揚將平衡臂慢慢落下到地面。
⑧ 用主卷揚鋼絲繩繞塔帽定滑輪,吊起降節(jié)后引出的標準節(jié),用綜繩慢慢溜到地面,直到爬升套架落到基礎節(jié),用汽車吊拆除。
4.拆卸區(qū)域的安全監(jiān)護工作
① 拆卸區(qū)域和四周布置二道警戒線,掛起警示牌,嚴禁任何人進入作業(yè)區(qū)域或在四周圍觀。
② 如吊臂下方是人行道,工人選前10分鐘拉起禁止行走繩,并組織維護人員做好禁止行人進入危險區(qū)域的工作。
③ 現(xiàn)場安全監(jiān)督員全權負責拆卸區(qū)域的安全監(jiān)護工作。
5.裝拆前安全技術交底的內容。
① 所有拆卸人員做到一切行動聽指揮。
② 現(xiàn)場總指揮對自升塔式起重機作全面的檢查,對裝拆區(qū)域安全防護作全面的檢查。 ?? 同時司機對塔機各部機械構件全面檢查。電工對電路、操作板、控制、制動系統(tǒng)全面檢查。吊裝指揮員已準備的機具、設備、繩索、卸扣軋頭等作全面檢查。
③ 進現(xiàn)場必須戴安全帽。
④ 在3m以上高空作業(yè)必須正確使用安全帶。
⑤ 天氣寒冷做好防寒準備工作,天氣炎熱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⑥ 禁止向下投物并有防范措施。
⑦ 所有作業(yè)人員嚴禁擅自按動按扭或撥動開關等。
⑧ 參加裝拆人員應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
⑨ 作業(yè)人員必須聽從指揮,有好方法和建議必須提請討論,得到現(xiàn)場總指揮的同意后
方可實施,不得自作主張和更改作業(yè)方案。
⑩ 起重臂下嚴禁站人。
(11)四級風以上的天氣不許時行升降節(jié)作業(yè)。
(12)升降節(jié)作業(yè)要專人指揮,電源、液壓系統(tǒng)均應有專人操縱。
(13)升降節(jié)前應把平衡臂或起重臂回轉至塔身規(guī)定位置。
(14)降節(jié)過程禁止旋轉塔帽。
(15)齒輪泵在最大壓力下不準持續(xù)工作3分鐘。
(16)裝拆作業(yè)人員嚴禁飲酒后上崗。
(17)降節(jié)完畢,應檢查電源是否切斷,左右操縱桿要退回中間位置,各段螺栓檸緊牢固。
三、拆卸前的準備工作
1. 拆卸前向拆卸人員進行全面技術交底。
2. 充分理解拆卸方案及順序。
3. 檢查拆卸工具是否好用。
四、電工應注意
1. 拆卸時臨時用電,不得隨便搭接、按用電規(guī)程接通線路。并設有安全防護措施。
2. 上部降節(jié)時,操縱油泵,隨時觀察降落速度及是否有卡阻現(xiàn)象。
3. 油泵操縱應聽從現(xiàn)場總指揮的命令,適時降落,嚴禁無命令工作。
五、起重司機應注意
1. 拆卸降落時,小車吊起配重行走時應有指揮信號才能移動,不得隨意操作。
2. 自升塔式起重機在升降過程中或上部吊臂與塔身間的連接螺栓沒有緊固的情況下,禁止開回轉。
六、作業(yè)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和身體素質
1. 參加自升塔式起重機拆卸人員必須是經(jīng)過專門培訓的,明確裝拆工作全過程,熟練掌握本工種技術的各專業(yè)技術工人。除懂本工種技術外,還應懂其他工種技術要點。
2. 現(xiàn)場總指揮應懂自升塔式起重機的工作原理,結構性能耐,熟悉裝拆全部工作過程,并能全面掌握吊裝技術,懂管理,有一定的指揮能力。
3. 參加作業(yè)的人員應有集體觀念和安全防護意識,除時刻注意本工種的安全技術工作外,還得注意其他工種的安全工作。
4. 參加裝拆作業(yè)人員應有醫(yī)院檢查身體合格證明方可上崗。
第9篇 高層建筑內直燃機的火災危險性及消防安全技術措施
1 直燃機設置在高層建筑內的可行性
1.1隨著城市建筑的快速發(fā)展,大型建筑及高層建筑內使用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越來越多,直燃機由于具有體積小、能耗少、功能全、無大氣污染及一次性投資費用較低的優(yōu)點,越來越多地被設計和建設單位選用,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
1.2直燃機的制冷原理是利用水在真空環(huán)境下可以在溫度很低時蒸發(fā),而溴化鋰是一種吸水性極強的物質,可以將比自身溫度低很多的水蒸氣吸收:變稀的溴化鋰溶液被加熱,使水分離出來,再次進行蒸發(fā),而濃溶液再次進行吸收。蒸發(fā)結果使空調水變冷,蒸發(fā)出的熱量被冷卻水釋放到大氣中去。溴化鋰直燃式制冷機組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過燃油或燃氣直接提供熱源,制取5℃以上的冷水和70℃以下熱水的冷熱水機組。它是由高壓發(fā)生器、低壓發(fā)生器、冷凝器,蒸發(fā)器、吸收器等主要設備組成的管殼式換熱器的組合體。該設備屬真空設備,它始終處于負壓狀態(tài)下運行,而鍋爐大多處于正壓狀態(tài)運行,因而直燃機相對燃氣鍋爐安全系數(shù)較高;
1.3直燃機本身還具有完備的安全裝置:廠家選配品質較高的燃燒器,具有調壓及一定的穩(wěn)定作用,可以保證燃燒的穩(wěn)定:設置雙級電磁閥串聯(lián)使用,確保停機燃氣不漏進爐膛,即使在煙道內出現(xiàn)險性產(chǎn)生爆炸,煙道上設有防火門,不會產(chǎn)生破壞性作用:穩(wěn)壓器、壓力控制器對燃氣壓力上下限進行控制,一旦燃氣壓力超過上下限,則燃燒機立即?;?,無脫火和回火的危險;設置了燃氣電磁閥泄露檢測裝置,一旦發(fā)現(xiàn)泄露,將立即保護,不執(zhí)行點火程序;設置空氣壓力開關,確保燃燒機運行期間風機有足夠的鼓風量,使燃燒正常進行,一旦風機故障,燃燒機立即停火保護;設置離子火焰檢測裝置,時刻監(jiān)視燃燒情況,一旦出現(xiàn)異常,立即?;鸨Wo;設置了風機過載保護,一旦過載,則立即?;鸨Wo,設置燃燒機開啟防火連鎖裝置,燃燒機未閉好,將無法點火;設置了風門與供氣蝶閥同步調節(jié)聯(lián)動裝置,確保燃燒機空燃比始終正確穩(wěn)定;設置了氣敏傳感器,一旦空氣中可燃氣體比例超標,燃燒器不執(zhí)行點火指令。
由于城市用地緊張,在建筑以外單獨設置直燃機房的可能性較小。燃氣溴化鋰直燃機體小,安全可靠度高,適合設置在室內。
2 直燃機的火災危險性
2.1直燃機機組使用燃油(輕油、柴油)、燃氣(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做燃料,這些燃料的物化性質決定了燃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火災危險性。
2.2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當設備控制失靈、管道閥門泄漏以及機件損壞時燃油、燃氣泄漏,液體蒸氣、氣體與空氣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熱源產(chǎn)生燃燒、爆炸。
2.3操作人員違反操作規(guī)程造成直燃機熄火,使爐膛內的氣體、霧化油體積急劇膨脹造成爐膛爆炸。水平煙道,煙囪內的氣體、油氣、油的裂解氣爆炸。為防止直燃機燃料發(fā)生火災與焊炸事故,必須予以重視。
3 直燃機的消防安全技術措施
直燃機組機房的安全問題,其核心是防止可燃性氣體泄露,使爆炸不致發(fā)生,這就要從機組內部的結構設施和外部條件上采取綜臺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1直燃機組在設計和制造上的安全要求
3.1.1直燃機組在設計和制造上的一般安全要求是:機組在運行時必須保持真空狀態(tài):機組使用材料的強度足夠且耐腐蝕;燃料配管、截止閥等燃燒裝置不得泄露,燃燒器的點火應可靠;燃燒器應與所使用燃料相適應,在整個燃燒范圍內穩(wěn)定燃燒;爐內不應出現(xiàn)未燃燃料;緊急時刻應能迅速切斷燃料的供給;
3.1.2對燃燒裝置的要求
3.1.2.1結構應便于目測觀察燃燒器的燃燒狀態(tài);煙道應裝防爆門,防爆門的設置應使爆炸氣流向安全方向擴散,不應危及人身安全。
3.1.2.2燃氣配管系統(tǒng)及點火系統(tǒng)應分別串聯(lián)裝設兩個燃料截止閥,使用內部混合式(大氣式和無焰式)燃燒器時,應安裝止回裝置;在燃料截止閥和壓力調節(jié)閥的上流側,應裝設容易檢查、保養(yǎng)的過濾器。
3.1.2.3在燃燒器控制程序上,點火前掃氣容積為燃燒室容積的4倍以上,設有煙道風門時,風門應處于開啟狀態(tài):點火應可靠且容易著火,在整個燃燒范圍內,應保證能維持穩(wěn)定燃燒的空燃化:燃燒安全裝置動作時,應迅速切斷燃料的供應,并發(fā)出警報;點火失敗和異常熄火時,應在4秒以內切斷燃料,并發(fā)出警報,消除故障重新啟動時,再進行包括預掃氣在內的點火動作。
3.1.2.4燃燒監(jiān)視控制器在點火失敗和異常熄火時,最長3秒內能夠關斷所有燃料截止閥。
3.1.2.5火焰檢測器應可靠,無誤動作.應設置在適當位置,可靠且監(jiān)視所有火焰,火焰檢測器和點火裝置應便于檢查、保養(yǎng)。
3.1.2.6燃燒器應具有良好的火焰穩(wěn)定能力,在整個燃燒范圍內穩(wěn)定燃燒,與機組的能力和燃燒室相適應,井應容易點火、著火,其結構應便于清掃、檢查和更換,也應便于對噴嘴和火焰口部分進行更換和清掃。
3.1.2.7燃料截止閥在停電1秒內應可靠地切斷燃料,其承壓部分在承受1.5倍最高工作壓力時,不發(fā)生向外泄露和變形。
3.1.2.8燃氣壓力調節(jié)器應保證燃燒器在整個安全范圍的安全燃燒,燃氣壓力開關和燃料調節(jié)閥不應向外泄漏燃氣,燃料調節(jié)閥在最高工作壓差下動作可靠并應容易拆卸、組裝。
3.1.3安全裝置
3.1.3.1機組應設下列安全裝置:發(fā)生器出口溶液高溫保護:發(fā)生器壓力過高保護;溶液泵、冷劑泵電動機過載保護;發(fā)生器溶液過低保護:排煙高溫保護;鼓風機、電動機過載保護,熱水高溫保護(根據(jù)需要設置)
3.1.3.2安全裝置結構應保證動作時,查明動作原因,確認安全后方能重新啟動。
3.1.3.3機組應設置報警裝置
3.1.3.4機組應設置下列監(jiān)視裝置;發(fā)生器壓力;發(fā)生器溫度;排煙溫度。
3.1.3.5直燃機組應安裝超壓泄放裝置(爆破片,易熔塞),泄放裝置應按有關規(guī)定安裝。
3.2建筑、輸配管線及其它防護措施
3.2.1機組不應布置在人員密集場所的上一層,下一層或貼鄰,并采用無門窗洞口的耐火極限不低于2.ooh的隔墻和1.5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隔開。當必須開門時,應設甲級防火門。直燃機房應設置獨立的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經(jīng)過疏散走道至公共疏散樓梯間,且從機房最遠點到安全出口的距離不超過35m。
3.2.2機組應布置在首層或地下一層靠外墻部位,人員疏散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最少應設一個直接對外的安全出口,疏散門應為乙級防火門,外墻開口部位的上方,應設置寬度不小于1.00m不燃燒體的防火挑檐或不小于1.2m的窗間墻。
3.2.3機房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燃油直燃機房應設溫感報警探測器,燃氣直燃機房應設可燃氣體報警探測器)及水噴霧滅火裝置、并且可靠聯(lián)動,報警探測器檢測點不少于兩個,且應布置在易泄漏的設備或部件上方,當可燃氣體濃度達到爆炸下限25%時,報警系統(tǒng)應能及時準確報警和切斷燃氣總管上的閥門和非消防電源,并啟動事故排風系統(tǒng)。設置水噴霧滅火系統(tǒng)的直燃機房應設置排水設施。
3.2.4主機房應設置可靠的送風,排風系統(tǒng),室內不應出現(xiàn)負壓。直燃機工作期間排風系統(tǒng)的換氣次數(shù)可按10一15次/h,非工作期間可按3次/h計算,其機械排風系統(tǒng)與可燃氣體濃度報警系統(tǒng)聯(lián)動。并且送風量不應小于燃燒所需的空氣量(18m3/104kcal)和人員所需新鮮空氣量之和,以保證主機房的天然氣濃度低于爆炸下限.應能保證在停電情況下正常運行。
3.2.5應設置雙回路供電,并應在末端配電箱處設自動切換裝置。
燃氣直燃機房使用氣體如比重比空氣小(如天然氣),機房應采用防爆照明電器;使用氣體比重比空氣大(如液化石油氣),則機房應設不發(fā)火地面,且使用液化石油氣的機房不應布置在地下各層。
3.2.6燃油直燃機房的油箱不應大1立方米,并應設在耐火極限不低于二級的房間內,該房間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燃氣直燃機房應有事故防爆泄壓設施,壓面積可按0.05—0.22m2/m3計算,并應符合消防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外窗、輕質屋蓋、輕質墻體(自重不超過120kg/m2)可為泄壓設施,在機房四周和頂部及柱子迎爆面安裝爆炸減壓板,降低爆炸時產(chǎn)生的爆炸壓力峰值,保護主體結構。防爆泄壓面積的設置避開人員集中的場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容易發(fā)生爆炸的部位。
3.2.7進入地下機房的天然氣管道應盡量縮短,除與設備連接部分的接頭外,一律采用焊接,并穿套管單獨鋪設,應盡量減少閥門數(shù)量,進氣管口應設有可靠的手動和自動閥門。進入建筑物內的燃氣管道必須采用專用的非燃材料管道和優(yōu)質閥門,保證燃氣不致泄漏。進氣、進油管道上應設置緊急手動和自動切斷閥,燃油直燃機應設事故油箱。
3.2.8機房內的電氣設備應采用防爆型,溴化鋰機組所帶的真空泵電控柜也應采取隔爆措施,保證在運行過程中不產(chǎn)生火花。
3.3機組安裝要求
3.3.1機組基本應平整牢固;
3.3.2電氣設備應有可靠的接地措施;
3.3.3煙道和煙囪應具有能夠確保穩(wěn)定燃燒所需的截面積結構,在工作溫度下應有足夠的強度,在煙道周圍0.5m以內不允許有可燃物,煙道不得從油庫房及有易燃氣體的房屋中穿過,排氣口水平距離6m以內,不允許堆放易燃品。
3.3.4應確保維修檢查所必需的空間;
3.3.5每臺機組宜采用單獨煙道,多臺機組共用一個煙道時,每臺機組的排煙口應設置風門。
3.4維修、管理要求
3.4.1操作管理人員應進行培訓,實行持證上崗制度。操作人員應常備使用說明書(操作手冊),并應對其內容十分了解。
3.4.2在機組運行中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機,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確認安全后方可重新啟動。
3.4.3在爐膛內可能存在未燃氣體時,嚴禁進行點火操作,未燃氣體應迅速予以排除;
3.4.4直燃機組安裝完畢后,供給燃料前,應進行燃料配管系統(tǒng)的氣密性試驗。工程施工、安裝及驗收應嚴格執(zhí)行有關規(guī)范、規(guī)程、確保工程質量。
3.4.5安全裝置應按規(guī)定的內容進行定期檢查,出現(xiàn)異常時,不得使用。
3.4.6應建立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值班,對機組應進行檢查、維護、保養(yǎng),使其在正常狀態(tài)下運行。